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936)
- 作品数:3 被引量:86H指数:3
- 相关作者:卢新海谷晓坤陈百明周小萍李睿璞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GIS在农地整理土方计算及调配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研究目的:将GIS与农地整理相结合,探索农地整理土方计算与调配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文章构建了农地整理区规划前后的DEM,在GIS平台中利用空间地图代数的原理得到田块的填、挖方量,并将此抽象为供需点,利用交替式定位—配置模型实现土方的调配。研究结果:本文以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得到农地整理区待平整田块29块,需要开挖土方435120.86 m3,需要回填土方307809.00 m3;以交替式定位—配置模型为运算规则,最终确定直线运距为200 m的调配方案。研究结论:借助GIS平台,可实现农地整理土方量的计算与调配。
- 李睿璞卢新海谷晓坤
- 关键词:土地信息GIS农地整理DEM
- 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效果评价--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被引量:33
- 2009年
-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 谷晓坤周小萍卢新海
-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大都市郊区
-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分析——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5
- 2010年
- 大城市郊区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典型区域之一,如何评价其整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机理,构建整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规划资料、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比研究天津市津南区、成都市双流县和上海市金山区典型项目的整理效果。结果表明:①综合评价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山项目、津南项目和双流项目;②整理后农民居住条件均明显改善,生活成本普遍提高,社会保障有所增加,对收入和就业影响不明显;③整理可有效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农村建设用地节余58%~82%,人均建设用地下降31%~84%,新增耕地超过30%;④3个项目政府的投资风险均较高,项目可持续性有待商榷;农户的拆迁补偿标准和重置新房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并导致金山项目的农户搬迁能力高于津南项目和双流项目。研究结论:大城市郊区总体适宜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整理效果呈现差异受政府财政能力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大小的影响。
- 谷晓坤卢新海陈百明
-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