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RC2007103)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拥军汤成春马根山陈忠章晓国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汕头市中心医院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电风暴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肌梗死模型
  • 1篇血浆
  • 1篇预后
  • 1篇受体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趋化因子受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衍生
  • 1篇小型猪
  • 1篇近期预后
  • 1篇患者血浆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马根山
  • 3篇汤成春
  • 3篇李拥军
  • 2篇冯毅
  • 2篇章晓国
  • 2篇陈忠
  • 1篇谢学玲
  • 1篇陈中璞
  • 1篇陈龙
  • 1篇潘啸东
  • 1篇沈成兴
  • 1篇戴启明
  • 1篇蔡星星
  • 1篇丁建东
  • 1篇黄尧垚
  • 1篇汤涌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78例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60例择期行PCI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以及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人群,测定其入院时、PCI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4、48 h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DF-1α水平,并对STEMI患者随访,平均(6.3±1.5)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与SAP组、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STEMI组入院即刻、术后24、48 h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SDF-1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入院即刻(r=-0.208,P<0.05)、术后24 h(r=-0.341,P<0.05)、48 h(r=-0.384,P<0.05)的SDF-1α、hs-CRP水平呈负相关;STEMI患者中随访期间发生MACE 24例,与无MACE者比较,MACE组空腹血糖、肌酐以及3个时间点的hs-CRP、SDF-1α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DF-1α可能具有抗炎作用,是急性冠脉事件的保护因素,入院即刻的SDF-1α水平可能对STEMI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李拥军蔡星星马根山陈忠汤成春冯毅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趋化因子受体CCR1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检测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C)组(25例)血常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LISA法检测血浆CCR1表达;动态观察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24、48h、5、7d的CCR1水平变化,分析CCR1与hs-CRP、cTnI、LDL-C、WBC、N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CRR1水平明显高于C组[(3.72±0.94)ng/ml、(2.05±0.38)ng/ml、(1.82±0.41)ng/mlvs.(0.68±0.27)ng/ml](P<0.05);AMI组血浆CCR1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AMI组患者PCI术前血浆CCR1水平显著高于术后(P<0.05);血浆CCR1水平与WBC、N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组患者CCR1水平明显升高,PCI术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AMI组患者血浆CCR1水平与WBC、N比值呈正相关。
黄尧垚汤成春李拥军马根山冯毅戴启明沈成兴陈忠丁建东章晓国谢学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过程中电风暴的不同处理方法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建立过程中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的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小型猪32只,分为4组:A组(未干预组)7只、B组(胺碘酮干预组)8只、C组(美托洛尔干预组)8只、D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干预组)9只。各组均在氯胺酮及戊巴比妥钠全麻下采用球囊封堵法封堵前降支中远段,缺血预适应3~4次、持续封堵60 min、再灌注30 min建立AMI模型。结果:4组中3只意外死亡,缺血预适应期、持续封堵期、再灌注期4组动物均出现室性心律失常,B、C、D 3组与A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动物VES比较,B、C 2组与A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D组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05);4组死亡情况比较,各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缺血预适应期与再灌注期易于发生心律失常、VES及死亡,但不同时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AMI模型建立过程易于发生VES导致实验动物死亡;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抑制猪AMI模型建立中电风暴的发生,提高建模成功率。
李拥军汤涌陈龙潘啸东陈中璞汤成春章晓国马根山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电风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