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0)
- 作品数:7 被引量:91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木宏陈忠陆钧郑范肖尚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近2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6
- 2005年
-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北部的DD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测试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讨论了各元素含量与粒度间的关系,采用R型因子分析探讨了它们间的组合关系。研究表明,近2ka来DD2孔绝大多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稳定;随粒径变细大部分元素的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Sr和SiO2的含量则呈现减少的趋势;CaO、Na2O、Hf、Zr和Ti等的含量与粒径相关性很差。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DD2孔泥的化学组成可划分为4种组合类型:分别反映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特点,样品未经洗盐前处理引起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合的变化,Zr、Hf和Nb元素富集于特定粒度组分(粉砂),及钙质生物组分的加入和早期成岩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性质等。初步分析表明,Rb、Cu、Ni、V、P、Sc、Fe2O3、Cr、K2O、Nb、Co、Th、Ti和Al2O3为DD2孔中相对不活动的元素,可以将它们与现代长江、黄河沉积物作对比,进行物源分析。Ti/Zr和Cr/Th比值指示该孔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花岗质物源区。
- 肖尚斌李安春蒋富清徐方建郑范陈忠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粒度东海内陆架
-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与海洋生态效应
-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产出于海底和极地永久冻土区的沉积物内,约27%的陆地和90%的海洋中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一经发现便被视为未来潜在的能源资源,但其一旦失稳将大量分解和释放,可引发海底地质灾害,影响海洋环境及生态...
- 陈忠颜文陈木宏古森昌郑范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南沙海区
- 文献传递
-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古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被引量:10
- 2006年
-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北部CSH1柱状样的孢粉组合,重建了海槽区邻近岛屿末次冰期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史.将所测岩心的孢粉记录从下到上分为三期:Ⅰ期为热带山地针叶林的繁盛期,松属及亚热带高山的常绿针叶林含量较高,气候干燥温暖;Ⅱ期为旱生草本植物繁盛期,蒿属大量出现,气候干冷;Ⅲ期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及蕨类植物繁盛期,常绿阔叶及落叶阔叶林成分增加,蕨类孢子达到极高值,草本植物含量剧减,气候温暖潮湿.将一些主要科属花粉的百分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心GISP2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各花粉百分含量曲线分别在距今4.1~4.6,11.7~13.0,15.4,23.2,29.4,47.4ka显示出了一系列明显的次级波动,这些次级波动与格陵兰冰心δ^18O曲线所记录的4ka左右的降温事件、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事件和Heinrich事件H1,H2,H3和H5在时代上相吻合.尽管格陵兰及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冲绳海槽地区的途径和载体尚不清楚,但北半球高纬度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东亚季风强度在数百年或千年尺度的波动可能是其主要的机制.
- 陈金霞张德玉张文卿李铁刚
- 关键词:末次冰期孢粉古气候新仙女木事件HEINRICH事件
- 西北太平洋浮游有孔虫的SSU rDNA序列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研究对采集于西北太平洋冲绳海槽表层水体中的活浮游有孔虫进行DNA分析尝试,获得了西北太平洋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和Globigerina sp.等的SSUrDNA序列特征,并与南太平洋地区属种的DNA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不同海区P. obliquiloculata个体的SSUrDNA差异与同一个体内不同拷贝序列间差异类似,仅为0.7%-1.2%.详细比较研究认为,传统微体古生物形态学定义种对西北太平洋与南太平洋的P.obliquiloculata来说具有可靠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 李保华李铁刚Kermal Topac ErtanChristoph Hemleben李春香曹奇原杨群
-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SSURDNA
- 南沙群岛永暑礁晚全新世软体动物记录与古环境变化被引量:1
- 2005年
- 对南沙群岛永暑礁南永3井软体动物的丰度、营养结构、化学元素和堆积速率的定量分析表明,晚全新世永暑礁潟湖经历了数次相对开放与封闭、与外海交流时强时弱以及盐度多次显著变化的过程。与氧同位素和北半球晚全新世快速气候事件的进一步对比表明,晚全新世快速变化的气候事件也波及到南海,由此造成的潟湖水动力环境、古盐度和沉积速率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软体动物的发育。基于软体动物的替代指标和氧同位素变化的综合分析,初步划分了晚全新世永暑礁潟湖7个变化阶段。
- 冯伟民Jonathan A T蓝琇陈木宏
- 关键词:软体动物环境变化晚全新世
- 南海南部现代水体与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06年
- 探讨了南海南部海区现代水体和表层沉积中硅藻在属种、丰度上的相关关系及主要的环境控制因素,为南海古环境的对比及重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分析显示:南海南部的东南海域现代及沉积硅藻丰度较高,且变化趋势相似;西北两者丰度较低,变化趋势有差异.该海区的现代硅藻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双头菱形藻(Nitzschia bicapitata),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和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相对于现代硅藻,沉积硅藻中减少的是个体相对较小,壳壁较薄的类型,增多的则是个体大、壳壁厚的种类;东南海域现代硅藻的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高于西北区,沉积硅藻的则变化不大.研究结果认为,西南季风是影响现代硅藻丰度和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的重要因素,沉积硅藻丰度和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的分布与西南季风盛行时上层水体硅藻的丰度和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分布基本一致.
- 陆钧陈木宏陈忠
- 关键词:南海南部沉积硅藻丰度西南季风
- 新生代主要全球气候事件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06年
-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全球气候变化事件正在成为地球科学界的研究重点。新生代以来的许多全球气候变化事件都接近于现今的地球系统,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现今地球系统过程在气候快速变化时的响应。这些主要全球气候事件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EOGM)、中中新世冷事件、北极冰盖形成事件、中更新世气候周期转型事件(MPT)、Dansgaard/Oscheger事件、Heinrich事件、新仙女木事件和中全新世冷事件。CO2浓度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陆钧陈木宏
- 关键词:新生代气候事件CO2浓度
- 南海西南陆坡区沉积物粒级指标的物源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9
- 2005年
- 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NS93-5柱中的沉积物高精度粒度特征,结合微体古生物类群的实验统计结果以及微量元素和碳酸钙含量等测试资料,讨论深海沉积物的主要粒级指标及其与微体古生物化石壳体组成和陆源输入的关系,为揭示深海沉积物的基本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海洋环境做了新的探索.结果显示:深海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一定程度反映了物源属性与组成结构,各个粒级指标的大小范围含量与对应的微体古生物类群丰度和陆缘指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2μm粒级代表陆源物质和>5μm粒级主要由各类微体古生物壳体所构成(火山灰夹层除外),中值粒径(MD)可作为微体生物的古生产力或古生态动力特征的参考替代性指标.这些粒级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古海洋生态的重要特征,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海西南陆坡区的微体生物发育与陆源输入呈负相关关系,且与冰期和间冰期的全球气候变化不完全对应,而是表现了该海区的特殊性.
- 陈木宏郑范陆钧肖尚斌颜文陈忠向荣韦刚健张兰兰
- 关键词:古环境意义生物类群古海洋环境生物壳体陆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