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03120)

作品数:17 被引量:170H指数:9
相关作者:江世贵黄建华周发林马之明孙成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对虾
  • 13篇斑节对虾
  • 5篇养殖
  • 4篇16S_RR...
  • 3篇线粒体
  • 3篇凡纳滨对虾
  • 3篇白斑综合症
  • 3篇白斑综合症病...
  • 3篇RRNA
  • 2篇地理群体
  • 2篇养殖海水
  • 2篇野生种群
  • 2篇脂肪酶
  • 2篇种群
  • 2篇组织学
  • 2篇南海北部
  • 2篇控制区
  • 2篇控制区序列
  • 2篇活性
  • 2篇浮游

机构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2篇江世贵
  • 11篇周发林
  • 11篇黄建华
  • 9篇马之明
  • 5篇何建国
  • 5篇姜永杰
  • 5篇孙成波
  • 4篇叶乐
  • 2篇陈永青
  • 2篇李卓佳
  • 2篇王平
  • 1篇杨其彬
  • 1篇李加儿
  • 1篇区又君
  • 1篇杨铿
  • 1篇黄翔鹄
  • 1篇李婷
  • 1篇冯娟
  • 1篇邓超
  • 1篇陈锚

传媒

  • 4篇南方水产
  • 2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2
2006年
研究了南海北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发育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学。以卵巢的组织学、性腺成熟指数(GSI)、卵巢的颜色和大小、卵细胞的直径、卵核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分布、不同发育阶段卵细胞数量比例等为参数,对南海北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的6个时期(卵原细胞期、染色质核仁期、周边核仁期、卵黄囊期、成熟期和恢复期)的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菲律宾野生斑节对虾种群的卵巢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2个地理种群的斑节对虾繁殖力存在一定差异。
黄建华周发林马之明叶乐江世贵
关键词:MONODON卵巢发育组织学
中国南海野生斑节对虾5个地理群体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本文对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三亚群体(SY)、深圳群体(SZ)、阳江群体(YJ)、湛江群体(ZJ)、北海群体(BH))100个样品的mtDNA 16S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Cl...
周发林江世贵姜永杰黄建华马之明
关键词:斑节对虾
文献传递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被引量:32
2006年
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黄建华马之明周发林叶乐江世贵李色东
关键词:池塘养殖斑节对虾
高位池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变化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80.0%;60d为90.0%;90d为90.0%;120d为93.3%,斑节对虾潜伏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73.3%;60d为83.3%;90d为90.0%;120d为96.7%。
孙成波李婷王平李咏黎子兰何建国
关键词: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大规格优质对虾养殖技术被引量:2
2005年
李卓佳陈永青文囯梁杨铿杨莺莺
关键词:对虾养殖业养殖产量水产业技术壁垒养虾
深圳海域斑节对虾野生种群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深圳斑节对虾种群的2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通过对mtDNA的控制区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65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526bp的核苷酸序列。用Clustal_X排序软件对控制区序列进行了对位排列。通过Mega软件对所得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片段进行比较,共检测出114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84个简约信息位点,5个碱基存在插入/缺失;并用Mega的“Pairwise distance”计算个体间的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其序列差异(转换+颠换)在0.010-0.154之间,得出20个个体有20种单倍型;并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运用DNASP软件计算所得该群体核苷酸多样性(R)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05278和27.500。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斑节对虾野生种群控制区序列个体变异程度很大,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适合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姜永杰周发林黄建华马之明江世贵
关键词:斑节对虾线粒体控制区序列
不同生长阶段斑节对虾消化酶活性变化被引量:12
2007年
通过对斑节对虾不同生长阶段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斑节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根据消化酶活性,可将斑节对虾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在体长10~12.5 cm阶段之前,随着个体的增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第2阶段,在12.5 cm之后,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肝胰腺、胃、肠3种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在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大致上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胃>肠;脂肪酶活性:肠>肝胰腺>胃;淀粉酶活性:肠>胃>肝胰腺。
黄建华江世贵杨其彬周发林李加儿区又君
关键词:斑节对虾脂肪酶淀粉酶
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对凡纳滨对虾脂肪酶活性影响的体外实验被引量:9
2006年
为探析芽孢杆菌提高水产动物的消化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在体外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w licheniformis)De株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以半透膜法收集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以匀浆离心法提取凡纳滨对虾成虾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将胞外产物和对虾消化酶按体积比10:90混合,于体外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及胞外产物添加量对样品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最适的pn8。10下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18%和136.5%;而在其最适温度30℃~50℃时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则比两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4.2%和195.1%。研究还发现,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与样品中胞外产物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可见,在体外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的脂肪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李卓佳曹煜成陈永青江世贵冯娟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凡纳滨对虾脂肪酶体外
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比较被引量:24
2006年
用6.0×104拷贝、1.2×104拷贝和6.0×103拷贝3种剂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了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死亡时间随病毒剂量降低而延长,斑节对虾死亡时间没有明显差异;随病毒剂量的降低,凡纳滨对虾人工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显著延长,斑节对虾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相同,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比在斑节对虾体内复制慢。对虾携带WSSV数量最低为3.3×107拷贝.g-1,最高为4.3×108拷贝.g-1。凡纳滨对虾比斑节对虾对WSSV的抵抗性更强。
孙成波何建国黎子兰陈锚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三种方法处理后养殖海水的浮游生物变化及培水效果被引量:5
2005年
This present paper studied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water treated by sand filtering, net filtering and reserve-water disinf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reatment the average filtering ratio of phytoplankton was 89.98%,and that of zooplankton was 89.5%; that it can isolate the other species of shrimp and crab by the filtering net of more than 40 mesh,and it was difficult for Copepoda to pass through the filtering net of more than 60 mesh,so it can block the horizontal disseminate pathway of WSSV; and that 6×10-6 of the efficient chlorine can kill Copepoda but most aquatic creatures were dead in the water treated by 10×10-6 of the efficient chlorine, and it can transfer algae after killing the harmful creatures by using bleaching powder when there was reserve water. The result of water culture for 4 days, in out-seawater and the water treated with sand filtering or net filtering of 60 mesh or 6×10-6of efficient chlorine,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plankton were the most by out-sea-water culture, and it reduced respectively in the water treated by filtering with 6 mesh,sand filtering and 6×10-6 of efficient chlorine.
孙成波何建国王平黄翔鹄陈刚
关键词:浮游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