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03130)

作品数:4 被引量:70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全启张志峰王开顺邵明瑜包振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华新海大海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石鲽
  • 2篇组织学
  • 1篇星鲽
  • 1篇形态学
  • 1篇性腺
  • 1篇性腺发育
  • 1篇牙鲆
  • 1篇幼鱼
  • 1篇原生殖细胞
  • 1篇圆斑星鲽
  • 1篇仔鱼
  • 1篇组织学观察
  • 1篇鲽鱼
  • 1篇冷休克
  • 1篇精子
  • 1篇精子超微结构
  • 1篇二倍体
  • 1篇倍体
  • 1篇OLIVAC...
  • 1篇PARALI...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华新海大...

作者

  • 4篇张全启
  • 3篇张志峰
  • 2篇王开顺
  • 2篇邵明瑜
  • 1篇戈文龙
  • 1篇牛从从
  • 1篇齐洁
  • 1篇包振民
  • 1篇王华
  • 1篇王文君
  • 1篇王思锋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异源精子诱导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被引量:38
2005年
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的石鲽精子和受精后冷休克的方法诱导了牙鲆雌核发育.结果表明:用2只平行的相距15cm的20W紫外灯管,照射距离为10cm,在5~100s时间范围内照射石鲽精子时,受精卵的发育表现了典型的哈特维希效应,照射40s的精子所得胚胎的孵化率达到最高峰(41%),染色体观察结果显示,此照射剂量组的所有胚胎均为单倍体(n=24),表明照射精子遗传失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冷休克处理前受精卵保持在(15.5±0.5)℃,受精卵在一定的休克温度(0~10℃)条件下,用不同休克起始时间(受精后1~10min)及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15~90min)均能诱导染色体加倍.对冷休克处理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2~4℃条件下,受精后3min开始、冷休克处理45min时,二倍体诱导率最高,达79.7%.染色体鉴定显示,处理组的正常胚胎均为二倍体(2n=48),未发现单倍体和非整倍体.
戈文龙张全启齐洁包振民张福玲
关键词:牙鲆冷休克雌核发育
圆斑星鲽仔鱼变态前消化系统发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对初始孵化到孵化后26d(变态前)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z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仔鱼的消化系统发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温为12.5~15.5℃时,初始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两端封闭,位于卵黄囊背方。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延长,肝胰脏出现。孵化后6d,仔鱼开口,消化道贯通,开始摄食。孵化后10d,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直肠,黏膜上皮褶皱增多。孵化后14d,卵黄囊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孵化后26d,胃壁较厚处出现胃腺,但不发达,幽门盲囊尚未出现。由结果可见,孵化后6d仔鱼开口,可开始投喂轮虫;孵化后26d,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但由于胃的结构和功能尚不完善,此阶段还应以活体饵料为主,一方面可逐渐加大轮虫的投喂量,另一方面可适当投喂较大的卤虫无节幼体等。本研究旨为圆斑星鲽人工育苗中饵料种类及投喂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王思锋张志峰张全启王开顺
关键词:圆斑星鲽仔鱼形态学组织学
石鲽仔、幼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Basiewsky)仔、幼鱼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腺的发育与体长密切相关。刚孵化石鲽的原生殖细胞数目为2个,孵化3 d数目增至8个,之后经过迁移,至孵化9 d到达生殖嵴。在全长为7.2~8.5 mm(孵化9~11 d)的仔鱼中,性腺原基中的体细胞迅速增殖并包围原生殖细胞,后者在全长10~15 mm(孵化后10~35 d)的仔幼鱼中增殖成为生殖干细胞。原始性腺在全长15~30 mm(孵化40~60 d)的幼鱼中逐渐发育完善,呈细线状,位于腹腔后部中肾管下方紧贴体壁。雌性性腺最早在全长32.5 mm(孵化66 d)的个体中出现分化特征,至全长89~102 mm时雌性性腺特征完全分化。雄性性腺的分化较雌性性腺晚,最早在全长为91 mm的幼鱼中开始,至全长为114~118 mm时雄性性腺分化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王文君王开顺邵明瑜张全启张志峰
关键词:石鲽原生殖细胞性腺发育组织学
几种鲆鲽鱼类精子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借助透射电镜分别对石鲽(Kareiusbicoloratus)、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 L.)和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测定了石鲽和牙鲆精子的基本生理特性,并研究了17℃和4℃保存精子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3种鱼类精子均为有鞭毛精子,无顶体,尾部轴丝9+2型。不同之处包括:成熟精子的核致密度不同,以石鲽最高,大菱鲆和牙鲆则较低;在大菱鲆和牙鲆精子头部,核前端侧面都有一缺刻状结构,石鲽精子未发现此结构;头部核膜与质膜之间的细胞质含量以大菱鲆的最多;精子中段的线粒体数量不同,大菱鲆较多(10个左右),石鲽次之(8个左右),牙鲆最少,仅为5个左右;中段植入窝深度不同,以大菱鲆陷入核中最深,其他2种比较接近。石鲽和牙鲆精液的pH值比较接近,精子密度以牙鲆较高,为10.18×10^9个/mL±3.37×10^9个/mL。牙鲆和石鲽精子活力的保存时间在17℃下分别为48h和36h,4℃下分别为7d和8d。精子活力完全失去之前,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的激活率和寿命逐渐下降,而涡动时间则相差不大。
王华牛从从邵明瑜张全启张志峰
关键词:MAXIMUS精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