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A060305009)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杏黄晶晶钟毅敏王涛肖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6篇青光
  • 6篇青光眼
  • 5篇神经纤维
  • 5篇神经纤维层
  • 4篇断层扫描
  • 4篇视网膜神经
  • 4篇视网膜神经纤...
  • 4篇相干断层扫描
  • 4篇光学相干
  • 4篇闭角
  • 4篇闭角型
  • 3篇神经纤维层厚...
  • 3篇视网膜神经纤...
  • 2篇眼表
  • 2篇药物
  • 2篇原发性
  • 2篇诊断显像
  • 2篇前房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刘杏
  • 10篇钟毅敏
  • 10篇黄晶晶
  • 7篇肖辉
  • 7篇王涛
  • 6篇郑小萍
  • 6篇曾阳发
  • 6篇李媚
  • 3篇毛真
  • 3篇刘小红
  • 3篇何明光
  • 2篇郭歆星
  • 2篇郑小平
  • 1篇李彬彬
  • 1篇黄国富
  • 1篇王铮
  • 1篇罗益文
  • 1篇林晓峰
  • 1篇李梅
  • 1篇阎宏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

年份

  • 10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人眼前段组织与房角开放度数的关系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分析正常人房角开放度数(AA)与眼前段结构的关系。【方法】收集211例(211只眼)正常人,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扫描其前房和晶状体,并测量前房深度(ACD)、前房横径(ACHD)、解剖前房深度(AACD)、睫状体带长度(CBL)、虹膜厚度(IT)、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位置(LP)以及晶状体前极的位置(LAAP)。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这8个参数与AA的关系。【结果】AA的均值为(40±17)°,男性(44±18)°,女性(37±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04)。AA与ACD(r=0.721,P=0.000)、LT(r=-0.545,P=0.000)、CBL(r=0.615,P=0.000)、LAAP(r=-0.717,P=0.000)、LP(r=0.557,P=0.000)和ACHD(r=0.175,P=0.011)相关,与AACD(r=0.130,P=0.059)、IT(r=0.129,P=0.061)无相关性。【结论】女性的房角比男性窄;在眼前段组织中,决定正常人房角宽窄的最关键的因素为晶状体、睫状体和虹膜根部的附着位置。
曾阳发刘杏王涛李媚李彬彬何明光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晶状体房角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chronic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活体视网膜神经纤维(retinalnerve fiber layerthickness,RNFL)损害;分析CACG不同房角粘连程度间RN—FL差异及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mean visual field defects,MD)的相关性。方法对CACG患者36例(64只眼)和正常人82名(82只眼)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RNFL厚度,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比较CACG中无房角粘连、房角粘连范围〈1/2和≥1/2圆周眼的RNFL损害的差异;对CACG平均RNFL与相应视野的MD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ACG平均RNFL(80.61±23.96)μm与正常人(103.73± 9.92)μm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CACG平均RNFL厚度在无房角粘连眼(98.46±12.34)μm、粘连范围〈1/2(93.93±14.78)μm和粘连≥1/2圆周眼(69.78±23.82)μm的RNF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ACG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MD值)呈正相关(r=0.652,P〈O.001o结论CACG的RNFL较正常人明显减少;随着CACG病程的发展,平均RNFL厚度减少,视野平均缺损增加。
李媚刘杏黄晶晶钟毅敏肖辉郑小萍曾阳发王涛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收集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3个月以上的患者65例108只眼,分为单种药物使用组(A组)和多种药物使用组(B组);另收集正常对照组(C组)25例25只眼。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结膜上皮虎红染色以及结膜印迹细胞(IC)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BUT(12.25±5.40)s,ST(11.65±4.66)mm,A组BUT(6.97±4.87)S,ST(7.19±5.36)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UTP=0.000;STP=0.001)。B组BUT(4.81±2.45)S,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08);ST(5.20±2.97)mm,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26)。A组和B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结膜虎红染色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IC评分2—3级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膜上皮表现出鳞状上皮化趋势。结论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会导致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增多,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减少、上皮细胞呈鳞状上皮化等泪膜、角膜和结膜的损伤。
刘杏毛真钟毅敏黄晶晶王涛肖辉李媚
关键词:青光眼青光眼药物防腐剂眼表
