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ZZKT200804)

作品数:5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赖凤香罗举傅强王渭霞刘玉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飞虱
  • 3篇水稻
  • 3篇褐飞虱
  • 2篇白背飞虱
  • 1篇稻褐飞虱
  • 1篇植物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褐飞虱
  • 1篇水稻生育
  • 1篇水稻生育期
  • 1篇起飞
  • 1篇种群
  • 1篇种群趋势指数
  • 1篇株型
  • 1篇利用效率
  • 1篇卵巢发育
  • 1篇酶活
  • 1篇酶活性
  • 1篇解毒酶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傅强
  • 4篇罗举
  • 4篇赖凤香
  • 2篇王渭霞
  • 1篇胡国文
  • 1篇刘法谋
  • 1篇刘玉坤
  • 1篇金千瑜
  • 1篇张志涛
  • 1篇朱练峰
  • 1篇禹盛苗
  • 1篇欧阳由男
  • 1篇陈宇
  • 1篇何佳春
  • 1篇崔亚丽
  • 1篇王会民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稻褐飞虱内生共生细菌Arsenophonus的鉴定和系统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了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体内共生细菌的序列,经克隆、测序和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褐飞虱体内存在杀雄菌属Arsenophonus类共生细菌,系统发育上与粉虱科和木虱科体内的Arsenophonus属亲源关系较近。在褐飞虱体内该共生细菌具有两种长度不同的16SrDNA序列,分别为1504bp和547bp,其中后者为前者中间缺失了957bp,其余序列相同。通过重新设计两对引物进行扩增,进一步确认不同褐飞虱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均存在两种片段。Arsenophonus特异的23SrDNA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Arsenophonus存在于所有检测的褐飞虱种群中,但不存在于水稻寄主中。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个褐飞虱室内寄主种群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含量不同,其中TN1种群明显高于Mudgo种群和ASD7种群。此为水稻褐飞虱体内存在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的首次报道。
王渭霞罗举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共生菌RDNA
株型对水稻光能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综述了20世纪以来水稻株型和光能利用率的研究进展,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生育期动态变化株型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对水稻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从动态株型角度研究了水稻光能利用效率的试验方法。
王会民欧阳由男刘法谋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关键词:水稻株型光能利用效率
褐飞虱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寄主植物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室内笼罩饲养法观察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两种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muiri China)和拟褐飞虱[N.bakeri(Muir)]在水稻、游草[Leersia hexandra(李氏禾)]、秕谷草(L.sayanuka)等禾本科常见作物或杂草上的成虫繁殖力、卵和若虫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伪褐飞虱、拟褐飞虱的适宜寄主不同于褐飞虱,前两者为游草和秕谷草,褐飞虱则为水稻。水稻上的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但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0.2和0.02,不能持续繁衍。3种褐飞虱的繁衍能力有明显差别,褐飞虱明显高于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三者的最高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水稻上褐飞虱的333.82、秕谷草上伪褐飞虱的82.06和游草上拟褐飞虱的39.28。
崔亚丽何佳春罗举赖凤香傅强
关键词:寄主植物种群趋势指数
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巢发育及起飞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研究了取食分蘖初期、拔节期和孕穗抽穗期稻株上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的卵巢发育和起飞情况。其中,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生育期稻株上试虫的卵巢发育级别羽化后的4d内均无显著差异,羽化后第5天的褐飞虱在孕穗抽穗期卵巢发育最快,分蘖初期最慢,拔节期居中。褐飞虱的起飞率在各个生育期均无显著差异。白背飞虱卵巢发育、起飞率均受水稻生育期的显著影响,在水稻分蘖初期,卵巢发育最快,孕穗抽穗期则卵巢发育最慢,拔节期居中,水稻分蘖初期,起飞率最低,孕穗抽穗期起飞率最高,拔节期居中。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对两种飞虱卵巢发育和起飞行为的影响明显不同。认为水稻生育期对两种飞虱卵巢发育与起飞行为的不同影响,应是水稻田间白背飞虱发生较早、褐飞虱发生较晚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宇傅强赖凤香罗举张志涛胡国文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褐飞虱白背飞虱起飞
寄主植物对3种稻飞虱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1年
就不同寄主植物[水稻品种TN1、IR42、Rathu Heenati(RHT)和武育粳3号以及稻田常见杂草稗草]对3种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存活率及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稻飞虱在5种供试植物上的存活率明显不同,其中,褐飞虱在TN1上存活率最高,IR42、武育粳3号次之,在RHT和稗草上存活率极低或不能存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TN1、武育粳3号和稗草上存活率较高,RHT、IR42上存活率显著降低。3种稻飞虱间,除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在若虫期无显著差异外,成虫期谷胱甘肽-S-转移酶、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以及成虫和若虫期羧酸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寄主植物对3种飞虱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灰飞虱的影响最大,对褐飞虱的影响最小,对白背飞虱的影响居中。这与3种飞虱寄主范围表现出一致性。然而,即使在寄主适合度相似的供试植物上,3种飞虱间甚至同种飞虱成虫与若虫之间的变化并不一致,寄主适合度与解毒酶及保护酶间的关系因虫种、虫态、寄主植物而异。
刘玉坤王渭霞傅强赖凤香罗举
关键词:白背飞虱灰飞虱解毒酶保护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