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金(51205004)

作品数:26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徐锦堂陈剑周清吴静赵松滨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弱视
  • 5篇羊膜
  • 5篇羊膜上皮
  • 5篇羊膜上皮细胞
  • 5篇上皮
  • 5篇上皮细胞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5篇细胞
  • 3篇人羊膜
  • 3篇人羊膜上皮细...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角膜
  • 3篇C-FOS
  • 3篇病变
  • 3篇成年
  • 3篇成年大鼠
  • 2篇蛋白
  • 2篇形觉剥夺

机构

  • 19篇暨南大学附属...
  • 15篇暨南大学
  • 2篇深圳市眼科医...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16篇陈剑
  • 15篇周清
  • 14篇徐锦堂
  • 8篇吴静
  • 7篇赵松滨
  • 6篇王彦平
  • 5篇刘珏
  • 4篇金玲
  • 4篇邹秀兰
  • 4篇刘小勇
  • 3篇钟敬祥
  • 2篇刘莲
  • 2篇杨水平
  • 2篇黄佳
  • 2篇李飏
  • 2篇赖铭莹
  • 2篇张静辉
  • 2篇曾祥凤
  • 2篇陈敏
  • 2篇潘红卫

传媒

  • 7篇广东医学
  • 4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时限单眼斜视大鼠的视觉诱发电位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视觉发育可塑期内(P25,P35,P45)及可塑期后(P120)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大鼠视觉系统的电生理学变化,为临床防治儿童斜视性弱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和单眼斜视(MS)各4个不同时限共8组。对视觉发育关键期[14~15])前的幼龄大鼠制作单眼斜视动物模型。应用视觉诱发电位仪GT-2000NV(重庆国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正常发育(N),发育可塑期内(P25,P35,P45)及可塑期后(P120)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变化(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结果对侧健眼与正常组F-VEP各值比较无异;②各时限斜视眼与对侧健眼及斜视眼与正常组比较:N1P1、P1N2振幅在斜视眼表现较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斜视眼F-VEP的下降从可塑期内较早时限(P25)开始,一直持续至可塑期后(P120),各时限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P14-P15)内的斜视(视觉异常)可导致大鼠发生弱视;单眼斜视大鼠斜视眼的视觉电生理在视觉发育可塑期内较早时限即表现出异常。
刘珏陈剑周清黄佳王彦平
关键词:视觉发育斜视性弱视视觉诱发电位F-VEP
c-fos蛋白在单眼斜视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视觉发育可塑期后(P120)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大鼠视皮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斜视性弱视模型成年大鼠视皮质内视觉可塑性存留状态的差异,为临床防治大龄儿童斜视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3日龄(P13)SD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和单眼斜视组(MS),对视觉发育关键期13日龄(Postnatal,P13)前的幼龄大鼠制作单眼斜视动物模型。斜视组45日龄(P45)做F-VEP(flash visual evokedpotential,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确立弱视模型,斜视组100日龄(P100)取材,取材前经黑箱饲养24 h,曝光0.5 h处理后灌注固定切取两组大鼠脑组织视皮质,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MS组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的差异。结果:①P45MS组大鼠术眼与对侧健眼及正常组F-VEP结果比较:N1P1、P1N2波振幅在术眼表现较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S组视皮质17区(OclM、OclB区)Ⅱ-Ⅲ层c-fos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高于正常组。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P13)内的视觉紊乱(MS)可导致大鼠发生弱视;单眼斜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经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单眼斜视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内存留一定程度视觉可塑性。
刘珏陈剑周清黄佳王彦平
关键词:斜视性弱视C-FOS蛋白
复杂性人工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复杂性人工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PRRD)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106例资料完整,随访6个月以上的复杂性PRRD且行玻璃体切除作为首选手术的患者被回顾。其中,27例术前检查未发现裂孔,26例曾行Nd:YAG后囊膜切开术。【结果】术后视网膜首次和最终复位率分别是72.6%(77/106)和98.1%(104/106)。术后59.4%(63/106)的患者术后视力>0.3,仅15.1%(16/106)<0.1,与术前视力(>0.3者仅34%,<0.1则5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3.31,P<0.001)。手术并发症主要是术中医源性裂孔(6.6%);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4.2%)和黄斑前膜(23.6%)。【结论】玻璃体切除治疗复杂性PRRD能取得较好的解剖和功能效果,但应尽量避免医源性裂孔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邹秀兰赖铭莹曾祥凤
关键词:人工晶体眼玻璃体切除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 探寻人工晶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pseudo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和视力差的原因。方法 106例PRD患者均选择玻璃体切割作为首选手术,其中术前27例未发现裂孔,26例曾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随访6~94.8月,平均20.8月。结果 术后视网膜首次复位77例,29例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0.3者63例,≤0.3者43例。视力≤0.3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异常(13例)、黄斑前膜(8例)、黄斑水肿(3例)和视神经萎缩(3例)。结论 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并常、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和视神经萎缩。
