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01100050010064)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龙刘树立明安晓侯文英王海斌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7篇外科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外科手术
  • 6篇小儿
  • 4篇治疗小儿
  • 4篇腹腔镜外科
  • 4篇腹腔镜外科手...
  • 3篇胆道
  • 3篇胆道闭锁
  • 3篇畸形
  • 3篇闭锁
  • 2篇胰腺
  • 2篇食管
  • 2篇重复畸形
  • 2篇吻合术
  • 2篇疗效
  • 2篇囊肿
  • 2篇镜检

机构

  • 13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4篇李龙
  • 9篇刘树立
  • 7篇侯文英
  • 7篇明安晓
  • 6篇刘垚
  • 6篇王海斌
  • 5篇刁美
  • 5篇张军
  • 4篇张金山
  • 4篇叶茂
  • 4篇李胜利
  • 3篇吴璇昭
  • 3篇董宁
  • 3篇林海伟
  • 2篇叶辉
  • 2篇孙旭
  • 2篇李颀
  • 1篇葛军涛
  • 1篇郝春生
  • 1篇张晓伦

传媒

  • 11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大网膜囊肿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大网膜囊肿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们实施手术的12例大网膜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成腹腔镜手术组(6例)和开腹手术组(6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完全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大网膜囊肿患儿临床表现为腹部膨隆8例(占66.7%),纳差8例(占66.7%),腹痛5例(占41.7%),恶心呕吐4例(占33.3%),腹胀3例(占25%).女性患儿多于男性患儿(女∶男为8:4).均为单发囊肿,囊肿大小为(1 283.37±701.85)cm3,囊肿内出现分隔10例(占83.3%),无分隔2例(占16.7%).两组患儿性别、手术时年龄、体重、临床表现、囊肿一般情况及囊肿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手术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66.33±23.71)min,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82.50±25.0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完全恢复饮食时间(1.00±0.00)d、术后住院时间(3.33±0.52)d,开腹手术组分别为(2.17±0.75)d、(7.00±0.0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恢复满意,无出血、感染、梗阻、肠瘘等近期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手术组随访时间5个月至4年10个月;开腹手术组随访时间5年9个月至8年8个月,患儿均无囊肿复发、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大网膜囊肿安全,有效,可行,为儿童大网膜淋巴管瘤提供了新的手术途径.
叶茂李龙吴璇昭侯文英刘树立明安晓王海斌葛军涛魏延栋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淋巴管瘤
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技巧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总结经脐部单一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肝管空肠Roux-erv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经验。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42例,男11例,女31例,年龄2个月~9岁,平均3.6岁。经脐部切口长度1.5~2.0cm,脐环内置人5mTrocar,导入腹腔镜,在脐窝Trocar的左右上方1锄处分别置入2个3mm Trocar;完成胆囊和胆总管前壁的悬吊,显露肝门,套管针刺入胆囊腔,注人造影剂造影。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胆囊和胆总管囊肿,距Treitz韧带12-17cm处提起空肠,延长脐部切口,取出切除标本,提出空肠体外,吻合肠管,送回肠管至腹腔,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腹腔镜肝管空肠吻合,经右侧31TlnlTrocar孔放置引流管,固定于脐部下方切口。结果41例患儿均行脐部单一切口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1例因囊肿周围粘连重,渗血较多中转为4孔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20-450min,平均264min,出血量5~10ml,平均7ml,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中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h停止胃肠减压,进食进饮,术后72h复查B超,拔除腹腔引流管。并发胆漏2例,经腹腔穿刺引流后治愈。其余患儿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3、6个月随诊,复查腹部B超,生化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无胆管炎,胰腺炎和结石发生。未见腹腔积液,无空肠肝支反流病例。结论经脐部单一切口腹腔镜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安全可行,手术打击小,预后良好,需有熟练4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并掌握单切口的手术技巧。
