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036)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规划李华杨扬汪根树汪国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诊断肝移植6个月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acuterejection.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分为AR组和非AR组,比较2组患者肝穿刺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比较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早期(术后1个月内)、中期(1~6个月)和后期(6个月后)AR组中的发生率,并评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诊断后期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共185例次肝穿刺、161例肝移植患者资料入组,110例次AR,其中早期32例(29.1%)、中期54例(49.1%)、后期24例(21.8%)。AR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低于非AR组,但淋巴细胞相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高于非AR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4×10^9/L或相对值≥4%共28例,其中AR组25例(22.7%),早期、中期和后期AR分别为2例(6.3%)、13例(24.1%)和10例(41.7%),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诊断后期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7%和100%。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高于非排斥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汪国营李华张剑汪根树易慧敏易述红姜楠张琪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嗜酸粒细胞增多移植物排斥
- 关于边缘供肝移植的一点思考被引量:3
- 2014年
- 器官短缺是限制临床肝移植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随着需要接受移植患者的数量日益增长,器官短缺已经成为等待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扩大供体来源,一直都是移植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1]。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外科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移植外科医师发明创造了多种术式,如劈离式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和多米诺肝移植等来拓展供肝的使用范围。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不断改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成功研制及移植免疫理论的不断发展,也使得边缘供体的使用成为可能,进一步满足等待移植患者对供肝的需求。目前国内外使用边缘供体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边缘供体的应用扩展了供肝的选择标准,增加了供肝数量,使得更多亟需肝移植的患者获益,但边缘供肝仍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边缘供肝的部分热点问题作一介绍。
- 张剑文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器官短缺
-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缺血型胆道损伤15例报告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缺血型胆道损伤施行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移植受者术前均接受过介入治疗,再次肝移植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67%,1年存活率为60%,3年存活率为53%。截止至2012年3月,有8例存活并返院随诊,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5例,其余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47个月、58个月、35个月,肝功能及生活情况良好。术后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再次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缺血性胆道损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从供肝切取与保存、胆道重建、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长期随访等等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减少缺血型胆道损伤。
- 张剑文傅斌生张彤陈颖华易述红许赤汪根树李华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再移植多器官功能衰竭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汪国营李华张剑易述红汪根树姜楠李敏如张琪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约为7%~3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ischemic—typebiliarylesion,ITBL)是指肝移植后供肝的胆道树出现非吻合口性的狭窄和扩张,肝内胆道树受损,
- 唐晖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肝动脉血栓
- 门静脉血栓与肝移植被引量:4
- 2013年
-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已并非少见,其中门静脉部分性栓塞较完全性栓塞更为多见。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逐步升高,特别是在等候肝移植的患者中。此类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 李洋李华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血栓肝硬化终末期肝病
- 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检索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分析肝移植术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APL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发病时间、白血病分类、染色体变异类型、治疗、预后及死因等特点。结果本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52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无感染与出血倾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3型,即APL。经维A酸和复方黄黛片(主要化学成份为二硫化二砷)联合治疗,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检索文献共报道肝移植术后白血病34例(包括本例),其中22例诊断为AML(成人18例,儿童4例),术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38d至8年)。18例AML中,以APL最多见(8/18,44%)且伴有异常染色体核型t(15;17),治疗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22例AML死亡13例(59%),主要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肝衰竭和心力衰竭。APL和非APL患者中分别有2例(2/8)和11例死亡(79%,1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中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另2例死于DIC和败血症。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AML总体预后不佳,其中APL的预后好于非APL。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APL疗效的关键措施。
- 汪国营邹勇赖文兴张剑汪根树李华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维A酸二硫化二砷
- 诱导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MHCC97L产生的氧化应激与Yes相关蛋白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探讨氧化应激与Hippo信号通路中核心蛋白Yes相关蛋白(YAP)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过氧化氢诱导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用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于正常人肝细胞L02与肝癌细胞MHCC97L6h,Westernblot检测YAP蛋白表达的差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1IT—PCR)检测YAP基因mRNA表达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L02细胞周期的变化,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结果200μmol/L的过氧化氢作用于L02细胞及MHCC97L细胞6h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两种细胞YA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L02细胞中YA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CC97L细胞上调4.7%,蓐肄尤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L02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娃著升高[(46.40±4.88)%比(28.6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1期[(45.21±9.45)%比(59.59±2.44)%和G2期(8.42±5.14)%比(11.70±3.35)%]细胞分布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氧化应激状态的L02细胞及MHCC97L细胞中,Itippo信号通路存在调控紊乱,核心蛋白YAP表达上调。其中1.02细胞存在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MHCC97L细胞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氧化应激可以促进L02细胞增殖,YAP蛋白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 乔欣李华吴小才朱曙光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过氧化氢氧化应激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