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07-1937)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沛霖叶美兰经盛鸿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1930年代中国公共交通之翘楚——江南汽车公司被引量:5
- 2013年
- "公共交通工具,为群众而设施"。[1]回溯往祀,作为近代公共交通的主流工具——公共汽车,其时与民国首都南京城市的嬗变交相推演。而"我国最大的商办公共汽车公司"——江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南汽车公司),斯时即诞于南京。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其已为"非常成功的公司,是南京唯一一家公共汽车公司",并"总揽南京全城内外交通枢纽"[2],于1930年代成为中国公共交通业之翘楚。
- 李沛霖
- 关键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国民政府车辆
- 近代中国市内铁路之先行:宁省铁路——京市铁路被引量:2
- 2015年
- "近代交通进步之造福人群、裨益社会,实为古时梦想所不及……交通之中,尤以铁路为首屈一指,诸路皆相通车,商民称便"。[1]为应清末"南洋劝业会"之需,改变"舍驴、骡、马车及肩舆外,别无他交通工具科以代步"的情事,1907年南京修建了当时"我国唯一之市内铁路"。[2]其是南京"城内建筑最早之交通线"[3],为公共汽车开办前,惟一大容量的交通设施。至1937年抗战前,"金陵城内铁路,为京市交通枢纽"[4]。可以确定,其嚆矢和延续标志着为大众服务的交通新时代到来。
- 李沛霖
- 关键词:交通设施行李包裹公共交通
- 民国时期南京公共交通工具博弈及政府因应被引量:2
- 2015年
- 民国以降及抗战前,随着南京空间扩展和人口递增,交通需求随之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由人畜力工具逐渐向机械交通方式转变。其中,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中机械交通和人力工具的典型代表,公共汽车的蔚然兴起形成对人力车的形成竞争,两者的博弈从未间断。虽当局对身处劣势的人力车业加以安抚,但因公共汽车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博弈中被日渐征服,终而彰显机械交通取代人力工具的城市化时势。
- 李沛霖
- 关键词:民国人力车公共汽车博弈
- 民国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略论(1927-1937)被引量:3
- 2014年
- 自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及抗战前,首都当局对城市公共交通采取较为严苛的管理模式和管控力度,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四条管理路径,对公共交通法规构建、登记检验与装置管理、乘价订定与行停规制以及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等各方面展开考论,以此探求近现代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的相为嬗代和其城市化进程的相与赓续。
- 李沛霖叶美兰
- 关键词:公共交通法制路径
- 抗战前南京城市财政与公共交通关联考议被引量:5
- 2014年
-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城市财政与公共交通互相挽进、相互推演。本文以公共交通的税捐厘定保障城市财政、税捐计查管控城市财政、税捐占比进献城市财政等三个视角,来辨析其时城市财政与公共交通之关联。推广其意,不仅可探求近代南京城市财政和公共交通体系的交相为用,亦可对其城市化进程的相与赓续做一了然。
- 李沛霖叶美兰
- 关键词:抗战前城市财政公共交通
- 近代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方式:抗战前的“首都”南京被引量:3
- 2014年
- 1937年抗战前,"首都"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方式互相挽进、互相推演。既如此,以公共交通与生活空间、日常流动、时间观念和市民意识等城市生活方式的各方面交互联系,来管窥两者间的交相为用,进而检视南京城市自近代向现代嬗变的真实场景。
- 李沛霖
- 关键词:公共交通市民意识
- 1927—1937年“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辨析
- 自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至抗战前,当局对'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的法规建设、登记检验、价目订定、运营行车及车辆停放等系统化管理,并对车辆违规和执业人员的量化处罚,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由此形成较为先...
- 李沛霖
- 关键词:公共交通
- 文献传递
- 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关系辨析——以民国时期南京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5
- 2014年
- 民国时期,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公共交通不仅与城市人口需求相互影响,而且与人口分布紧密关联,同时与人口流动相互促进。由此可见,近代南京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的赓续。
- 李沛霖
- 关键词:公共交通人口需求人口分布人口流动
- 沦陷时期南京的人口变迁和市民生活被引量:7
- 2014年
- 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市面繁荣,人口激增;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1937年12月这里成了日军血腥大屠杀的屠场,此后八年,又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其所扶植的汪伪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日伪统治的核心地区,因而,研究抗战时期南京的城市人口变迁和市民生活状况,对深入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中国城乡人民不屈反抗斗争的原动力,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失败的必然性,具有典型的意义。
- 李沛霖经盛鸿
- 关键词:抗战时期沦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