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9)

作品数:36 被引量:1,458H指数:20
相关作者:蓝永超马柱国沈永平王鹏祥吴素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气候
  • 10篇变暖
  • 9篇全球变暖
  • 5篇气候变化
  • 5篇降水
  • 5篇干旱
  • 5篇干旱化
  • 4篇水循环
  • 4篇水资源
  • 4篇年代际
  • 4篇径流
  • 4篇黄河
  • 4篇黄河上游
  • 3篇地表
  • 3篇情景
  • 3篇流域
  • 3篇环流
  • 3篇降水量
  • 2篇增暖
  • 2篇植被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水利部黄河水...
  • 5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新疆水文水资...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新疆水利水电...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青海省气象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新疆气象局
  • 1篇黄委会上游水...

作者

  • 13篇蓝永超
  • 12篇马柱国
  • 6篇沈永平
  • 6篇王鹏祥
  • 4篇何金海
  • 4篇吴素芬
  • 4篇胡泽勇
  • 3篇李栋梁
  • 3篇文军
  • 3篇郑有飞
  • 3篇畅俊杰
  • 3篇刘进琪
  • 3篇张强
  • 2篇马建华
  • 2篇符淙斌
  • 2篇钟英君
  • 2篇魏智
  • 2篇赵琪
  • 2篇韩萍
  • 2篇谷良雷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中国沙漠
  • 4篇冰川冻土
  • 4篇高原气象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下水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3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干旱化趋势及转折性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被引量:81
2007年
基于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1951-2005年干湿变化的年代际趋势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I)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气候及环境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趋势和突变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处于一个暖而降水少的干旱时段:近55a经历了一个由湿向干转换的过程,其中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应与全球大尺度气候背景的转折性变化有关.相关分析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四季和年的PDOI与气温、降水和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表现为正的PDOI位相(PDO暖位相)对应华北地区高温、少雨和干旱时段,而负的PDOI位相(PDO冷位相)对应低温、多雨和湿润的时段,不同位相的持续时间在25a以上,与降水和气温年代际趋势密切相关的北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是该地区年代际干湿趋势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马柱国
中国北方近45年蒸发变化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24
2006年
对整个中国北方及东北、华北、西北区东部和西北区西部四个子区域蒸发皿蒸发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近45年(1960—2004年)中国北方蒸发皿蒸发的下降趋势明显,并且在空间上从东北向西北的下降趋势逐渐增大。同时结合降水、相对湿度、日较差及日照等环境因子对过去45年的变化特征及与蒸发皿蒸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无论是在半湿润的东北区还是干旱的西北区,气温日较差和风速都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重要的因子,这可能是导致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等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刘波马柱国丁裕国
关键词:日较差风速环境因子
华北干旱化趋势及转折性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基于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1951~2005年干湿变化的年代际趋势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I)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气候及环境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趋势和突变特...
马柱国
文献传递
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干旱化的事实及其与大尺度背景的联系被引量:89
2007年
利用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全球格点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1951~2002年全球干湿变化趋势.重点对比研究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及澳洲大陆干湿变化的特征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大陆乃至全球的干湿变化与影响气候变化的大尺度背景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增暖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干湿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非洲大陆、欧亚大陆、澳洲大陆和南美大陆近52年主要以干旱化趋势为主,尤以非洲大陆和欧亚大陆最为剧烈.北美大陆在1976年以后表现为变湿趋势,南美大陆存在30年左右的干湿振荡周期,但最近仍然处于干化的时段,澳洲大陆的变化与之类似.研究还表明,增暖已经改变了全球环境干湿变化的分布格局,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尽管降水为增加趋势,但仍然表现为干旱化趋势,其中温度升高是其表现为干旱化特征不可忽视的原因.全球环境的干湿变化与大尺度背景密切相关:非洲大陆、欧亚大陆的干旱化趋势、北美大陆的湿化趋势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显著相关;而南美大陆、澳洲大陆干湿的年代际振荡与南方涛动指数(SOI)的年代际变化一致.
马柱国符淙斌
关键词:干旱化大尺度背景年代际变化
1951~2004年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被引量:270
2006年
