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051)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法军韩兰芝徐艳博王孟伦张逸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飞虱
  • 4篇水稻
  • 3篇灰飞虱
  • 2篇种群
  • 1篇带毒率
  • 1篇氮素
  • 1篇氮素代谢
  • 1篇稻飞虱
  • 1篇稻苗
  • 1篇电位
  • 1篇毒率
  • 1篇对转
  • 1篇行为学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叶枯病
  • 1篇应激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利用
  • 1篇玉米
  • 1篇粘虫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济阳县农业局

作者

  • 7篇陈法军
  • 3篇韩兰芝
  • 2篇王孟伦
  • 2篇徐艳博
  • 1篇王文晶
  • 1篇苏营
  • 1篇朱金生
  • 1篇邢光南
  • 1篇万贵钧
  • 1篇王瑞林
  • 1篇于福兰
  • 1篇陆明红
  • 1篇周可新
  • 1篇潘卫东
  • 1篇张逸飞
  • 1篇屈勇
  • 1篇何花
  • 1篇彭博
  • 1篇李卓

传媒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水稻和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带毒率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是其传毒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水稻种植区(包括稻麦轮作区与非轮作区)和小麦种植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发生量的系统调查、灯诱观测及其带毒率检测等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与小麦种植区及水稻种植区非轮作麦田相比,稻麦轮作区麦田灰飞虱虫口密度高,可见稻麦轮作有利于灰飞虱种群发生危害;(2)山东省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仅发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种植区稻麦轮作田灰飞虱种群还检测到携带水稻条纹叶枯病毒;(3)灯诱高峰期灰飞虱带毒率与当地灰飞虱带毒率存在差异,说明有外来种群的迁入;(4)在检测的1 268头灯诱灰飞虱中只有1头体内同时检测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可见灰飞虱可同时携带两种病毒,但概率极低。
徐艳博王孟伦朱金生韩兰芝陈法军
关键词:灰飞虱带毒率黑条矮缩病毒条纹叶枯病毒
水稻条纹病毒与其传毒介体灰飞虱互作诱导的“Trade-off”效应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Small brown planthopper,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该病毒除可通过灰飞虱取食水平传播...
万贵钧江守林王文晶李国清陶小荣潘卫东G.A.Sword陈法军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条纹病毒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下固氮菌调控Bt玉米生长及其靶标害虫粘虫发育与营养利用研究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热点”问题。统计报告显示,全球CO2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长至2017年的406ppm;此外,全球温度也自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逐渐变暖,1990-2005年全球平均温度增幅约为...
李卓
关键词:BT玉米固氮菌气候变化营养利用
文献传递
稻飞虱种群发生的调查与取样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稻飞虱是中国和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属r对策暴发危害类型。其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典型的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具有大区域同期"突增"和"突减"的灾变特性;灰飞虱则主要以本地越冬为主,远距离迁飞对种群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其传播的病毒病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更甚。针对3种稻飞虱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发展了稻飞虱田间种群发生与危害等的调查与取样技术,为其种群发生及其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王瑞林陆明红韩兰芝于福兰陈法军
关键词:稻飞虱不同虫态种群发生
人工饲料、转Bt水稻及其亲本稻苗饲养下二化螟种群适合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人工饲料、转Bt水稻"克螟稻"(cry1Ab纯和基因型)及其对照亲本"秀水11"稻苗为供试寄主植物开展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1~5龄幼虫的室内饲养试验,以明确不同龄期二化螟种群的生活史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在低龄时死亡率最高。克螟稻对二化螟各个龄期表现出高抗性,其各个龄期在克螟稻上均不能化蛹,随着龄期的增加二化螟的耐受性增强。以秀水11和人工饲料饲养二化螟对其蛹期、成虫期、单雌产卵量、羽化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以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蛹重显著高于以秀水11饲养的二化螟的蛹重,蛹重与人工饲料饲养时间呈正相关。与秀水11幼苗相比,人工饲料饲养下有利于二化螟雌虫的分化。
徐艳博王孟伦韩兰芝陈法军
关键词:二化螟人工饲料常规水稻
