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202006B)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柯世堂侯宪安杜凌云高玲王振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冷却塔
  • 3篇大型冷却塔
  • 3篇风洞
  • 3篇风洞试验
  • 3篇风振
  • 3篇风振系数
  • 3篇超大型冷却塔
  • 2篇自振
  • 2篇自振频率
  • 2篇阻尼
  • 2篇阻尼比
  • 1篇型钢
  • 1篇型钢结构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瞬态分析
  • 1篇外压
  • 1篇稳定性能
  • 1篇模态

机构

  • 7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西北电力设计...
  • 1篇华东电力设计...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 1篇远景能源(江...

作者

  • 4篇柯世堂
  • 3篇侯宪安
  • 2篇杜凌云
  • 1篇姚友成
  • 1篇王振宇
  • 1篇余玮
  • 1篇高玲
  • 1篇王浩
  • 1篇徐璐

传媒

  • 2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考虑百叶窗透风率超大型冷却塔内吸力风振系数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为研究不同百叶窗透风率下超大型冷却塔内吸力风振系数的分布特性和取值,以国内某在建210m高超大型冷却塔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同步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得到了不同透风率(0%、15%、30%及100%)下冷却塔结构内表面平均与脉动风荷载。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透风率平均和脉动风压分布特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塔筒-支柱-环基一体化仿真分析模型,对该超大型冷却塔进行四种内吸力作用工况下完全瞬态时域动力计算。对比了四种透风率下内吸力风振系数的一维、二维和三维分布特征,分析了以塔筒径向位移、子午向轴力、von Mises应力和环向弯矩四种典型目标响应下的风振系数取值标准,分别给出了此类超大型冷却塔不同透风率下内吸力风振系数的取值建议,即0%、15%、30%及100%透风率下内吸力风振系数分别取为1.69、1.79、1.69和1.57。
柯世堂杜凌云侯宪安
关键词:超大型冷却塔风洞试验风振系数
内外压分别作用下冷却塔风振系数对比研究
2019年
现有冷却塔规范和文献中关于风振系数的研究和取值建议均针对外表面风荷载作用,并认为内压作用下风振系数与外压作用下的数值一致,这无法真实反映冷却塔内压引起的风振效应。为对比研究内、外压分别作用下超大型冷却塔结构的风振特性及风振系数,以国内某在建超规范限值高210m间接空冷塔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刚体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获取内、外表面平均和脉动风荷载;其次,建立塔筒-支柱-环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采用完全瞬态法对超大型冷却塔在内、外压分别作用下的塔筒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进行了精细化计算分析,探讨了以塔筒径向位移、子午向轴力、Von Mises应力和环向弯矩4种典型目标响应下的风振系数取值标准,提炼出超大型冷却塔内、外压作用下的一维、二维和三维风振系数分布规律;最后,分别给出了此类超大型冷却塔内、外压作用下风振系数的取值建议和二维拟合公式。主要结论可为此类超大型冷却塔风振系数的精细化取值提供科学依据。
杜凌云柯世堂柯世堂
关键词:超大型冷却塔风洞试验风振系数
超大型冷却塔阻尼比现场实测及风振效应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以国内7座大型冷却塔现场实测阻尼比识别数据为基础,选取其中高位收水冷却塔为对象,基于实测阻尼比取值范围设置4种阻尼比(分别为0.5%、1%、2%和3%)计算工况进行风振响应完全瞬态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阻尼比(5%)下的风振响应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阻尼比取值对高位收水冷却塔风振平均和脉动响应特性的影响,并基于5种风振响应及3种等效目标计算了不同阻尼比下的风振系数,探讨并归纳了不同阻尼比、响应目标和位置对结构风振系数取值的影响规律,最终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以阻尼比和子午向高度为目标函数的风振系数拟合公式.主要结论可为此类高位收水冷却塔风振动力分析阻尼比取值提供科学依据.
柯世堂余玮
关键词:阻尼比风振响应风振系数瞬态分析
基于LHS冷却塔敏感性分析及频率估算
2019年
