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D0906008040491)

作品数:8 被引量:106H指数:6
相关作者:张为远武明辉王建东张淞文李长东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宫颈
  • 7篇上皮
  • 7篇上皮内
  • 7篇上皮内瘤
  • 7篇皮内
  • 7篇内瘤
  • 7篇宫颈上皮
  • 7篇宫颈上皮内
  • 7篇宫颈上皮内瘤
  • 7篇病变
  • 6篇已婚
  • 6篇已婚妇女
  • 6篇妇女
  • 5篇上皮内瘤样病...
  • 5篇瘤样
  • 5篇瘤样病变
  • 5篇宫颈上皮内瘤...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乳头状瘤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妇幼保健...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张为远
  • 7篇武明辉
  • 6篇王建东
  • 4篇李长东
  • 4篇张淞文
  • 3篇张凇文
  • 3篇周保利
  • 2篇潘静
  • 2篇朱力
  • 2篇徐彩炎
  • 1篇谢争
  • 1篇代荫梅
  • 1篇王杰
  • 1篇段华
  • 1篇刘芸
  • 1篇李艳

传媒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掌握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CIN)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对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随机抽取25~54岁已婚育龄妇女6339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1)6339例调查对象,宫颈病变患者374例,患病率为5.9%;(2)在细胞学阳性的调查者中,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病变发生率也升高;(3)30—34岁是北京地区宫颈病变的发病高峰年龄,尤其是高度病变的发病高峰;(4)HR.HPV感染率9.9%,细胞学检查阳性者HR—HPV感染率为41.2%,明显高于细胞学阴性者的感染率6.6%;(5)HR—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提高,HR-HPV负荷量也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30~34岁为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的高发年龄,HR—HPV感染是其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早期提示宫颈病变的发生。应通过对已婚妇女的联合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及时治疗,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李长东张为远张凇文武明辉王建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癌前状态流行病学
北京地区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的病理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进一步检查后的病理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03-18-2008-09-26对北京12个区县25~54岁6339例已婚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409例患者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和分析。结果:6339例患者宫颈细胞学异常者607例(9.6%),其中ASC-US共409例(6.5%),占宫颈细胞学异常的67.4%。ASC-US/SIL为3.12。409例ASC-US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者172例(42.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级者208例(50.9%),CINⅡ25例(6.1%),CINⅢ3例(0.7%),宫颈癌1例(0.2%)。404例患者(98.8%)接受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显示HPV感染率为30.7%(124/404)。ASC-US患者是否感染HPV与CINⅠ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8,P=0.208;而HPV感染者CINⅡ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HPV者,χ2=26.685,P=0.000;ASC-US的病理结果与HPV感染的负荷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754,P=0.458。结论:北京地区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病率较高,应高度重视ASC-US人群,尤其是感染高危型HPV的ASC-US患者。
王建东武明辉张淞文张为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细胞学诊断
2007-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对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随机抽取的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IN的高危因素及危险度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6339例妇女中,CIN患病率为5.90%[(374/6339,包括4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CC)因例数少,未单独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HPV感染(95%CI=9.953~15.811)、滴虫性阴道炎病史(95%CI=1.046~2.104)、口服避孕药避孕(95%CI=1.087~1.806)以及年龄<45岁(95%CI=1.069~1.828)等因素与CIN患病相关.结论 HR-HPV感染是CIN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滴虫性阴道炎病史、口服避孕药避孕及年龄<45岁是CIN患病相关危险因素.
李长东张为远武明辉张凇文周保利朱力潘静王建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癌前状态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北京地区6339例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度调查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宫颈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区、近郊8个区、远郊4个区县6339例已婚妇女,对其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知道宫颈癌能够早期筛查诊断的为52.5%;认知度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及经济条件有关,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知道宫颈癌能够早期筛查诊断的妇女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了解的最多,占69.7%,通过医生咨询了解的占12.0%;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中,认为是宫颈糜烂引起的最多,为59.1%,认为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仅为26.9%;知道和不知道宫颈癌能够早期筛查诊断的妇女宫颈病变的发病率间无统计学差异(χ2=3.97,P=0.41),认知度不同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χ2=1.66,P=0.20)。结论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偏低,其中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认识尤为不足。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影响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应根据人员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与渠道进行宫颈癌健康教育。
徐彩炎张为远武明辉张淞文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病变认知度
北京地区已婚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已婚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现患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2个区县137个社区25~54岁已婚妇女6185名,进行妇科体榆、宫颈HR.HPV及细胞学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细胞学异常改变的妇女进行宫颈病理学检查。应用EpiData3.0软件双次录入、审核数据后,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率为9.9%,宫颈病变患病率为6.0%;(2)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患病高峰年龄均为30~34岁组;(3)HR—HPV感染者的宫颈细胞学异常率(40.3%)、宫颈病变患病率(30.4%)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4)多元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HR—HPV感染对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I)组和高度病变及癌症(≥CINII)组的OR值分别为8.385和97.416,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88.1%和99.0%。结论HR-HPV感染为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30~34岁的已婚妇女是生殖道HR-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高发人群。
武明辉张淞文张为远周保利谢争王建东代荫梅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描述北京地区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部分社区作为研究现场,对6339名25~54岁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11.4%,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8.7%,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O%和1.7%。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条件、性伴侣数、怀孕次数以及避孕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为不使用避孕套避孕、性伴侣≥2个和年龄在30~49岁间。细菌性阴道病与CIN以及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结论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率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危险因素;细菌性阴道病与CIN以及合并HPV感染相关。
徐彩炎张为远武明辉张淞文
关键词:下生殖道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血清多肽谱图与其转归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多肽谱图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血清多肽谱图的变化,寻找预测CIN转归的方法。方法: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选用磁珠检测34例宫颈鳞癌患者、31例健康女性和128例CIN患者的血清多肽学谱图,建立宫颈鳞癌的诊断模型。分析血清多肽谱图与CIN转归的关系。结果:建立宫颈鳞癌的血清多肽谱图诊断模型,盲筛验证模型敏感性92.9%(13/14),特异性100.0%(14/14),阳性预测值96.4%。CIN级别升高其血清多肽谱图进入宫颈鳞癌模型的数量增加,CIN1组(74.4%)和CIN3组(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8~24个月,进入鳞癌组CIN病变加重的比例高于后者(35.7%vs 12.2%,P<0.05),病变好转的概率低于后者(7.1%vs 44.9%,P<0.01)。结论:根据血清多肽学谱图进行分类,可将CIN分为高危和低危组,预测其转归,为制定CIN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刘芸李艳李长东王建东段华王杰张为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肿瘤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
2007-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随机抽取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其中城区妇女942例,近郊区妇女3000例,远郊区妇女2397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6339例妇女中,TCT结果异常者占9.58%(607/6339);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者占5.84%(370/6339),占TCT结果异常者的60.96%(370/607),其中CIN Ⅰ为4.65%(295/6339),CINⅡ为0.80%(51/6339),CINⅢ为0.38%(24/6339);早期浸润癌为0.06%(4/6339).城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为4.46%(42/942),近郊区妇女为6.27%(188/3000),远郊区妇女为6.01%(144/2397),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CIN的患病率为5.84%,城区与近、远郊区妇女宫颈病变患病率无差异.
张为远武明辉张凇文周保利李长东王建东朱力潘静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癌前状态流行病学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