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18-22)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慧郭雷郑秋生刘婷王振华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烟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草总黄酮和石见穿总酚酸复方抗氧化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GTF)和石见穿总酚酸(STPA)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测定甘草总黄酮、石见穿总酚酸、甘草总黄酮和石见穿总酚酸(7:3)混合物3个样品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螯合金属离子、抑制亚油酸过氧化能力,评价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及其复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甘草总黄酮、石见穿总酚酸及其混合物的复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甘草总黄酮和石见穿总酚酸复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复方抗氧化效果优于两药单独使用。有望成为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抗氧化剂。
- 李慧刘婷郭雷郑秋生
- 关键词:甘草总黄酮抗氧化自由基
- 甘草提取物、石见穿提取物、紫参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甘草提取物,石见穿提取物和紫参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比较。采用腹腔注射0.2%四氯化碳玉米油溶液10mL/kg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赖氏法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可见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TBA比色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紫参汤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明显降低肝脏MDA含量,提高肝匀浆和血清SOD活性。由此可知,紫参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药效优于单用甘草或石见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 郭雷李慧王振华郑秋生
- 关键词:甘草急性肝损伤
- 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用促肝星状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用对氧化应激的肝星状细胞(HS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增殖的影响。次氮基三乙酸铁与HSC-T6体外共培养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采用TBA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运用邻苯酸酚自氧化速率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荧光染料Hoechst33258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凋亡情况。JC-1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合处理HSC-T6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促进HSC-T6凋亡;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下降。结论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用促进氧化应激的HSC凋亡,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 郭雷李慧郑秋生
- 关键词:甘草总黄酮肝星状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
- 石见穿总酚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复合造模法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治疗肝纤维化大鼠30 d后,血清HA,LN,PⅢNP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与未治疗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5 d和30 d后,各个组别的各种酶的活性均趋向正常组。结论石见穿总酚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望开发成为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其可能通过改变体内氧化还原状态而起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机制提供依据。
- 李慧郭雷郑秋生
- 关键词: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