激光偏振光扫描测定不同病程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对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正常人159例252眼及不同病程开角型青光眼共107例175眼,采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VCC)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测量参数包括:RNFL厚度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全周平均值、TSNIT标准差、双眼对称性及神经纤维层指数(NFI)。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组与青光眼组RNFL厚度及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RNFL厚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早、中、晚期青光眼RNFL厚度,对GDxVCC诊断青光眼的效能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GDxVCC测量的正常人全周RNFL厚度为(58±5)μm,青光眼患者全周RNFL厚度为(48±11)μm,较正常人明显变薄(P<0.001)。早期青光眼患者的全周、上方、下方RNFL厚度均较正常人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早期青光眼患者的双眼对称性仍较好,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随着青光眼的进展,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全周、上方、下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TSNIT标准差及双眼对称性明显减低,神经纤维指数明显增高(P<0.005)。GDxVCC各参数诊断青光眼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43~0.992。【结论】GDxVCC可定性和定量测量RNFL厚度,其各参数诊断青光眼的效能较高,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杏刘小红黄晶晶郭歆星肖辉钟毅敏郑小萍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对拟行双眼LASIK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30例进行检查,随机选取一眼入组研究。于LASIK术前1天及术后4周进行检查,检影验光比较术前后屈光度、OCT3测量并比较角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NFL厚度钟点值。【结果】LASIK术后,患者的屈光度明显减低(P=0.000),角膜厚度亦较术前显著变薄(P=0.000)。LASIK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41±7)μm及(141±8)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LASIK手术前后RNFL厚度均呈双峰状,于上、下方最厚,鼻、颞侧较薄。LASIK手术前上方、鼻侧、下方、颞侧RNFL厚度(象限值)分别为(136±7)μm,(77±15)μm,(123±11)μm,(84±16)μm;而术后4周分别为(135±9)μm,(80±12)μm,(123±12)μm,(83±8)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0.907)。而当按钟点值比较时,术后患者RNFL厚度测量除鼻侧3点方位(P=0.040)外,其余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114~0.974)。【结论】常规LASIK手术对中、低度近视患者的RNFL厚度及黄斑厚度无明显影响。
黄晶晶刘杏刘小红黄国富郑小萍王铮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不同部位视网膜劈裂的OCT图像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发生的部位与活体病理形态学改变特点。设计同顺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高度近视患者71例(95眼),平均年龄(52.99±11.1 3)岁;男25例(32眼),女46例(63眼)平均屈光度(-12.2±3.18)D,平均矫正视力0.24±0.28。方法用Stratus OCT或Cirruu OCT对高度近视患眼进行黄斑区、后极部和视乳头进行水平和垂直线性扫描,观察视网膜劈裂发生的部位和形态学改变。结果高度近视95眼中,发生后极部视网膜劈裂75眼(78.9%),其中发生4个象限、2个象限和1个象限视网膜劈裂分别是32眼(42.7%)、5眼(6.7%)和38眼(50.7%)。55眼(60.4%)发生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劈裂,35眼(63.6%)同时有后极部视网膜劈裂。75眼后极部视网膜劈裂中,5眼(6.7%)为内层劈裂,27眼(36.0%)为外层劈裂;32眼(42.7%)为全层劈裂;12眼(16.0%)为微皱褶改变;12眼同时合并黄斑区视网膜劈裂;55眼(57.9%)黄斑区出现其他病理形态改变。结论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可发生于黄斑区、后极部和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可发生在视网膜内层、外层和全层;可以是弥散性的也可以是局限性的。
郭歆星黄晶晶肖辉钟毅敏郑小萍
关键词: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6个月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变化规律。方法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首次单侧发作的APACG患者(24例)在眼压控制后3d内、2周、1月、3月和6月时的双眼RNFLT,比较双眼各时间点RNFLT。对侧眼在发作眼眼压控制后3d内及6月时的RNFLT与正常人(55名55只眼)比较。结果发作眼平均RNFLT在眼压控制后3d内(121.49±23.84)μm,较对侧眼明显增加(P〈0.01);2周(107.22±24.72)μm和1月(93.58±18,37)μm与对侧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和0.08);3月(84.10±19.89)μm和6月(78.98±19.17)μm较对侧眼明显减少(P〈0.01)。发作眼不同时间点的RNFLT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8)。对侧眼在发作眼眼压控制后3d内及6月的RNFLT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98)。结论APACG发作后RNFL厚度即有明显增加,发作后2周至1个月RNFL厚度趋向正常,1个月后RNFL厚度逐渐变薄,至术后6个月RNFL厚度较对侧眼和正常人明显减少。
