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9B07)

作品数:51 被引量:272H指数:11
相关作者:骆有庆张金桐宗世祥刘永华陆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枯叶
  • 12篇枯叶蛾
  • 6篇生物学
  • 6篇生物学特性
  • 6篇沟眶象
  • 5篇羽化
  • 5篇天牛
  • 5篇虫龄
  • 4篇电镜
  • 4篇幼虫
  • 4篇扫描电镜
  • 4篇求偶
  • 4篇触角
  • 3篇电镜观察
  • 3篇性信息素
  • 3篇扫描电镜观察
  • 3篇生长发育
  • 3篇节律
  • 3篇寄主
  • 3篇感受器

机构

  • 29篇北京林业大学
  • 17篇山西农业大学
  • 7篇榆林学院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华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林业科...
  • 2篇吉林省林业调...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清华大学附属...
  • 1篇潍坊工商职业...
  • 1篇沈阳棋盘山国...

作者

  • 19篇骆有庆
  • 17篇张金桐
  • 13篇宗世祥
  • 9篇刘永华
  • 7篇刘红霞
  • 7篇陆鹏飞
  • 6篇刘金龙
  • 6篇阎雄飞
  • 6篇温俊宝
  • 6篇刘志雄
  • 5篇杨美红
  • 5篇陈旭鹏
  • 4篇荆小院
  • 4篇任利利
  • 4篇王荣
  • 4篇章一巧
  • 4篇温冬梅
  • 3篇郑海霞
  • 3篇张燕如
  • 3篇迟德富

