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79)
-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5
- 相关作者:乐超银郭政宏刘海军李金鞠叶晶龙更多>>
-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宜昌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土壤有益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方法。阐述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各类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并对当前微生物在生物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生物技术是植物病害防治的新途径。
- 李金鞠廖甜甜潘虹刘海军叶晶龙乐超银
- 关键词:生物防治土壤有益微生物植物病害
- 花魔芋组织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筛选适合花魔芋生长的诱导、分化和生根培养基。[方法]以湖北省秭归县的花魔芋球茎和鳞片作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分别组配成10种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然后将诱导的魔芋丛芽切成单株后接入MS+NAA0.1—0.5mg/L生根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球茎和鳞片在MS+6-BA1.0mg/L+NAA1.0mg/L培养基上容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分别为92%和90%,且愈伤组织容易分化。球茎在MS+6-BA1.5mg/L+NAA0.15mg/L培养基上分化效率为86.7%,鳞片在MS+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上分化效率为83.3%。将球茎和鳞片分化出的不定芽转至MS+NAA0.5mg/L的培养基上,生根率可达94%,20d后培养出完整植株。[结论]该试验初步建立魔芋的再生体系,为进行大规模生产魔芋种苗提供良好技术支持。
- 郭政宏乐超银王健刘海军李金鞠郭春绒
- 关键词:魔芋外植体激素再生植株
- 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魔芋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及转化植株的筛选条件(抗生素浓度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对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在预培养2 d,用OD600为0.6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卡那霉素100 mg/L,羧苄青霉素250 mg/L,AS浓度100μmol/L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转化效率。再生花魔芋植株经GUS染色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中。[结论]为魔芋抗病品种的转基因培育,丰富其种质资源,寻找抗病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 陈磊郭政宏程海丽乐超银
- 关键词:花魔芋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
- 抗软腐病基因在花魔芋块茎组织中特异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马铃薯块茎基因组DNA中克隆块茎特异性启动子patatin,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218中克隆aii A(高丝氨酸环内酯酶)基因,构建含aii A基因的抗软腐病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patatinaii A。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ii A基因导入花魔芋,以研究aii A基因在魔芋块茎组织中的特异表达。结果表明,转化植株经GUS染色,仅在球茎部位出现蓝色斑点,经PCR检测,RT-PCR及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aii A基因已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初步表明aii A基因可在魔芋球茎内特异性表达。本研究对今后魔芋通过分子遗传工程改良软腐病抗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陈磊廖甜甜郭政宏程海丽乐超银
- 关键词:AIIA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花魔芋
- 魔芋软腐病致病机理及其生物防治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中,明确了软腐欧文氏菌的群体调节系统,即细菌可根据特定信号分子浓度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明确欧文氏菌有一系列分泌系统,系统Ⅰ将蛋白酶从细胞质分泌到胞外空间一步完成,系统Ⅱ可分2步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果胶酶是致病过程中最重要的酶。近年来生物防治魔芋软腐病初见成效,主要是利用生防细菌、生防真菌和植物活性物质以及利用植物基因工程防治魔芋软腐病。[结论]该研究为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王健乐超银郭政宏刘海军李金鞠
- 关键词: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
- 魔芋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葡甘露聚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对影响魔芋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葡甘露聚糖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在魔芋细胞悬浮液体培养葡甘露聚糖的过程中,采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6.0时有利于葡甘露聚糖的合成,25g/L乳糖可作为最适碳源;2,4-D在1.0mg/L时葡甘聚糖的积累效果明显;细胞分裂素6-BA使葡甘露聚糖积累明显高于KT,且1.5mg/L时葡甘露聚糖积累量较高,培养15d左右葡甘露聚糖含量达到最大。[结论]MS+2,4-D1.0mg/L+6-BA1.5mg/L+乳糖25g/L,pH6.0,为魔芋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葡甘聚糖的较优培养基。
- 王健郭政宏刘海军李金鞠乐超银
- 关键词:魔芋细胞悬浮培养葡甘露聚糖
- 花魔芋抗软腐病植株的鉴定及其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筛选获得了对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具有较强抗性的花魔芋抗病植株,经核型分析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与普通植株一致,均为2n=26。抗病实验结果表明,该抗病植株对魔芋软腐病的抗性较普通植株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软腐病病原菌接种30小时内的抗病与普通植株叶片中内源植物激素(SA与J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抗病和普通植株叶片中SA和JA含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抗病和普通植株叶片中SA和JA积累的时间不同;此外,积累的量也有明显差异。推测魔芋抗病植株可能存在与目前大多数植株不同的抗病机制。
- 雷珍珍叶晶龙程海丽陈云望彗星许克静乐超银
- 关键词:软腐病魔芋抗病茉莉酸
- 植物非寄主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 2012年
-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多数病原菌的抗病形式,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早前多认为非寄主抗性是植物体识别病原菌激发子,释放抗病信号,经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进而产生非寄主抗性,目前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参与病原菌防御的非寄主抗性基因和转录因子。从非寄主抗性的组分和类型对植物非寄主抗性机制进行阐述。
- 廖甜甜许克静雷珍珍郭正红望彗星潘虹叶晶龙乐超银
- 关键词:非寄主抗性防御机制转录因子
- 花魔芋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和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过同源克隆法从花魔芋抗病植株中得到抗软腐病基因的同源片段,为筛选魔芋抗软腐病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已知植物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从抗软腐病花魔芋植株的基因组DNA与cDNA上得到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s),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从抗软腐病花魔芋植株基因组中分离得到了一条500 bp的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共获得6条特异序列,分别命名为RGAR1、RGAR2、RGAR3、RGAR4、RGAR5、RGAR6,6条魔芋RGAs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表现出多态性,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魔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均包含P-loop、Kinase-2、Kinase-3及疏水结构域HD等保守结构域,与已知的抗病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33%~63%。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将这6个序列分为3个亚组,均属于TIR-NBS-LRR类抗病基因。在花魔芋上成功获得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将为魔芋中抗病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及定位等提供帮助。
- 雷珍珍陈磊张瑶乐超银
- 关键词:花魔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NBS-LRR同源克隆
- 绿色荧光蛋白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发光机制、荧光检测方法以及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重点对其在根际微生物定殖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定殖及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中蛋白在宿主植物中的定位、转基因安全与标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 潘虹雷珍珍许可静叶晶龙廖甜甜乐超银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生防微生物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