李媚刘杏黄晶晶钟毅敏肖辉郑小萍曾阳发王涛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青光眼闭角型视网膜神经纤维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与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频域OCT形态学特征及定量测量的异同。方法收集确诊为单眼初发CSC连续患者26例26只眼。对所有患眼及其对侧正常眼行时域OCT及频域OCT检查。时域OCT行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及垂直线性扫描及放射6线扫描;频域OCT行黄斑部立体扫描、经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及垂直5线高清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的图像特征、视网膜分层、定量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频域OCT可以分别显示视网膜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全视网膜厚度的三维地形图。CSC眼及对侧正常眼的视网膜外界膜在频域OCT图像中均能清晰显示,而时域OCT图像中大部分不能显示。对侧正常眼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结构两种OCT图像均能显示,频域OCT图像中CSC眼65.4%IS/OS结构不清,时域OCT图像中73.4%不清。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8,P=0.914)。频域OCT图像中,视网膜外界为RPE高反射带之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对侧正常眼为(180.50±12.69)μm,CSC眼为(158.41±34.20)μm,CSC眼黄斑脱离高度为(245.84±154.61)μm。时域OCT图像中,视网膜外界为IS/OS高反射带之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对侧正常眼为(14I.16±12.75)μm,正常眼为(146.40±36.28)μm,CSC眼黄斑脱离高度为(240.32±156.82)μm。两种OCT测量值比较,CSC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71,P=0.000),CSC眼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6-1.517,P=0.144-0.980)。结论与时域OCT相比,频域OCT可更清楚地显示视网膜的细微结构,对视网膜的外界界定更准确,测量厚度更精确,可以更全面、直观地观察CSC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病变层次。
黄晶晶刘杏钟毅敏毛真郑小平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诊断显像
闭合性眼外伤致黄斑裂孔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确诊的74例闭合性眼外伤致黄斑裂孔患者74只眼进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利用OCT分析软件对外伤性黄斑裂孔进行定量测量,并根据OCT图像特征对外伤性黄斑裂孔进行分型。OCT检查完毕用Topcon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50°彩色照相。回顾分析患者黄斑裂孔与平均视力、病程、孔缘神经上皮层厚度、裂孔底径、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74只眼的OCT图像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其巾,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对称性水肿27只眼,占36.5%;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不对称性水肿12只眼,占16.2%;单纯性黄斑裂孔14只眼占18.9%;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17只眼,占23.0%;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变薄4只眼,占5.4%。不同类型的黄斑裂孔之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4,P=0.191);其视力与孔缘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呈正相关(r=0.342,P=0.003),与致伤时间、年龄、裂孔直径无明显相关关系(r=-0.022-0.134,P=0.863-0.261)。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局限脱离者,病程较其它各型黄斑裂孔者病程短;病程90d及以上的患者中,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对称性水肿最多。各型黄斑裂孔的孔缘神经上皮层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1,P=0.000)。结论外伤性黄斑裂孔可根据OCT形态特征分为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外伤性黄斑裂孔临床特征存存差异。
刘杏黄晶晶林晓峰李梅阎宏罗益文郑小平
关键词:黄斑诊断显像
采用AS—OCT测量房角开放度数的一致性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定量测量房角,并分析其测量一致性。方法采用AS—OCT对23例受试者(30只眼)的房角进行扫描,分别由测量者甲和乙,以及测量者甲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点对颞侧房角500μm(AA-500μm)和750μm(AA-750μm)的房角开放度数进行定量测量。采用类内相关系数ICC和95%LoA(95%Limts of Agreement,95%LoA)评价测量的一致性。结果甲两次测量的AA-500μm和AA-750μm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与乙测量的AA-500μm和AA-750μm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500μm和AA-750μm测量者内的95%LoA分别为(-5.441,5.281弧度和-7.313、6.020弧度);ICC分别为:0.933,0.907。AA-500μm和AA-750μm测量者间的95%LoA分别为:(-6.098,5.098弧度和-7.877、5.423弧度);ICC分别为0.925,0.887。结论AS—OCT测量房角开放度数的一致性较好,可以用于定量测量房角开放度数。
曾阳发刘杏王涛钟毅敏何明光
关键词:房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