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5A09)
- 作品数:6 被引量:190H指数:6
- 相关作者:姜振学张枝焕钟大康朱筱敏谢忠怀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油气聚集系数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8
- 2007年
- 油气聚集系数是油气资源评价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参数,影响因素复杂,如何科学取值一直困扰着石油地质工作者.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结构模型,对油气成藏体系进行定量评价;根据“三高”原则选取刻度区,利用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求取刻度区的油气聚集系数,将各油气成藏体系与刻度区类比求取相应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运用该方法求取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结果表明,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变化较大,在9%~14%之间,用该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较过去用一个统一的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更接近地质实际.实践证明,利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成藏体系,结合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可以对聚集系数进行定量预测,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更加客观.
- 祝厚勤庞雄奇姜振学董春晖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资源评价油气成藏体系
- 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坡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模式探讨被引量:9
- 2008年
- 主要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参数计算、录井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充分吸收国内外河流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总结出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坡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模式。研究认为: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从沉积物特征和平面形态角度可以将研究区馆上段河流理解为介于辫状河与曲流河之间的过渡河型。其平均河道弯曲度大于1.7,垂向层序表现为泥多砂少,具有曲流河的特征;但沉积层序顶部常直接覆盖河漫/洪泛平原沉积,特别是河道内砂坝发育造成河道分汊河,砂坝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的受洪水控制的震荡性特点而与曲流河有重要差别。作者借用在水利学界和地貌学界广为使用的分汊河概念,建立了馆上段沉积相模式,包括河床、堤岸、河漫/洪泛平原和废弃河道等4个亚相,其沉积物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其中,河道砂坝是其主要砂体,顶部常被洪泛平原直接覆盖;决口扇是仅次于河道砂坝的次要砂体。
- 鹿洪友袁静陈小宏杨鹏飞郭玉新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新近系馆陶组上段相模式
- 烃源岩排烃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1
- 2005年
- 烃源岩排烃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对烃源岩的排烃机理及控制因素的分析、煤成油排驱的理论研究及勘探突破、幕式排液的探讨及压实—压裂双端元排烃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在针对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研究方向及展望:加强对烃源岩剖面排烃特征的高分辨率研究,建立压实—欠压实—压裂三端元排烃模型,对存在严重非均质性的烃源岩进行烃源岩排烃分级评价,深入探讨排烃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 陈中红查明
- 关键词:烃源岩
- 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的含油气性被引量:31
- 2003年
- 将济阳坳陷不同级别的层序边界及层序内各体系域发育的储集层与油气探明储量的关系进行对比 ,发现处于主要烃源层之上的低频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砂砾岩储集层油气储量最多 ,中频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发育的储集层油气储量中等 ,高频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储集层油气储量最少。湖侵体系域中油气储集层相对不发育 ,油气储量较少。河流相层序高位域发育的储集层呈透镜状 ,封闭性好 ,因此含油性好。湖泊相层序高位域的三角洲相进积式准层序组和准层序边界对油气封闭性的影响取决于后期的构造变动 ,后期构造活动不影响低位域储集层的含油气性 ,但通过改造高位域原始层序地层几何形态和倾向 ,可以大大增加高位域储集层的封闭性 ,从而提高其含油气性。图 4表 1参
- 宋国奇纪友亮赵俊青
- 关键词:层序界面体系域含油气性
-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被引量:49
- 2003年
-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 3 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 (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 ,结合 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 ,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封闭体系中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即垂向上中等渗透率的砂体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首要目标 ,其充满度最大 ,在油气充足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随后油气充注的理想场所 ;在渗透率级差更大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油气充注的首选目标 ,充满度最高 ,其次向渗透率中等的砂体充注。在岩性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 ,成藏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地层压差 ,而不是浮力。图 7表 3参
- 邱楠生万晓龙金之钧曾溅辉张善文姜振学
- 关键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控制因素评价被引量:63
- 2003年
-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沉积条件控制。根据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碳酸盐含量等数据 ,分析了该区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对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和程度进行较为定量的评价。结论是 :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埋藏早期或碳酸盐胶结程度低的阶段 ,埋深每增加 10 0 0m孔隙度降低约 6.8% ;胶结作用对储集层性质影响较大 ,碳酸盐含量小于 15 %时砂岩孔隙度一般大于 2 0 % ,碳酸盐含量超过 15 %后 ,埋深每增加 10 0 0m碳酸盐胶结减孔约 3 % ;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性质改善很大 ,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可达 2 0 %。溶蚀作用在宏观上受区域构造背景控制 ,断层较发育的地区溶蚀作用较强 ,粒度中—细、分选好、杂基少的中、细粒砂岩溶蚀作用最强 ;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和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控制方面。图 4表 3参 2
- 钟大康朱筱敏张枝焕蔡进功谢忠怀
- 关键词:储集层物性东营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