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63)

作品数:13 被引量:329H指数:9
相关作者:黄贤金钟太洋赵小风张兴榆陆汝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5篇耕地
  • 3篇耕地保护
  • 2篇统计分析
  • 2篇土地违法
  • 2篇农村
  • 2篇农业
  • 2篇情景
  • 2篇情景模拟
  • 2篇违法
  • 2篇聚类分析
  • 1篇地经
  • 1篇第二次土地调...
  • 1篇行政
  • 1篇行政部门
  • 1篇英文
  • 1篇整治
  • 1篇政策效果评价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分析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 4篇广西师范学院
  • 3篇江苏大学
  • 3篇国土资源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作者

  • 10篇黄贤金
  • 6篇钟太洋
  • 4篇赵小风
  • 4篇陆汝成
  • 4篇张兴榆
  • 2篇肖思思
  • 2篇陈志刚
  • 2篇赵荣钦
  • 1篇白晓飞
  • 1篇焦士兴
  • 1篇高珊
  • 1篇赵成胜
  • 1篇王青
  • 1篇高敏燕
  • 1篇丁明磊
  • 1篇赵雲泰
  • 1篇刘英
  • 1篇张嘉
  • 1篇吕晓
  • 1篇王锐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Chines...
  • 2篇2008年中...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河南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LUE-S和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的快速响应,突出表现在城镇周边、交通沿线、沿太湖边等区域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速率很大。本文基于1990年、2000年的TM影像和2005年的中巴卫星遥感影像,综合...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肖思思赵小风张兴榆
关键词: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文献传递
我国土地违法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揭示土地违法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对于提高土地执法与督察的工作效率,节约公共管理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违法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特征作了系统分析与提炼,并进一步借助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近年来我国土地违法的...
陈志刚王青赵小风黄贤金
关键词:土地违法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农村市场化对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以沪苏皖农户调查为例被引量:23
2012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农村市场化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关系越发紧密。为揭示农村市场化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围绕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两方面,运用农户调查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耕地流转费用和农产品销售价值的高低决定着农户土地预期及农业效益的实现程度,对耕地流转概率和流转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同一要素对流入和流出的推拉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农户特征、耕地资源和地区差异等要素对耕地流转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流转动因相一致。由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尚不健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流转,有助于改善农户福利,优化农业土地利用结构。
高珊黄贤金
关键词:耕地流转农村市场化农产品销售农户
滁州市南谯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测算被引量:24
2010年
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是解决区域发展中建设用地指标约束,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滁州市南谯区为例,通过构建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影响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的指标主成分提取、区域内部分级基础上,提出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人均居民点占地标准并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测算研究,将测算结果与根据村庄布点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论主要有:南谯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人均占地标准设置第一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150m2/人、130m2/人,第二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175m2/人、150m2/人,第三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200m2/人、180m2/人;南谯区2010年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为4576.34hm2,可置换比例达57.64%,2020年置换潜力为5488.17hm2,可置换比例达69.12%;测算潜力值高于根据村庄布点规划标准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认为在同样的人口统计口径标准下,本文测算的置换潜力值的可实现程度更高。
张兴榆黄贤金王锐钟太洋高敏燕赵成胜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区域土地利用转移及生态风险分析——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1980~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分析了198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单元。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了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地区1980~2005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和1990年处于低生态风险等级,2000年和2005年处于中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原因是低生态风险用地转移到高生态风险用地面积较多,建设用地快速扩展,造成生态风险不断上升。
陆汝成黄贤金张兴榆赵小风肖思思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风险
基于聚类分析的河南省区域发展综合分区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河南省各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等特点,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河南省区域综合发展分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优化发展区、以资源型城市为主的重点开发区、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区以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区,并对不同区域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本研究的分区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河南省各市、县今后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和参考依据.
刘英赵荣钦李珊珊丁明磊焦士兴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英文)被引量:6
2013年
为掌握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本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农地细碎化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出已有研究的几个特点:①农地细碎化的内涵较为清晰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细碎化程度的衡量方法还需进一步深入;②目前的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细碎化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以其负面影响的研究最为丰富;③农地细碎化与农地流转、土地整理的关系引起了研究的重视,但是目前主要集中于农地流转对减轻细碎化程度的探讨,土地整理对细碎化作用的研究十分缺乏;④农地细碎化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回归分析、生产函数模型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利用地理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探讨农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最后探讨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吕晓黄贤金钟太洋赵雲泰李禕
关键词:农地细碎化农业生产农地流转土地整治
新兴边境城市耕地保护:态势、问题及策略——以广西崇左市为例
研究目的:探究新兴边境城市耕地保护的态势和核心问题,寻求重点开发区中耕地保护的策略。研究方法:实证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重点开发区要以耕地保护优先引导用地布局优化,以明晰脱钩指数变化轨迹加强耕地保护时序管理,以耕地保...
陆汝成黄贤金黄飞鸿张兴榆赵小风
关键词:实证法
文献传递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被引量:42
2012年
为分析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效果,论文把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否对耕地流失面积的减少产生了影响;二是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即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多少。论文收集了2004-2007年的省级面版数据,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均不优于混合OLS模型。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流失的影响,并计算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分析表明:①在2004-2007年期间,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于减少耕地流失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率每提高1%,每省每年平均耕地流失面积约能减少364.4 hm2;②由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2004-2007年期间,全国耕地流失面积分别减少了853 445.19 hm2,847 724.91 hm2,859 559.37 hm2和857 961.26 hm2,4年合计减少耕地流失面积3 418 690.73 hm2,约为期间实际耕地流失面积3 020 769.49 hm2的1.13倍。
钟太洋黄贤金陈逸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政策效果评价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
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被引量:13
2011年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研究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是包含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耕地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还包括耕地空间保护和耕地环境保护。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需要完善耕地动态监测及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培育耕地保护文化、建立部门联动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委托代理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建立用地者节约集约的信用评价制度。
赵小风黄贤金钟太洋张兴榆
关键词:耕地保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