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10A320011)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6
相关作者:卢红张帆张留莎杜爱玲张萍更多>>
相关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颈动脉
  • 5篇斑块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清
  • 3篇硬化斑块
  • 3篇脂肪
  • 3篇粥样硬化斑块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动脉斑块
  • 2篇血清脂联素
  • 2篇脂联素
  • 2篇内脏脂肪

机构

  • 5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开封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卢红
  • 4篇张帆
  • 3篇张留莎
  • 2篇张萍
  • 2篇杜爱玲
  • 1篇焦莉
  • 1篇孔静
  • 1篇张红莉
  • 1篇张艳
  • 1篇顾仁骏
  • 1篇王传升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白介素-8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3例ACI患者分为无斑块组(39例)、稳定斑块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ACI患者发病<48 h和14 d时,以及31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IL-8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IL-8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1)ACI患者发病<48 h和14 d时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与发病<48 h相比,ACI患者发病14 d时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IL-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2)不稳定斑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IL-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均P<0.05)。(3)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0.348,P<0.05),与血清IL-8水平呈负相关(r=-0.798,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IL-8水平增高的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
张艳卢红张萍何蕴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联素白介素-8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根据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39例、稳定斑块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取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并分析。结果病例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无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第14天脂联素水平仍高于入院48 h(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的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性质显著相关。
卢红张萍张帆张艳
关键词:脂联素脑梗死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多种脂肪细胞因子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多种脂肪细胞因子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3例ACI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ACI患者发病<48h和14d时以及31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内脏脂肪素、白介素-6(LI-6)和白介素-8(LI-8)的水平。结果 (1)ACI患者发病<48h和14d时血清内脏脂肪素、抵抗素、LI-6、LI-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发病<48h相比,ACI患者发病14d时血清内脏脂肪素、抵抗素、LI-6、LI-8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2)不稳定斑块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抵抗素、LI-6、LI-8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3)血清内脏脂肪素、抵抗素、LI-6、LI-8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内脏脂肪素、抵抗素、LI-6、LI-8水平升高和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显著相关,有望成为评价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梗死发生的理想生化指标。
张帆卢红王传升顾仁骏张留莎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肪细胞因子彩色多普勒超声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4、7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d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d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赵智浩张建军黄鹏徐松山王迪
关键词:C-反应蛋白术后感染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内脏脂肪素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与血清内脏脂肪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内脏脂肪素在粥样硬化和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根据颈动脉彩超将脑梗死组分为无斑块(NP)组39例、稳定斑块(SP)组34例、不稳定斑块(VP)组40例3个亚组。测定健康体检者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和第14 d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VP组发病48 h内时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SP组、NP组及对照组,14 d时高于NP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发病48 h内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NP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内脏脂肪素与体质指数(r=0.190)和血糖(r=0.215)呈正相关。结论内脏脂肪素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杜爱玲赵海港卢红张帆张留莎
关键词:内脏脂肪素颈动脉斑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内脏脂肪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动态变化及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ACI)和70例健康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超将脑梗死组分为无斑块组(NP)43例、稳定斑块组(SP)5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VP)59例3个亚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对照组和急性脑梗死组发病48 h内、第14天血清visfatin及MMP-9水平,并测定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体重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 h内、第14天血清visfatin及MMP-9水平4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Visfatin水平与体重指数(r=0.235,P=0.032)和血糖(r=0.351,P=0.026)呈正相关;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r=0.372,P=0.012)、入院NIHSS评分(r=0.243,P=0.010)、血糖(r=0.365,P=0.025)及血压(P<0.05)呈正相关;Visfatin及MMP-9呈正相关(r=0.221,P=0.018)。大梗死灶血清MMP-9明显高于小梗死灶(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visfatin与MMP-9水平均升高,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杜爱玲赵海港张帆张留莎卢红费鹏歌
关键词:内脏脂肪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颈动脉斑块急性脑梗死
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ICU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河南省某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Ramsay评分、用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用药后达理想镇静时间、停药后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达理想镇静时间、停药后完全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并辅以相应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焦莉孔静张红莉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盐酸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