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6053)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鄢瑛张会平刘剑罗永平彭冠兰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活性炭
  • 3篇动力学
  • 3篇吸附动力学
  • 3篇固定床
  • 2篇原位聚合
  • 2篇原位聚合法
  • 2篇微胶囊
  • 2篇微胶囊相变
  • 2篇微胶囊相变材...
  • 2篇相变材料
  • 2篇聚合法
  • 1篇一氧化碳
  • 1篇异丙醇
  • 1篇双环
  • 1篇双环戊二烯
  • 1篇自修复
  • 1篇微纤
  • 1篇微纤维
  • 1篇戊二烯
  • 1篇纤维

机构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张会平
  • 8篇鄢瑛
  • 3篇刘剑
  • 1篇关建郁
  • 1篇高连连
  • 1篇肖新颜
  • 1篇罗永平
  • 1篇彭冠兰

传媒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2
2011年
以双环戊二烯(DCPD)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利用原位聚合法合成自修复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微胶囊的形成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微胶囊的化学成分,热失重分析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粒径分布。研究表明,脲醛树脂能将芯材DCPD良好包封,微胶囊形貌质量好,分散效果好,热稳定性好,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0.394μm。
鄢瑛罗永平张会平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原位聚合法双环戊二烯
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制备了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通过在固定床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装填颗粒活性炭(1.08mm)和微纤复合材料形成结构化固定床,测定了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并与颗粒活性炭固定床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床层高度和气体流量对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层上的透过时间较在颗粒活性炭固定床上的透过时间延长了约20min,床层利用率提高了12%。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时间随着床层高度降低或气体流量增加而缩短。同时,采用Yoon-Nelson模型对甲苯在结构化固定床和颗粒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实验结果与Yoon-Nelson模型能较好地吻合。
刘剑鄢瑛张会平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活性炭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原位聚合法合成与性能被引量:18
2009年
采用RT31石蜡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光学显微镜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对微胶囊微观形貌和热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乳化剂用量和乳化转速下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及其分布和热性能,最后讨论了制备过程中不同酸化时间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52%的吐温60和48%的司盘60组成的复合乳化剂,其用量为芯材质量的5%、乳化转速为3000r/min时,制备的微胶囊呈现呈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密封良好的球状,相变温度为303.10K,潜热最高达63.85J/g,平均粒径为9.32μm;在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适宜的酸化时间为90min.
鄢瑛刘剑张会平
关键词:原位聚合法微胶囊相变材料
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特性
2009年
采用湿法造纸工艺和烧结工艺,以竹纤维、陶瓷纤维和微米尺度活性炭颗粒为原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通过SEM分析复合材料的表观结构,结果表明陶瓷纤维之间的结合处被很好地烧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活性炭颗粒被微纤网状结构很好地包覆起来.通过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用活性炭及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所用活性炭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690m2/g,所制备微纤复合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428m2/g,所包覆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638m2/g,可以恢复到原活性炭颗粒的92.5%.
张会平高连连鄢瑛
关键词:复合材料微纤维活性炭结构特性
CO在Cu-Mn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本征反应动力学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低温催化氧化脱除气体中CO的Cu—M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该催化剂进行:分析发现:非晶态催化剂在室温下对CO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活性.同时,在50~80℃范围内,测定了CO在所制备的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催化反应等温线,研究了CO在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催化氧化本征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消除内外扩散的条件下,CO在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是一个表面反应控制的一级催化反应,反应的活化能为43.0kJ/t001.
张会平彭冠兰鄢瑛关建郁肖新颜
关键词:一氧化碳催化氧化
苯在结构化固定床的吸附动力学被引量:4
2011年
制备了不锈钢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于此复合材料的结构化固定床吸附动力学。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活性炭在包覆前后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包覆前后活性炭孔径分布是相似的,比表面积分别为678 m^2/g和769 m^2/g。通过在4.0 cm颗粒活性炭固定床的出口端添加1.0 cm微纤复合材料组成结构化固定床,测定了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曲线,与5.0 cm传统颗粒活性炭固定床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了两床层的传质区高度。结果表明,在5%的透过浓度下,相对于传统颗粒活性炭固定床,苯在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吸附透过时间延长了约20 min。传统固定床和结构化固定床的无效层厚度分别为1.55 cm和0.81 cm。同时,采用Bed Depth Service Time(BDST)模型对透过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实验结果能与BDST模型较好的相吻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8。此外,由此模型可知传统固定床和结构化固定床的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0108 L/(mg·min)和0.0164 L/(mg·min)。
张会平刘剑鄢瑛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动力学固定床
异丙醇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印刷行业有机废气中异丙醇的回收与利用,以异丙醇为吸附质,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动态吸附平衡研究。通过吸附称重法确定了活性炭的饱和吸附量,对异丙醇吸附平衡进行了研究,并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建立动态配气系统和固定床吸附装置,采用气相色谱对有机废气出口浓度进行检测,考察了床层长度对异丙醇在活性炭固定床层上的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丙醇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Ⅰ型的优惠吸附;在低浓度条件下,活性炭对异丙醇有较高的吸附量。床层长度变化对透过曲线基本上没有影响,只是使透过曲线发生了左右平移。同时,利用希洛夫方程和透过曲线法,得到床层高度和异丙醇透过时间的关联式;当吸附层长度为4 cm,初始浓度为2.900 mg/L,气体流量为4 L/min时,传质区长度为2.02 cm。
鄢瑛刘玲英张会平
关键词:异丙醇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动力学
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的传热模型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芯材为石蜡、壁材为密胺树脂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制冷背心样衣,与隔绝式防护服配套使用.在室温36℃、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测定穿着未配有和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时人体胸温、背温、手温、腿温和肛温等的变化;结合人体产热、散热经验式与伍德科克人体散热理论建立模型,探讨人体穿着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后人体平均体温随穿着时间的变化.发现穿着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后,人体胸温、背温、手温、腿温和肛温明显下降.建模计算分析表明,穿着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后,人体平均体温随穿着时间的变化关系的计算值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
鄢瑛张会平
关键词:微胶囊相变材料传热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