侯文英李龙明安晓张金山李颀董宁刘垚王海斌叶茂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胆道闭锁血清抗α-enolase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重组表达人a—enolase蛋白作为抗原,研究胆道闭锁患儿血清中抗a-enolase抗体出现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提取肝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a—enolase基因全长,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分离纯化重组的a-enolase蛋白。用ELISA检测我实验室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胆道闭锁患儿血清标本139例、对照组患儿49例,分析血清中抗a-enolase的IgG或IgM抗体的出现情况。将实施Kasai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2年的患儿按ELISA检测(0D值)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之间6个月内褪黄率、反复胆管炎的发生率以及2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分析该抗体的出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胆道闭锁组OD值〈0.5,0.5~1.0,≥1的例数分别是22例、61例和56例,对照组分别是33例、12例和4例。两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sai术后随访时间大于2年的患儿共78例,按照OD值的不同分为2组(〈0.85和〉0.85),两组患儿6个月内退黄率分别是47%和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8,P=0.003);反复胆管炎的发生率为58%和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7,P=0.013);2年生存率分别是47%和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1,P=0.263)。结论部分胆道闭锁患儿血清中有抗a—enolase的IgG或IgM抗体出现,针对a-enolase的体液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胆道闭锁的发生过程。抗体水平的升高有利于短期预后的恢复,对长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确认。
明安晓王海斌林海伟李龙侯文英刘树立张金山李胜利刘垚孙旭叶茂
关键词:胆道闭锁自身抗体
胆囊结肠Roux-en-Y吻合对肝胆系统形态和总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胆囊结肠Roux-en-Y吻合术对家兔肝胆系统形态和总胆汁酸(TBA)含量的影响。方法 24只幼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部分胆汁内分流(partial internal biliary diversion,PIBD)阳性对照组、胆囊结肠Roux-en-Y吻合组,各8只,分别实施假手术、空肠间置内分流术或胆囊结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1年行核素肝胆显像评估模型,手术当日及术后1年留取胆汁和血清标本,检测TBA浓度。核素显像完成后,处死动物同时留取肝、胆囊、结肠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观察期间3组实验兔全部存活,生长发育正常。经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证实胆囊结肠Roux-en-Y吻合组部分胆汁自胆囊直接分流入结肠,建模成功;胆汁中平均TBA由(801.46±22.54)μmol/L下降至(214.08±12.24)μmol/L(P=0.00),均数下降73%;门静脉血中的TBA含量也呈下降表现,由(85.33±2.08)μmol/L降至(18.85±2.01)μmol/L(P=0.00),均数下降78%;肝、胆囊及结肠无明显病理损害。结论胆囊结肠Roux-en-Y吻合安全可靠,可以起到胆汁内分流作用,明显降低体内胆汁酸浓度。
刘垚侯文英王海斌李龙
关键词:胆汁酸肝胆显像
小儿胃肠重复畸形19例诊治经验被引量:4
2012年
先天性消化道重复畸形临床罕见,发生率为1:4500。超声、CT、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诊断,但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率仅20%~30%。确诊主要依靠手术探查。因此,本文回顾近5年间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收治的胃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症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的特点,以期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
刘垚李龙侯文英
关键词:肠重复畸形诊治经验临床诊断率消化道重复畸形小儿
腹腔镜诊断治疗小儿胃重复畸形4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治疗小儿胃重复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6月,腹腔镜诊断治疗胃重复畸形4例。术前B超或CT检查均无法明确诊断,经腹腔镜探查术中确诊。胃体表面的胃重复畸形,采用腹腔镜辅助脐孔拖出方式切除;若胃重复畸形位于胃后壁,则利用腹壁悬吊牵引技巧,牵开胃肠组织,获得良好的显露,完全腹腔镜下切除后壁囊肿。结果腹腔镜辅助脐孔拖出切除2例,完全腹腔镜下切除2例。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35min,平均119 min;术中出血量5~25 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分别随访3个月、2年、3年、3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好。结论腹腔镜在胃重复畸形,特别是非复杂的囊肿型胃重复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刘垚李龙侯文英董宁