传媒

  • 9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山西农业科学
  • 4篇植物保护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森林病虫
  • 3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昆虫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褛裳夜蛾的交配行为及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被引量:3
2015年
详细观察了褛裳夜蛾成虫的交配行为,利用风洞、触角电位技术研究了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通过林间诱蛾试验进行了验证,旨在为褛裳夜蛾性信息素的精确提取及性信息素组份分离、鉴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均发生在暗期,有一定的节律性:雌蛾在羽化3d以后开始求偶,1周左右表现最为强烈,3—4日龄雌蛾在暗期4—6h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在暗期6—8h;5—9日龄在进入暗期就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出现在暗期4—6h。风洞试验表明,3—7日龄的雄蛾对性腺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性行为反应,5日龄雄蛾在暗期4—6h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最为强烈。3—6日龄的成虫在暗期4—6h开始交配,而7—8日龄的成虫于暗期2—4h开始交配,6日龄的成虫交配率最高,交配高峰在暗期4—8h。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也有一定的节律性:雄蛾对4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开始有电生理反应,对6—7日龄暗期5h性腺提取物反应最为强烈。林间诱蛾试验测定了性腺提取物的引诱活性,7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林间诱蛾量最高,引诱高峰在暗期4—6h,该结果也验证了褛裳夜蛾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
郑海霞张金桐宗世祥郭淑英刘红霞刘金龙杨美红
关键词:交配行为节律
不同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被引量:23
2012年
为明确不同沙棘品种抗旱性,选取6个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以上9个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抗旱特征,且雌雄株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雌株叶片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雄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0%以上;雌株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5个抗旱指标,按照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雌性沙棘控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顺序为浑金>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中国沙棘>楚伊>太阳>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雄株以栅海比、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为抗旱指标,得到5种雄性沙棘抗旱顺序为丘依斯克×中国沙棘>楚伊>乌兰格木×中国沙棘>浑金>中国沙棘。
赵延霞骆有庆宗世祥王荣罗红梅
关键词:沙棘雌雄异株叶片抗旱性
黄刺蛾成虫羽化行为研究
2017年
黄刺蛾是果园和林场中重要的杂食性害虫,为害树木多达120种,给树木的生长及果实产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通过对黄刺蛾成虫发生期、羽化的时辰节律及成虫的雌、雄比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黄刺蛾生殖行为、性趋向及利用性信息素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越冬代黄刺蛾室内的羽化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左右,羽化期约持续50 d;羽化期间黄刺蛾的羽化行为不是全天可见,而是在临近暗期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17:00—21:00;成虫的雌雄性比例约为1∶1.11。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黄刺蛾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杨淑珍郑海霞刘金龙杨美红张金桐
关键词:黄刺蛾成虫羽化节律
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与几种寄主内含物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分析寄主植物内含物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关系,为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栎黄枯叶蛾种群动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利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旱柳Salix matsudana饲养该虫,观察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蛹重及产卵量等指标,同时测定寄主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水分、单宁及黄酮的含量,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寄主植物饲喂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发育历期、蛹历期、蛹重及产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沙棘的幼虫历期最短,仅为(74.50?1.76)d,而取食旱柳历期最长,达(106.00?1.51)d。取食山杨的蛹历期最长,为(44.00?1.41)d,最短的是取食旱柳的,仅为(32.70?3.13)d。饲喂沙棘和山杏的雌、雄蛹重和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饲喂山杨和旱柳的。对不同寄主的营养物质、次生物质和水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寄主间营养物质、次生物质与水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回归相关分析表明:幼虫发育历期与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雌蛹重和产卵量与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蛹重与寄主植物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蛹历期与单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黄酮含量的高低与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沙棘是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寄主植物;并且寄主植物中可溶性糖、单宁的含量低、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栎黄枯叶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温冬梅刘永华任利利陆鹏飞骆有庆
关键词:寄主植物生长发育次生物质
一种区分三种切梢小蠹性别的新方法被引量:7
2015年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横坑切梢小蠹T.minor和短毛切梢小蠹T.brevipilosus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作者对上述3种切梢小蠹雌雄虫腹部末端可见背板(即雌虫第7节背板和雄虫第8节背板)的长和宽分别观察、测量和比较,研究快速准确区分两性成虫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两性之间,长度和宽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这3种小蠹雌虫腹部末端背板呈半圆形、宽大,长×宽分别为(590±17)μm×(827±31)μm,(619±25)μm×(780±16)μm和(594±29)μm×(815±21)μm;而雄虫腹部末端可见背板近似长方形、窄小,长×宽分别为(365±30)μm×(608±24)μm,(237±41)μm×(580±33)μm和(296±36)μm×(593±25)μm。该方法能在数秒内将雌雄虫分开,且不会伤害活虫,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标本的完整性。
王平彦张真袁素蓉王继军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
栎黄枯叶蛾羽化及生殖行为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对该虫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羽化期40 d左右,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日羽化高峰出现在傍晚17:00—23:00,占全天羽化量的8246%;雌雄性比为1∶1.41;交配高峰期发生在凌晨3: 00—4:00,成虫羽化翌日开始进行交尾,2日龄雌蛾交配率最高,达到45.6%,随后交配率逐步降低。雌蛾一生只交尾1次,雄蛾可进行多次交尾。成虫交配持续时间多为14~16 h。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主要在夜间进行,产卵高峰期在2:00—6:00,占全天产卵量的82.40%。未交配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为11.05 d和9.85 d;显著高于已交配雌蛾和雄蛾的8.05 d和7.35 d,说明交配可明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刘永华阎雄飞章一巧齐连珍陆鹏飞宗世祥骆有庆
关键词:羽化求偶交尾产卵
林木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巢式PCR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为探讨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子检测方法,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F/ITS4-B扩增了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一对彩色豆马勃特异性引物PtF/PtR.利用该对特异性引物与ITS1-F/ITS4-B组合进行巢式PCR,能从供试的彩色豆马勃10个菌株中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347 bp的条带,而供试的其他6个参比菌株未出现扩增产物.经分析,该巢式PCR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可达到10 fg的DNA,是常规PCR检测的1 000倍.利用该技术从马尾松苗木菌根中检测到目的外生菌根真菌.这表明采用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利用巢式PCR技术可以灵敏、准确地从林木外生菌根中检测出彩色豆马勃.
周爱东吴小芹叶建仁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巢式PCR分子检测
榆梢小蠹Cryphalus sp.坑道系统的形成过程被引量:1
2013年
在对榆梢小蠹Cryphalus sp.雌雄成虫形态特征细致比较的基础上,系统持续地研究了其坑道系统的形成过程。榆梢小蠹雌雄成虫个体大小差异不大,但雌雄次性征可见,主要区别在于额面是否有隆突和前胸背板后部鳞片多寡。主坑道内的成虫配比方式多为1雌1雄和2雌1雄,少有3雌1雄。榆梢小蠹的坑道系统形成可分为5个阶段,即侵入、召唤交尾、主坑道形成、产卵和子坑道形成,一般共历时40 d左右。
王荣任利利刘春兴骆有庆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危害特性的精细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是东北地区近10多年来严重危害杨树的蛀干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侵害胸径20 cm以上的大树主干,幼虫呈环割状危害,极易造成主干风折。本文首次对青杨脊虎天牛的危害特性进行了精细观察和描述,绘制了不同危害阶段的三维坑道结构图,并配以相应的外部危害特征照片,对青杨脊虎天牛的发生监测具有指导作用。
李珏闻任利利李淳骆有庆
关键词:青杨脊虎天牛生物学特性
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风险分析和管理对策被引量:5
2020年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柏科树木上毁灭性蛀干害虫之一。该天牛主要以幼虫危害侧柏、杜松、圆柏等常绿树种,已经给我国很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目前双条杉天牛已在陕西部分地区危害,为了明确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风险等级,以制定相应管理对策。本研究依据原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对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2.28,该天牛在陕西省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针对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高度危险性,提出了加强检疫、全面普查监测、实施分区防治和加强疫区治理的管理措施。本研究为陕西控制和管理该有害生物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阎雄飞李刚冯永宏刘永华晁遵淇亢福仁
关键词:双条杉天牛管理对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