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30070)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卢光琇程腊梅林戈段华新谢常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0篇胚胎
  • 7篇胚胎干细胞
  • 5篇内皮
  • 4篇增殖
  • 4篇祖细胞
  • 4篇内皮祖细胞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人类胚胎
  • 3篇人类胚胎干细...
  • 3篇人胚
  • 3篇拟胚体
  • 3篇细胞培养
  • 3篇小鼠
  • 3篇集落
  • 3篇骨髓
  • 2篇凋亡

机构

  • 22篇中南大学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长沙惠霖干细...

作者

  • 19篇卢光琇
  • 7篇程腊梅
  • 6篇林戈
  • 6篇段华新
  • 5篇谢常青
  • 4篇王绮如
  • 3篇杜娟
  • 3篇赵惠萍
  • 2篇陆长富
  • 2篇刘薇
  • 2篇周虹
  • 2篇龚斐
  • 1篇李传昶
  • 1篇王建
  • 1篇谭小军
  • 1篇邓云
  • 1篇谭跃球
  • 1篇罗树伟
  • 1篇聂东宋
  • 1篇卢光秀

传媒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Journa...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遗传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体细胞克隆胚的构建被引量:5
2003年
人类体细胞克隆胚的构建是治疗性克隆的基础和前提.将供体细胞核注射到成熟卵母细胞,然后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和6-甲基氨基嘌呤(6-DMAP)激活卵母细胞. 在卵母细胞活化并出现原核样核(2PN)后,去掉雌原核而保留供体细胞核,避免了去核时对卵母细胞进行DNA荧光染色和紫外线照射,同时也避免了去除过多的细胞质.经体外培养后,有少量核移植胚发育到囊胚阶段.
陆长富林戈谢常青龚斐周虹谭跃球卢光琇
关键词:治疗性克隆钙离子载体细胞质细胞核干细胞胚胎
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集落形成细胞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为观察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ous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conditional medium,mBMEC-CM)对鼠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集落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将鼠胚胎干细胞系D3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line-D3,ES-D3)形成4d拟胚体(day-4 embryoid bodies,ddEBs),再用mBMEC-CM诱导4dEBs生成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on potential-colony-formation cell,HPP-CFC)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以形成造血集落的数量为检测指标,观察mBMEC-CM诱导浓度、天数和诱导生成的细胞数与形成HPP-CFC和BFU-E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形成的HPP-CFC和BFU-E集落数均与诱导生成的4dEBs细胞数呈正相关(HPP-CFC:r=0.916,P〈0.05;BFU-E:r=0.927,P〈0.05),且均随着种入的细胞数(在1×10^7~4×10^7/L范围内)增加而呈现相应的增加。当种入的细胞数增加到5×10^7/L时两种集落数均不再增加。mBMEC-CM诱导浓度(在0~20%范围内)与其诱导生成的HPP-CFC和BFU-E数呈剂量依赖性正相关(HPP-CFC:r=0.909,P〈0.05;BFU-E:r=0.927,P〈0.01)。20%浓度mBMEC-CM诱导4dEBs来源的细胞于3,6和9d形成的HPP-CFC和BFU-E数,以诱导3d者最高,6d次之,9d最低。结论: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HPP-CFC和BFU-E。
赵惠萍卢光琇王绮如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拟胚体造血造血干细胞骨髓
人类胚胎干细胞特异表达新基因HPESCRG1的克隆和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克隆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方法从一个在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ES)中特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CF948547出发,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一个新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新基因的表达谱,并应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系统分析新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克隆了一个新基因HPESCRG1,GenBank登录号为AY283672。该基因cDNA长1395bp,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250~1146bp,定位在3q13.13,预测编码297个氨基酸,预计分子量为33784,等电点为9.35。其编码蛋白有一个SAP功能域,该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该基因仅在人类ES细胞中表达,而在其分化细胞不表达,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人间充质干细胞、成人和流产胚胎的多种正常组织中不表达。结论HPESCRG1基因是一个人类ES细胞中表达特异性新基因,很可能与人类ES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密切相关。
杜娟林戈乜照燕卢光琇
关键词:新基因特异表达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分化细胞真核表达系统
维持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状态的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05年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指从早期胚胎的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出来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生命科学领域。E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持不分化状态是其应用的前提与基础,阐明这个分子机制非常必要。文章总结了维持hESC未分化状态机制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在维持ESC不分化过程中,分化抑制因子LIF、Oct-3/4及Nanog等的重要作用。
杜娟卢光琇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子机制
两种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的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PP-EPCs)和循环成血管细胞(CACs)两种内皮祖细胞的成血管能力。方法:利用基质胶上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形成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的体外成血管能力;利用免疫缺陷的无胸腺裸鼠建立后肢缺血模型评价两种细胞移植后体内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并利用荧光标记示踪的方法研究移植的内皮祖细胞能否整合入新生的毛细血管中。结果:HPP-EPCs形成的毛细血管样结构数明显高于CACs(28.6±15.8vs4.7±3.4,P<0.01)。内皮祖细胞移植能增加肢体的保留比例,减少肢体脱失率,促进缺血肢体的血流恢复,而且HPP-EPCs移植组的增加程度较CACs移植组的为高。HPP-EPCs和CACs移植组的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HPP-EPCs高于CACs移植组(P<0.01)。结论:HPP-EPCs较CACs具有更强的成血管能力。