现有冷却塔结构自振频率主要基于有限元分析手段,缺乏简单有效的冷却塔自振频率估算公式。为解决该问题,以国内某179m高的大型冷却塔为基准塔,首先,通过改变结构典型参数(塔高、喉部高度、喉部直径、进风口高度和支柱截面积)获得基准塔的38个模型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同时提炼出基频和倾覆频率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用扰动法和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简称LHS)两种方法进行结构自振频率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获取了不同阶数下各参数的敏感因子,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拟合提出考虑敏感因子权重值的多参数基频和倾覆频率的实用估算公式;最后,验证自振频率估算公式的精度,选择课题组已有研究的冷却塔进行了误差分析。揭示结构参数对大型冷却塔自振频率的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冷却塔结构抗风抗震设计、动力特性优化设计等提供指导。
柯世堂徐璐
关键词:冷却塔有限元分析自振频率
考虑几何及材料非线性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风致稳定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作为一种新颖的风敏感结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曲面形状和动力特性复杂、结构柔性和风致效应明显增大,整体稳定性能是其结构设计的瓶颈之一,尤其是结构几何、材料非线性及其高阶振型的影响。本文采用CFD技术数值模拟获得钢结构冷却塔表面风荷载分布模式,基于ANSYS软件建立主筒+加强桁架+附属桁架(铰接)耦合的一体化钢结构冷却塔有限元模型,以不同特征值屈曲模态作为初始几何缺陷分布形式,并基于几何及材料双重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系统研究了此类钢结构冷却塔在不同风速下低阶和高阶模态的稳定性能,涉及分歧失稳形态、极值失稳形态、临界失稳风速和静风响应。研究表明:考虑几何及材料双重非线性下钢结构冷却塔临界屈曲承载力下降;基阶屈曲波形相对较小,对几何初始缺陷不敏感;随着风速的增大,附属桁架最先发生失稳屈曲,然后依次为加强桁架和主筒。几何初始缺陷系数及阶数的改变对失稳临界风速影响较小,但随着阶数的增加,非线性分析过程中的变形趋势由附属桁架逐渐转移到主筒。所得主要结论可为此类新型钢结构冷却塔的抗风稳定性验算提供参考。
柯世堂朱容宽王浩
关键词:数值模拟
环境激励下冷却塔结构模态测试与阻尼比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现行冷却塔结构阻尼比均借鉴荷载规范中钢筋混凝土的5%取值,考虑到冷却塔结构自身构型和材料属性,在理论上其真实阻尼比应小于规范值;阻尼比作为风与地震动力分析的重要输入参数,其取值大小将直接影响冷却塔抗风及抗震安全性,然而,现阶段国内外均缺乏大型冷却塔的现场实测和阻尼比取值研究。选取国内8座典型塔高和塔型的冷却塔进行现场测试,获取了环境激励下塔筒典型部位的加速度响应振动信号。首先采用随机减量法和自然激励技术对实测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ARMA,ITD和STD三种模态识别方法获得冷却塔前10阶结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并将实测值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再借鉴振型组合的思路推荐了8座测试塔的等效综合阻尼比,最后给出了以基频为目标函数的前10阶模态阻尼比和等效综合阻尼比的估算公式。研究表明,8座冷却塔实测频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基频最大相差为4.4%;阻尼比识别结果分布较为离散,前10阶模态阻尼比最大为2.86%;8座测试塔的综合等效阻尼比范围均在1.13%-2.16%,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阻尼比拟合公式精度高、稳定性好。
柯世堂余玮朱鹏侯宪安姚友成王振宇高玲
关键词:模态识别冷却塔自振频率阻尼比
不同四塔组合形式对特大型冷却塔局部风压干扰效应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局部风压过大是引起冷却塔局部损伤和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塔群干扰会显著改变冷却塔局部风压分布模式。以在建世界最高冷却塔(220 m)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单体、双塔和5种典型四塔组合方案共353种工况进行测压试验。系统讨论了四塔组合冷却塔群风压干扰因子的分布特性,提炼出组合形式对冷却塔平均和脉动风压分布模式的影响规律,基于数理统计和HHT(希尔伯特—黄)方法对风压信号进行了分解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四塔组合方案均为中间塔受干扰效应影响最大,塔群效应对平均风压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最小负压区和背风区。固定塔间距下,典型四塔组合形式中对局部风压静力干扰最小的布置形式是菱形方案,对局部风压动力干扰最小的是斜L形方案。
王浩柯世堂
关键词:风洞试验非高斯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