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116)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宋洪涛张伟张秋萍张倩李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中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雷公藤
  • 3篇胃漂浮
  • 3篇缓释
  • 2篇释放度
  • 2篇微丸
  • 1篇新剂型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制剂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体外释放度
  • 1篇犬体内
  • 1篇胃漂浮缓释片
  • 1篇雷公藤制剂

机构

  • 8篇南京军区福州...
  • 6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8篇宋洪涛
  • 5篇张伟
  • 2篇张倩
  • 2篇陈大为
  • 2篇何仲贵
  • 2篇林方清
  • 2篇初阳
  • 2篇李丹
  • 2篇张秋萍

传媒

  • 4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和质量评价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研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雷公藤总二萜内酯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聚维酮为致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该制剂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2h释放约30%,6h释放约60%,12h释放90%以上,满足12h释放要求,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本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混合控释机制。结论研制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释药特性。
张伟宋洪涛林方清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的制备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以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漂浮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胃漂浮空白微丸,采用流化床包衣设备依次进行载药层和缓释层包衣,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结果: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10%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以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载药层包衣材料,以含3%聚维酮的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缓释层包衣材料。制得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8h漂浮率均>80%,体外释药机制符合一级释药方程。结论:所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张伟宋洪涛张秋萍
关键词:雷公藤微丸胃漂浮缓释
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的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张伟宋洪涛张倩
关键词:雷公藤微丸胃漂浮缓释胶囊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
目的研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以漂浮性能、雷公藤总二萜内酯的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
张伟宋洪涛林方清
关键词: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释放度
文献传递
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方法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备成复方丹参同步释放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先以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溶胀层,包衣增重为12%;再将2%乙基纤维素溶于90%乙醇中,加入2%微粉化滑石粉和0.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混合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控释层,制备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6%、20%、24%、26%的包衣微丸,混合均匀,装入硬胶囊中,即得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各种包衣微丸可以在不同时间依次释药。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丹酚酸B和三七总皂苷的f2值为66.9,丹酚酸B和冰片的f2值为69.0,三七总皂苷与冰片的f2值为58.0,三者能够同步释放且均呈现出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中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可以达到同步释放,遵循了中药制剂复方配伍的整体观和用药思想。
李丹宋洪涛初阳陈大为何仲贵
指纹图谱评价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考察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释放介质指纹图谱分析,选择雷公藤内酯醇为参照峰,分别求出其他指纹峰与对照峰面积的线性相关方程,计算相对释放度及相似因子f2值。结果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微丸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未能达到同步释放,而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结论以指纹图谱特征峰为指标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雷公藤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其制剂的质量。
张伟宋洪涛张倩
关键词:HPLC指纹图谱体外释放
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效动力学。方法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以市售复方丹参片为参比制剂,对自制复方丹参缓释胶囊进行犬体内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犬单剂量口服给药后,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效应峰值(Emax)为18.62%,效应达峰时间(tmax)为8 h,效应半衰期(t1/2)为2.40 h,平均效应滞留时间(MRT)为8.11 h;而市售复方丹参片的Emax为44.34%,tmax为3.5 h,t1/2为1.54 h,MRT为4.57 h。结论与复方丹参片相比,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药效更加温和而持久,达到了预期的缓释效果。
李丹宋洪涛初阳陈大为何仲贵
关键词:药动学
雷公藤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9年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又名黄藤、黄藤木、黄腊藤、断肠草等,产于浙江、湖南、安徽、福建、台湾等省,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根、茎、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基本相同,均可作为药用,但目前临床上主要药用部位为根。据临床观察,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58.1%,主要为生殖、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其次为血液系统和皮肤黏膜损害,其中最突出的是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因此雷公藤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故研制高效低毒的雷公藤制剂,提高药物有效成分与靶细胞的结合力,把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成为近年来雷公藤制剂研究的一个热点。
张秋萍宋洪涛
关键词:雷公藤药理作用新剂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