段华新卢光琇程腊梅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形成缺血细胞移植
血清及细胞因子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影响体外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因素。方法 :取胸部外科手术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肋骨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每皿 5× 10 5个的细胞浓度接种 ,9d后 ,瑞士 吉姆萨染色 ,计数集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5 %~ 30 %的血清浓度范围内 ,骨髓间质干细胞集落数随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增多。bFGF ,IL 1α ,IL 3,IL 6等细胞因子可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 :血清浓度与细胞因子bFGF ,IL 1α ,IL 3,IL
雷军程腊梅谭孟群王绮如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血清细胞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PDAP_(SW)转基因小鼠模型的表型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基因瑞典型突变 (APPSW)在Alzheimer病 (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PDAPSW转基因小鼠的毛发、体重及生殖能力进行观察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转基因小鼠大脑组织进行病理改变分析 ;采用国际通用的Y迷宫分析转基因小鼠的行为学异常。结果 3个月龄时首建鼠平均体重为 (31.0± 3 .7)g ,非转基因小鼠为 (34.0± 2 .9)g ,F1代转基因小鼠平均体重为 (32 .0± 3 .3)g ,阴性同胞鼠为 (31.0± 4.2 )g ,两组体重差异无显著意义 ;两组转基因小鼠毛发及生殖能力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但发现其中 3只阳性小鼠毛发异常 ,1只雄性小鼠不育 ;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免疫组化分析发现明显淀粉样蛋白沉积 ;Y迷宫内转基因小鼠进入迷宫各臂均数为 (5 3± 7)次 ,非转基因鼠为 (37± 4)次 ;轮回转向频率分别为 48.2 %和 76 .4%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PDAPSW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有淀粉样蛋白沉积并且存在行为学异常 ,能够复制人类AD的主要变化 ,可以作为深入研究AD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刘薇卢光秀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Β蛋白前体免疫组织化学
一个新的睾丸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分析(英文)
2005年
运用'数据库消减杂交'(digital differential display )方法来筛选人类睾丸特异表达新基因,获得了有差异显示的代表新基因的克隆重叠群.挑选其中一个克隆重叠群HS.326528进行多组织RT-PCR,初步获得该重叠群在人睾丸中有高表达.从该重叠群的IMAGE出发,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快速克隆了一个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全长1 044 bp,开放阅读框为214~529 bp,定位于15q26.2,编码由10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1.7 kD、等电点为10.09的一个碱性蛋白,该蛋白与已知蛋白无明显的同源性,克隆实验证明该基因的阅读框完全正确,RT-PCR和Northern blot显示该基因在人类睾丸中特异表达,实时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成人睾丸中高表达,在精子中有中度表达,在胚胎睾丸中低表达,推测该基因与精子的生成有关,命名为SRG8(homo sapiens spermatogenesis -related gene 8)(GenBank登录号:AY489187),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流式结果分析表明,SRG8基因能够促使HeLa细胞由S期向G2期的转变,从而加速细胞的分裂.这些结果表明SRG8基因可能在睾丸的发育及精子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聂东宋朱文兵向阳王建谭小军邓云卢光琇
关键词:睾丸实时定量PCR组织特异表达
人胚胎干细胞和分化细胞差别基因的筛选被引量:9
2004年
人类胚胎干细胞 (humanembryonicstemcell,hESC)在增殖过程中如何保持未分化状态是干细胞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已有的LIF通路、Oct 4因子及Nanog基因的作用还不能对这一问题做出全面的解释。为进一步了解维持hESC未分化状态的机制 ,采用自行建立培养的hESC及分化的hESC细胞克隆 (differentiatedhESC ,dhESC)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结合反向cDNA斑点杂交技术 ,筛选出在hESC高表达、在dhESC中低表达或不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quenceTag,EST)共 10 5个。通过与GenBank比较 ,显示其中76个EST代表 6 1个已知基因 ,18个EST代表 15个假想基因 ,另有 11个属于未知EST。选取其中 8个克隆进行半定量RT PCR分析 ,证实其中 7个克隆在hESC中高表达 ,在dhESC中低表达或不表达。结果表明 ,hESC分化前后涉及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 ,对这些在hESC中高表达、在dhESC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基因的进一步功能研究为阐明维持hESC未分化状态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杜娟林戈卢光琇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化细胞表达序列标签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体内对树突状细胞(DC)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GM-CSF处理组和对照组,致死量γ射线照射后移植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GM-CSF处理组隔天皮下注射0.1μg直至处死,对照组隔天皮下注射PBS。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比较两组移植后1,2,3及4周小鼠脾脏内DC的数目、活化状态和随时间变化的DC动力学。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GM-CSF处理组小鼠脾脏内DC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最大高出倍数为5倍;GM-CSF处理组DC的CD40,CD80和CD86均高于处理组;骨髓移植后第1周,小鼠脾脏内即出现HSC来源的DC,第2周数目开始上升,至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GM-CSF对体内HSC分化为DC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促进体内DC的成熟与活化。
刘薇李传昶卢光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