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2)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冯艳曹辛华杨思贤陈书录李敦庆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许昌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民歌
  • 3篇文体
  • 2篇新诗
  • 2篇散曲
  • 2篇文学
  • 2篇乐府
  • 2篇歌谣
  • 2篇词体
  • 1篇新论
  • 1篇雅化
  • 1篇仪用
  • 1篇语言变革
  • 1篇元稹
  • 1篇韵式
  • 1篇早期《申报》
  • 1篇知识谱系
  • 1篇中国民歌
  • 1篇商贾
  • 1篇商贾形象
  • 1篇身份

机构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许昌学院
  • 1篇苏州市职业大...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3篇冯艳
  • 2篇陈书录
  • 2篇李玮
  • 2篇曹辛华
  • 2篇李敦庆
  • 2篇杨思贤
  • 1篇柏红秀
  • 1篇陈璇

传媒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民歌价值的多元性被引量:3
2015年
中国民间歌谣内涵相当丰富,从草根性、大众化等层面生动地展示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歌谣大国形象。中国民间歌谣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真正发掘蕴含其间的民间原生态的社会状况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认识价值、浑朴质实清新自然的美学价值、以民歌补史的历史价值,充分认识其"齐之以礼"、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与"达下情而宣上德"的资政作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供宝贵的资源,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提供生气勃勃的原动力。
陈书录
关键词:中国民歌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教化作用
百年来明清小曲研究述略
2013年
明清小曲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民间的时尚俚俗歌曲,百年来明清小曲的研究可以分为开创奠基(1900-1949)、缓慢发展(1949-1978)、复苏繁荣(1978-)三个阶段。学者们对明清小曲的渊源流变、文化内涵、艺术技巧、曲牌和音乐、作用及影响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明清小曲的研究应当在作品的收集整理、民歌小曲与明清其他文体的交叉互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考察明清小曲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冯艳
《古谣谚》的学术史考察——以“序”和“凡例”作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古谣谚》的编者用经典研究的方法整理谣谚,在谣谚的概念界定、外延拓展、内容分类及著录次序等问题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古谣谚》也指出了谣谚在"诗言志"这个命题中的重要地位;《古谣谚》的编纂及其取得的成绩意味着来源于民间的谣谚进入严肃的学术研究领域,开中国现代学术重视谣谚研究之先河。
杨思贤
论文学语言变革和诗文体知识谱系的重建
2011年
对新诗话语建设进行考古式的分析,澄清文学革命所决定的新诗话语发生和"衍生"的规律与限度,以回答新诗标准的"矛盾"问题,是本文的逻辑起点。本文具体从文学语言变革所引发的诗学陈述方式的先锋化、诗体标准的重建以及诗体界定的新变三个方面出发,对围绕语言变革展开的"新"的文体知识构成进行分析,得出"白话诗"概念的生成带来的诗学体系变革的结论,意图揭示新诗话语建设最初的形态特征对当下新诗话语建设和研究的作用。
李玮
关键词:新诗知识谱系
“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之影响论略被引量:3
2013年
"五更体"民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渊源甚久,它不仅广受普通百姓喜爱而得以广泛传唱,同时还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散曲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上,还表现在散曲所使用的曲牌上。民歌与文人散曲之间不同形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对于激活散曲独有之文体特征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冯艳
关键词:民歌散曲
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词体生成问题新论被引量:8
2011年
"词体乃乐府的‘格’‘律’化"或"乐府的‘格’‘律’化而成词",这一命题是对词体生成问题的新思考。它表面上是对古代"词为乐府说"的重申,实际上既强调了词体应为音乐与文学结合较早样式——乐府的直接产物;又揭示了词体与乐府的异同与承继关系,从乐府入手论词体生成方合乎情理;还证明了词体是南朝以后乐府与古体诗、赋、骈文等文体都趋向"律"化这一文体变化规律下所产生的新文体样式。乐府"格""律"化程度是随着声律论的发展而递增的。从齐梁时期出现平仄声律论开始,乐府齐言歌辞的"律"化可称律词的滥觞;隋唐之际乐府齐言歌辞"律"化完成,而杂言歌辞的"律"化已经出现。乐府"格律化"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多方面的"营养土壤",如酒令、律赋、骈文等。要解决词体生成这一问题,必须由词体的本质(乐府)入手,抓住其音乐与声律上的特殊之点(原唱乐句或歌辞句式供"格",四声平仄声律说供"律"),方能奏效。"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这一命题,对"燕乐"说、"律词"说、"民间"说等关于词体的界说、词的起源的争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曹辛华
关键词:词体
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中的商贾形象
2014年
明清民歌时调中的商贾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当时的民歌时调与小说、戏曲等文体也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既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明清民歌时调这种兴盛诗体的旺盛生命力,也展示了新兴经济力量与时尚诗体联姻中呈现的商贾形象的新风貌。
陈书录
关键词:商贾
早期《申报》所载竹枝词对传统民歌的继承与革新被引量:2
2014年
《申报》在早期的二十年间刊登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一方面继承了前代民歌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特点,又因其借助报章发行,具有报章文学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重抒情的特色,着重描述晚清十里洋场的风物、人文及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诗史"的作用;同时,将新的语言运用到竹枝词的创作中,也是对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的革新。
陈璇
关键词:《申报》民歌
从生成要素再论词体起源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当前为止,人们对词体生成或起源问题的探讨,已达到深而精、细而真、明而辨的境界。自民国时期,胡适《词选》所附《词的起源》一文开始,已出现了一系列有影响力、有冲击力、有突破性的论著。诸如郑振铎、华钟彦、唐圭璋、阴法鲁、姜亮夫、刘尧民等老一辈学者在民国时期就有所论辩,而施议对、林玫仪、王小盾、洛地、李昌集、刘尊明、徐英等学者在新时期也有探讨。新近则有木斋先生的《曲词发生史》、李飞跃《词体起源新论》、拙文《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词体生成问题新论》等又涉及此问题。笔者在拜读《曲词发生史》之后,在欣赏、佩服、受教之余,觉得拙文所论立足“乐府”虽能说明词体生成时的诸多问题,但尚有须明白揭示的遗憾。为此笔者拟从词体生成要素角度结合本人与前人,特别是木斋先生论著《曲词发生史》来再进一步论辩词体起源问题,以使谜雾终散。对于“词体”的界说,笔者以为,凡是最初与各种音乐相关联,按照乐府那种倚声填辞方式,并运用原唱歌辞的平仄四声排布规则所形成的诗歌样式,均为词体作品,即词乃乐府(已包含了音乐与倚声填辞两个要素)的“格”“律”化产物。笔者以为在词体生成问题方面,诸如音乐、乐府、格律、游戏等为其四大要素。要论词体起源脱离此四大要素,势必出现含混、偏颇、武断的考察与结论。一。
曹辛华
关键词:民国时期《词选》乐府
以古为雅 不相沿乐——论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的创作特点
2012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礼制度已开始实行并逐渐走上成熟,作为礼仪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式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受到重视,这一时期礼仪用乐的创制一方面以礼经为依据,体现此处复古的特色;另一方面,统治者也根据本朝的实际需要对仪礼用乐作相应的变革,在创作与使用上,体现出复古与创新并举的鲜明特色。
李敦庆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复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