邹秀兰赖铭莹朱晓波曾祥凤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完全遮盖法与部分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完全遮盖法与部分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86例3~6岁弱视患儿分为完全遮盖组46例和部分遮盖组40例。两组在进行红光闪烁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完全遮盖组除睡眠时间,其余时间完全遮盖健眼;部分遮盖组每日仅遮盖健眼4小时。双眼视力接近时逐步减少遮盖时间,但仍需保证每周不少于7小时遮盖时间。治疗第5周、第16周和第6个月时分别检测患者视力,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第5周时完全遮盖组疗效明显优于部分遮盖组(P<0.01),治疗第16周时两组疗效差异减小(P<0.05),治疗第6个月时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遮盖法治疗弱视近期疗效较部分遮盖法为佳,且不影响健眼视力,但两种方法长期疗效相似。
周清陈剑李诗娜李水莲吕冠僖徐锦堂
关键词:弱视屈光不正视力儿童
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的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的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足月剖宫产术后羊膜,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获取的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传代,体外可连续传8~10代。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角形,长满后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角蛋白keratin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可成功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可维持增殖能力。
刘小勇陈剑吴静周清王彦平李红徐锦堂赵松滨
关键词:羊膜上皮细胞细胞培养
培养的兔羊膜上皮细胞构建角膜表层移植片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培养的兔羊膜上皮细胞(AECs)体外构建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探讨利用AECs重建角膜表层的可行性。方法取妊娠晚期新西兰大白兔(27~28孕周)的羊膜,制成AECs单细胞悬液,用含血清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传代,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AE1/AE3、AE5检测培养的AECs中细胞角蛋白ck3/12的表达;将体外培养的2~3代兔AECs种植在新鲜兔角膜基质上,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使之复层化,体外构建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兔AECs呈现单克隆抗体AE1/AE3、AE5表达阳性,AECs在新鲜兔角膜基质上能形成形态类似于正常角膜上皮细胞的3~5层复层结构,且复层化后的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AE5表达阳性。结论应用培养的AECs能成功构建类似角膜表层的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AECs可能成为重建角膜表层的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金玲陈剑吴静徐锦堂周清赵松滨
关键词:羊膜上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
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体外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并纯化,对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关研究。方法取足月剖宫产的人羊膜组织,经胰蛋白酶、胶原酶和Dnase酶消化后,采用差异黏附法获得纯度高的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HE染色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CK8、CK18在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不同的消化酶消化和差异黏附法筛选后能获得纯度较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羊膜上皮细胞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并能连续传代8~10次,细胞角蛋白CK7、CK8、CK18在其胞浆中呈阳性表达。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分离、纯化、培养并增殖,为人羊膜上皮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金玲陈剑吴静徐锦堂周清刘小勇赵松滨
关键词:CK7CK8CK18
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后弱视大鼠视皮质c-fos的表达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成年大鼠光照刺激诱导视皮质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探讨已过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弱视大鼠视皮质内视觉可塑性的存留程度。方法14日龄SD大鼠共21只,随机分为无光照弱视组8只、光照弱视组8只和正常对照组5只,弱视组行双侧眼睑缝合术建立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饲养至100日龄后光照弱视组和对照组暴露于外界光线中0.5h,无光照弱视组不接触光线。取材后采用Nissl染色法及电镜观察3组视皮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弱视组视皮质神经元比正常组体积变小:②超微结构显示:弱视组视皮质出现早期类凋亡改变的神经元;③光照弱视组视皮质内Ⅱ~Ⅳ层各层中c-fos免疫刚性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经光照刺激诱导c-fos表达增加,提示已过视觉发育敏感期成年大鼠的视皮质仍存留一定程度的视觉可塑性。
周清陈剑刘珏徐锦堂王彦平赵松滨
关键词:形觉剥夺性弱视C-FOS
近视的屈光矫正对近外周融合和水平位均衡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的屈光矫正与近外周融合功能的关系以及评价双眼水平位均衡状态。方法利用综合验光仪检测97名青少年近隐斜、近外周融合力和双眼水平位均衡的情况,将近视青少年按照近视程度,矫正情况分类,分组为A组,0.50—1.50D;B组,-1.75—3.00D;C组,-3.25—4.50D,分别同正常青少年进行近外周融合力的比较和双眼水平位均衡的评估,分析屈光矫正对近外周融合范围和双眼水平位均衡的影响,以及近隐斜和近外周融合范围的关系。结果未矫组与正视祖和足矫组在近隐斜度(f=33.43,P=0.000)和近正融像性集合(F=90.55,P=0.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近负融合像集合间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2.78,P=0.07)。未矫近视青少年表现为近融合范围的变小,近融合范围的均值为(+11.22~16.51)。近正融像性集合与近隐斜存在负的直线关系(r=-0.785,P=0.00)。正视组,足矫组,未矫组的双眼水平位均衡的异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2.467,P=0.002)。结论近视如不矫正,双眼水平失衡率显著增高;对近融合范围的影响在低度近视就已经非常显著,主要表现为对近正融像件集合的影响。对近融合范围的影响是近视稗度披高影响越大。
李飏陈剑周清
关键词:屈光矫正近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