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DZH232)

作品数:19 被引量:535H指数:11
相关作者:曾菊新李伯华刘传明乔花芳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乡村
  • 3篇人居
  • 3篇人居环境
  • 3篇农村
  • 3篇农户
  • 3篇乡村人居环境
  • 3篇江汉平原
  • 3篇功能区
  • 3篇村镇
  • 2篇饮水安全
  • 2篇农村饮水
  • 2篇农村饮水安全
  • 2篇主体功能区
  • 2篇主体功能区划
  • 2篇乡村旅游
  • 2篇旅游
  • 2篇科学发展观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发展观
  • 2篇村镇规划

机构

  • 17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16篇曾菊新
  • 12篇李伯华
  • 8篇刘传明
  • 2篇乔花芳
  • 1篇邓明艳
  • 1篇余斌
  • 1篇张博野
  • 1篇李星明
  • 1篇吴明华
  • 1篇胡娟
  • 1篇史瑞芳

传媒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南方农村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石首市久合垸乡为例被引量:110
2009年
根据乡村的地域特征,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判断矩阵,通过偏差矩阵,调整模糊判断矩阵,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得出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居民的自身愿望与现实感知的差异程度来确定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突破口。从居民最关心的农村饮水安全入手,探讨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公共物品性质,认为政府的介入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的有效途径。
李伯华刘传明曾菊新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
基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被引量:65
2009年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问题与发展趋势,如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等。该文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角度建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户空间行为从传统到现代演化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农户空间行为变迁是乡村人居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实现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目标就是从农户空间行为调控的内在机制出发,制定引导农户空间行为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李伯华曾菊新
关键词:农户乡村人居环境
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微观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被引量:21
2008年
利用2006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动力机制,认为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驱动力是压力和引力2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并利用调研数据和消费理论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根据农户居住空间行为交通依附的特征,提出了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的6个阶段的过程模型,最后针对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不和谐的趋势,从多角度探讨了引导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若干对策,为解决乡村出现的各种空间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李伯华曾菊新
关键词:农户居住空间城市化
新一轮区域规划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29
2006年
对新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应用、区域规划的空间尺度选择与规划重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管治分区与功能定位、空间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选择以及各种规划间的关系如何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新一轮区域规划应革新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借鉴“反规划”方法,实行弹性规划期限;以县域规划作为基本规划单元,开展村镇小区域规划和城市群大区域规划;合理确定空间管治的分区与功能定位,选择多样性空间发展模式,完善区域规划体系,以理顺各种规划关系并提高规划的总体效用。
刘传明曾菊新
关键词:区域规划科学发展观反规划村镇规划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被引量:22
2007年
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角度,以江汉平原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的资料及数据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饮水安全中要素的多层性和异质性特征以及各子要素的外部性特征,使农村饮水安全陷于困境。因此,政府的强力介入和供给主体的异化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
李伯华刘传明曾菊新
关键词:公共物品农村饮水安全江汉平原
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传统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要经历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通过回顾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村镇空间结构在21世纪初期的演变,发现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石榴红村在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等方面实现了村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在这种模式下,村镇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
关键词:乡村旅游石榴红村
构建新时期的中国区域规划体系被引量:10
2006年
中国现有区域规划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国内外区域规划运作体系的对比和对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我们认为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运作体系的构建应以现有运作体系为基础,逐步缩减市域规划,增加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来完善区域规划运作体系。同时,要加强全国国土规划、城市区域规划、县域规划和村镇规划。最后对上述四类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曾菊新刘传明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村镇规划县域规划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被引量:91
2007年
讨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认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应分为6类。区划时选择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并遵循“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的总体思路;采用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两种路径,基于不同路径的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区划方法采用综合集成法,包括修正的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矩阵判断、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区划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县级行政区界限,但保持乡镇行政区的相对完整性。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被引量:31
2010年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邓明艳曾菊新余斌李伯华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景观
基于农户视角的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以石首市个案为例被引量:25
2008年
本文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湖北省石首市农户对获得安全饮水的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支付意愿较高,71.5%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平均支付金额为121.94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量和户主文化程度。根据农村饮水的公共物品特征,本文认为,必须明确农户的支付领域,而政府的介入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
李伯华刘传明曾菊新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支付意愿条件价值评估法LOGISTIC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