CO_2浓度升高对转Bt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OTC试验研究了生长60和120 d的转Bt水稻克螟稻及其对照亲本秀水11在2种CO2浓度(375、750μL·L-1)处理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等均随水稻生长而显著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水稻生长而显著下降,叶绿素a/b值在高CO2浓度下显著增加;CO2浓度升高会引起水稻组织含水量、叶绿素a和c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b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初期变化不显著、后期显著降低;转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差异显著,但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与亲本相比,不同CO2浓度处理下克螟稻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显著降低。
彭博王文晶周可新陈法军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生理变化氮素代谢
近零磁场对白背飞虱趋光与飞行能力表型影响的分子机理探究
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GMF)的强度和方向并非恒定,而是因时空分布不同而变化。除目前发现的GMF平均强度缓慢衰减外,以强度降低为特点的突发性GMF扰动和异常现象(如地磁暴等),以及迁徙性动物迁出与迁...
万贵钧潘卫东陈法军
关键词:磁场效应飞行能力抗氧化应激白背飞虱
文献传递
西花蓟马对12种植物挥发物的选择行为被引量:5
2023年
为寻找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有吸引或者驱避作用的植物挥发物用于其综合防治,使用四臂嗅觉仪测试其对12种植物挥发物(松油醇、芳樟醇、罗勒烯、α-蒎烯和月桂烯5种萜类化合物,1-辛烯-3-醇和叶醇2种醇类化合物,叶醛、壬醛和苯甲醛3种醛类化合物,乙酸叶醇酯和水杨酸甲酯2种酯类化合物)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对西花蓟马有显著引诱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是月桂烯,在10μL/mL和100μL/mL浓度处理下西花蓟马成虫对其的选择率分别为21.67%和26.67%。对西花蓟马有显著驱避作用的植物挥发物有4种,其中100μL/mL叶醛对西花蓟马成虫的驱避率为36.67%;1、10和100μL/mL叶醇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48.75%、40.00%和45.00%;100μL/mL 1-辛烯-3-醇对成虫的驱避率为41.33%;1μL/mL和100μL/mL水杨酸甲酯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25.00%和31.67%。表明植物挥发物中存在对西花蓟马具有较好引诱或驱避作用的化合物组分,可用于西花蓟马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开发。
金奕轩黄欣怡李思涵张宇峰高振圳黄祖金陈法军
关键词:植物挥发物西花蓟马驱避作用
大豆主要株型和产量指标对大气CO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17
2016年
针对当前气候变暖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同步发生现实,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1(HN41)和3个常规对照品种周豆16号(ZD16)、中豆35号(ZD35)和桂黄豆2号(GHD2)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_2浓度(650μL/L)和温度升高(±0.5—0.6℃)研究了大气CO_2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对株高、茎粗、单株干重和单株籽粒重影响极显著;温度、CO_2与品种互作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籽粒重。CO_2浓度升高有增加大豆株高、茎粗、干重和单株籽粒重的趋势,且高温下CO_2浓度升高对株高和茎粗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正常温度水平下高CO_2浓度升高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与对照CO_2浓度比,高CO_2浓度显著促进了高温下HN41、ZD16和GHD2的株高,并显著提高了正常温度下HN41、ZD16、ZD35和GHD2的单株干重。与正常温度相比,高温仅显著提高了高CO_2处理下HN41的茎粗,并显著提高了对照CO_2处理下HN41的单株籽粒重。此外,同一CO_2浓度和温度处理下,高光效大豆HN41的茎粗、根冠比和单株籽粒重等都显著高于ZD16、ZD35和GHD2;而仅在正常温度与高CO_2浓度处理下HN41的单株干重显著高于ZD16和GHD2。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显著影响了高光效大豆的生长,其中,高温下CO_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生长势,正常温度下CO_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光合产物积累。
苏营张逸飞牟文雅邢光南陈法军
关键词:大豆生长势籽粒产量
刺吸电位技术实验中固定昆虫的三种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是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口针在其寄主植物组织中刺探所引起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建立昆虫取食行为与EPG波形的对应关系。近年来,EPG技术在昆虫取食行为及其传毒行为,以及植物抗虫机制等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昆虫固定是影响EPG电极连接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进而影响EPG实验结果。本文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为例,就EPG实验中电极连接时常用的3种昆虫固定技术(麻醉法、冷冻法和负压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灰飞虱最优的方法为负压法,其次为麻醉法和冷冻法。
江守林何花屈勇陈法军
关键词:灰飞虱冷冻法麻醉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