利用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中国区域地表湿润指数、Palmer干旱指数和反演的土壤湿度,通过对上述3个指标及降水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北方近54年干湿变化的时空结构,特别是对北方干旱化事实的分析.结果指出:(1)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东部和华北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要特征,这种干旱化的趋势在近15年不断加剧,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2)在54年间,西北东部和华北在年代际尺度上仅发生一次干湿转换,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末期,这与1977/1978全球气候背景的转折性变化有关.而东北地区却有3个转折点,最近的一个产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另两个分别发生在1965和1983年;(3)与北方其他地区的变化趋势相反,西北西部当前正处在一个相对湿的时段,但温度的升高削弱了这种变湿趋势;(4)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北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极端干旱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这与这些地区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
马柱国符淙斌
关键词:干旱化干旱指标气候背景
全球变暖情景下黑河山区水循环要素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近50年来黑河上游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深等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且其升温幅度高于全球过去50年的升温幅度;降水与径流的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是十分显著,且径流增长的增幅要大于降水量,这意味着径流的增长并不完全依赖降水的增加,气温上升导致的冰川和高山积雪及地下冻土层融水增加也是影响黑河上游山区流域径流变化的重要原因。根据降水和气温未来的变化趋势,预计在未来50年中,除非遭遇到特别极端的气候组合,黑河山区径流仍将维持过去50年来缓慢增加的趋势,但增幅非常有限,最大变幅基本在目前多年均值的±5%左右。
蓝永超胡兴林肖洪浪林纾
关键词:黑河干流山区流域水循环全球变暖
黄河上游丰、枯水年汛期及前期的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运用有关台站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80余年来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变化特征,并对典型丰、枯水年对应的500 hPa高度距平场、OLR场、亚洲阻高和南风输送等环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从后冬开始到汛期,极涡始终保持偏强的态势;同样,在位势高度的垂直分布上也早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上高下低的形势;强对流中心有一个东移、北抬、加强、扩大的发展趋势。夏季,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东部的对流活动较强,容易造成降水。乌拉尔山、贝加尔湖阻高的建立,加强了亚洲经向环流,丰水年中多数年份有乌拉尔山阻高,而枯水年中多数年份却没有。水汽输送的明显差异直接导致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丰水年,我国中西部80°~110°E范围内整层为南风控制,而枯水年基本为北风控制。
蓝永超林纾文军畅俊杰
关键词:黄河上游环流异常
近50年来新疆天山山区水循环要素的变化特征与趋势被引量:13
2007年
天山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高海拔,成为新疆地表径流的主要产流区域。近几十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上升对该区域气温、降水、径流等水循环要素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天山南北坡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该区域1960年代以来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1980年以来整个天山地区气温和降水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10 a气温的升幅更为显著;对于降水而言,天山南坡降水增幅大于北坡,而南坡的西段是近10 a降水增幅最大的区域。受气温上升与降水增加的影响,天山地区出山径流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其中,近10 a天山南坡中西段河流出山径流量增幅最为显著,平均增幅在30%以上。
蓝永超吴素芬钟英君韩萍赵琪
关键词:全球变暖水循环出山径流
中国东部地区大城市和小城镇极端温度及日较差变化对比分析被引量:45
2006年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961-2000年61个大城市站点和169个小城镇站点的逐日最高、最低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了大城市和小城镇的最高、最低温度和日较差极端值以及相对极端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城市最高、最低温度的极端值均高于小城镇。二者最高温度的极端最大值在90年代后显著升高,极端最小值40年来均显著增加;二者最低温度的极端值也随时间明显升高。在所分析时段,大城市和小城镇暖日和暖夜天数均显示出增多趋势;二者冷日和冷夜天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就总体而言,大城市暖日、暖夜、冷日、冷夜天数均多于小城镇。大城市日较差的极端值均比小城镇小,并且二者均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大城市和小城镇相对较长日较差(日较差超过第95个百分位数)出现的天数显著下降,但相对较短日较差(日较差低于第5个百分位数)出现的天数明显上升。
华丽娟马柱国曾昭美
关键词:大城市小城镇
新疆植被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29
2007年
利用美国探路者卫星遥感资料AVHRR LAI和全球生态模式CASA给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资料(NPP)对新疆地区1982~2000年的植被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LAI和NPP的空间分布严格受水分的制约,与气温呈负相关,表现出干旱内陆地区植被受降水控制的地带特征.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整个新疆出现了变暖的趋势,降水基本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在42°N以北地区暖湿转型尤其明显,与这种气候型相对应,植被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NPP最大增幅可达45gCm-2a-1.但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响应不一样,降水主要是影响植被峰值的起落,而植被在总体演变趋势上却主要受气温控制,3个分区1984~2000年的气温明显上升,而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植被受气温控制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P<0.01).
丹利季劲钧马柱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