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05)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6
相关作者:鲍伟东王安梦袁梨张逦嘉张书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赤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6篇保护区
  • 4篇动物
  • 2篇野生动物
  • 2篇食肉
  • 2篇食肉目
  • 2篇食肉目动物
  • 2篇鸟类
  • 2篇种群
  • 2篇物种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1篇冬季鸟类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动物调查
  • 1篇动物资源
  • 1篇多样性
  • 1篇野狼
  • 1篇野生动物资源
  • 1篇野生马鹿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11篇鲍伟东
  • 4篇王安梦
  • 4篇袁梨
  • 4篇张逦嘉
  • 3篇张书理
  • 2篇张帅
  • 1篇陈九屹
  • 1篇唐立红
  • 1篇戴魁
  • 1篇彭宝明
  • 1篇雍伟义
  • 1篇蔚培龙
  • 1篇韩莹莹

传媒

  • 4篇动物学杂志
  • 4篇四川动物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蛇类新纪录——双斑锦蛇被引量:1
2010年
2007年8月17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时,首次发现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随后又分别于2008年8月、2009年10月4次在保护区内发现该蛇种,2次为成年个体,1次为幼体,经核查鉴定该蛇为内蒙古蛇类新纪录。
那顺得力格尔张逦嘉鲍伟东
关键词:蛇类
几种食肉目动物的足迹与粪便形态描述被引量:5
2013年
为利用足迹和粪便度量途径获得野外快速识别物种的方法,通过鉴定已有标本、调查动物足迹和粪便形态特征,分析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食肉目动物种类。确认在该区域共有9种食肉目动物,依据动物遗留粪便样品的宽度和外部形态能够区分不同体型的捕食动物。以足迹是否有爪印鉴别猫科动物和其他种类。以足迹大小区分猞猁Lynx lynx和豹猫Felis bengalensis,以前足具有长爪印确定狗獾Meles meles,以前足第3、4指基部紧密联结区分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与沙狐Vulpes corsac和赤狐Vulpes vulpes,以跳跃步幅区分香鼬Mustela altaica和艾鼬Mustela eversmanni。本研究为开展区域性食肉目动物监测提供了便于掌握和使用的野外调查方法。另外,通过核查标本确认本地区仅有狗獾,增加了香鼬在内蒙古的分布地。
张帅鲍清泉汤鹏展张书理杨永昕李桂林鲍伟东
关键词:食肉目足迹物种鉴别
内蒙古鸟类新纪录——灰蓝姬鹟被引量:3
2009年
王安梦袁梨鲍伟东
关键词:鸟类
内蒙古赤峰市野生马鹿种群资源现状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研究了赤峰市野生马鹿资源现状。结果表明:野生马鹿仅在赤峰市北部旗县有分布,可划分为2个一级区,4个二级区,8个三级区;马鹿适栖面积为3187.97km2,蕴藏野生马鹿数量为(3508.67±2250.27)只;赤峰市野生马鹿种群分布有斑块状发展的趋势。
张书理王志玲张鹏张帆杨永昕贺伟
关键词:马鹿种群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动态监测初探被引量:8
2007年
2006年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3种鸟类新记录,使本地区国家级保护鸟类达到31种,3种珍稀兽类数量增加.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比较了不同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得出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物种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提出了在保护区内中实施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长期动态监测的方案.
张书理彭宝明巴特尔李桂林宁忠勋鲍伟东
关键词:珍稀动物动态监测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植物进行调查,并对该区植物地理区系进地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区系以少数几个大科为主组成,维管束植物种类多样,区系成分复杂,东亚植物区系在组成上占有突出地位,草原植物区系成分对植被有强烈影响,植物区系年轻,无特有种,过渡性突出。
唐立红王志玲张帆李桂林杨永昕贺伟张书理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多样性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固定样线法于2006~2009年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目18科51种,其中有37种留鸟,9种冬候鸟,5种旅鸟,鸟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所记录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13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29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值最高的生境为山地森林,鸟类种数为37种。在动物地理分布型上划分为9种类型,较为复杂的组成与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以及动物地理区划属于蒙新区和东北区的双重过渡地带有关。与周边地区冬季鸟类调查比较,本次调查鸟类物种相对丰富。
那顺得力格尔王安梦巴特尔宁宗勋僧格张逦嘉鲍伟东
关键词: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狼的数量分布和食物组成被引量:4
2011年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样线法和粪便分析法,对狼(Canis lupus)的生态分布和食物组成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保护区狼的数量至少7只,密度为(4.18±2.88)只/100km2,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圣山和庆云山核心区。在圣山主要活动于山脊、道路和沟谷;在庆云山主要活动于山脊。草兔(Lepus capensis)和植物在狼的食物组成中出现率最高,其食物组成在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冬春与夏秋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
陈九屹张逦嘉王安梦巴特尔那顺得力格尔袁梨鲍伟东
关键词:种群数量生境选择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狍的家域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在自然保护区相对隔离环境中西伯利亚狍家域的季节和年度动态,分析狍对微生境和捕食风险的适应,为促进种群恢复和栖息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无线电遥测技术,以三角形法则进行个体定位,利用最小凸多边形法计算家域面积。【结果】本次研究共捕捉到8只西伯利亚狍,其中3只以红外相机影像确认被猞猁捕食,面临较高的捕食风险。狍的年度和季节家域面积存在差异,春季的家域显著大于其他3个季节,同时,活动范围在冬季有从较高海拔山坡向沟底迁移的趋势。繁殖期与非繁殖期、亚成体与成体家域面积也存在差异。个体年度家域存在重叠,显示核心家域较为稳定。【结论】影响西伯利亚狍个体家域年度和季节变化的因素为觅食机会、捕食风险和能量需求。据此提出了补加营养盐和越冬饲料的管理对策,促进保护区狍种群的复壮。
滕扬张帅赛罕韩志庆鲍伟东
关键词:无线电遥测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猞猁食物构成初步分析
2019年
猞猁(Lynxlynx)是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顶级捕食者,在维持该地区生态平衡和调节猎物数量上具有重要地位。分析猞猁粪便样品残留物不仅能明确其猎物构成,了解与同域分布其他捕食者的关系,还能为制定物种保护措施和栖息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在2006至2008年间利用样线法在该区域收集到35份猞猁粪便样品。通过相对出现频率法对粪样进行食性分析,发现猞猁的主要食物组成以蒙古兔(Lepus tolai,30.85%)和植物(28.72%)较多;年度(χ~2=18.696,P <0.001)和季节性(χ~2=74.695,P <0.001)食物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蒙古兔在猞猁的食物组成中占最重要地位;猞猁的食物构成与季节有关,寒冷季节捕食大型猎物,而温暖季节捕食的小型猎物更常见。
唐书培姜秀丽章庚张静孟和达来韩莹莹鲍伟东
关键词:猞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