关键词:胃重复畸形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食管裂孔疝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方法6例新生儿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前均经X线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确立诊断,其中产前B超诊断膈疝3例,1例合并肠旋转不良同时在腹腔镜下行Ladd’s手术。结果6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男4例,女2例,年龄22h~31d,体重2.0~3.2kg。手术时间150~210min,平均178min,手术出血量1~5ml,平均2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6例患儿随访3个月~3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产前诊断为膈疝的患儿于生后22h行腹腔镜手术,至今已18个月,从未出现呕吐,营养发育佳。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新生儿食管裂孔疝具有暴露清楚、损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术操作,镜下器械操作更加小巧和灵活,对脏器的干扰也大为减轻,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以联合治疗其他疾病。需要特别注意,术者必须具备新生儿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
马丽霜李龙王莹张悦冯翠竹马继东刘树立张军张艳李颀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食管裂孔疝
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疗效的前瞻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应用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来评价腹腔镜Kasai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共95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手术组(LP组)48例和开放手术组(OP组)47例。LP组中4例患儿中转开放手术,其余44例LP组患儿及47例OP组患儿进入研究。两组患儿手术年龄及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术后黄疸消退情况、胆管炎等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LP组手术时间(172.32±29.00)min长于OP组(149.66±27.91)min(P〈0.01),LP组手术出血量(8.07±3.09)ml较OP组(17.55±3.59)ml少(P〈0.01),LP组术后进食时间(2.80±1.36)d较0P组早(3.47±0.65)d(P=0.02),但两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组(12.55±3.92)d,OP组(13.57±3.03)d,P=0.16]。LP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OP组为17个月。术后退黄率(LP组43.18%,OP组51.06%,P=0.45)、胆管炎发病率(LP组59.09%,OP组59.57%,P=0.96)、病死率(术后6个月LP组18.18%,OP组14.89%,P=0.67;术后1年LP组21.88%,OP组27.78%,P=0.58)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Kasai手术的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退黄率、胆管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不优于开放手术,而且术后效果不佳的患儿仍需要肝移植,微创手术优势不能体现出来。因此,Ⅲ型胆道闭锁的治疗需要慎重选择腹腔镜Kasai手术。
孙旭李龙叶茂刁美明安晓吴璇昭
关键词:胆道闭锁腹腔镜检查吻合术外科
小儿胰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告)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胰腺肿瘤,男8例,女7例;年龄45d至17岁(平均11.3岁)。临床表现:腹痛9例,2例合并黄疸;腹部包块6例。B超和CT检查均为胰腺占位性病变。手术方式:腹腔镜胰腺肿瘤切除术6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4例;肿瘤剔除术4例;Whipple术1例。结果本组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胰腺实性乳头状瘤8例,胰腺母细胞瘤4例,胰腺血管瘤1例,胰腺无功能性内分泌癌1例,胰腺癌1例。术后随访1年至8年,患儿全部存活。14例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胰腺癌化疗后2年肝转移,行转移瘤局部切除术后治愈。结论小儿胰腺肿瘤罕见,临床多见胰腺实性乳头状瘤和胰腺母细胞瘤。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性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张军李龙李胜利刘树立刁美黄柳明刘钢
关键词:胰腺肿瘤消化系统外科手术肿瘤辅助疗法
胸腔镜食管吻合治疗小儿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特点及胸腔镜食管端端吻合术治疗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方法、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患儿,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胃镜检查,术中经胸腔镜行食管狭窄段切除,食管端端吻合术,男3例,女2例,年龄1.1~4岁,无中转开胸。结果本组患儿病史为反复呕吐,添加辅食时加重,平均生后6个月开始出现较典型的临床症状。钡餐检查分别为典型“钟摆征”、食管贲门间细线样改变,贲门失弛症不除外。术中探查食管壁有异物凸起,狭窄段均位于食管下段距贲门2.0~4.0cm范围,长0.5~1.0cm,直径0.2~0.4cm,近端食管扩张。胸腔镜下行食管狭窄段切除、食管端端吻合术,2例术后1个月出现吞咽困难,食道球囊扩张后缓解。结论本病手术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胸腔镜食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术野清晰,出血少,打击小,减少了术后肺炎发生的机会,术后恢复快。
谷奇李旭李龙叶辉刘树立张晓伦王理董宁刁美
关键词:食管狭窄胸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