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VGA751071)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晓霭杨晴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中国文学
  • 1篇声诗
  • 1篇诗性
  • 1篇时代特质
  • 1篇宋型文化
  • 1篇宋真宗
  • 1篇唐宋
  • 1篇特质
  • 1篇文化
  • 1篇礼义
  • 1篇乐记
  • 1篇郊祀
  • 1篇国文
  • 1篇国文学
  • 1篇封禅
  • 1篇《礼记·乐记...

机构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杨晓霭
  • 1篇杨晴

传媒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社科纵横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试论唐、宋郊祀声诗所呈现的时代特质被引量:2
2013年
唐、宋两朝分处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和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之世,礼乐文化建设功勋卓越,留存的雅乐乐章数量甚繁,尤其是郊祀声诗,唐今存186首,约占唐代典礼乐章总数的44%;宋今存724首,约占宋代乐章总数的42%。主要用于郊天,祀地,封泰山,享明堂,祈谷,雩祀,祭五方帝,祀朝日夕月,祀风师、雨师,祭神州,禅社首,享先农、先蚕等大典。比较这些作品,时代特色鲜明可鉴。观体式:唐灵动活泼,宋整饬细密;论主题:唐重颂"天"(神),宋偏赞"人"(德);探技巧:唐喜抒情,宋好叙事。两朝的郊祀乐章声诗各具时代特质,呈现了"唐型文化"的奔放恢宏、华赡丰腴、激情外倾和"宋型文化"的精致细腻、敛约清癯、知性内省。
杨晓霭
关键词:唐宋宋型文化
真宗封禅文学的“生产”与“消费”被引量:1
2014年
封禅是封建帝王举行的祭祀泰山的大典,所谓"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而"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旨在表示承天受命。北宋真宗封禅,是史载大宋王朝最为隆重的一次祭祀大典,也是宋代礼乐文化建设的重大活动之一。围绕这次大典,"词臣"们大展才艺,诏、表、鼓吹、颂、制、铭、赋、序、乐章、玉册文、玉牒文,各体作品异彩纷呈,从中不难见出当时的"热烈"场景。结合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考察与分析真宗封禅的文学"生产"与"消费"现象,能更为准确丰富地揭示礼乐文学的文化意涵及其教化意义。
杨晓霭杨晴
关键词:宋真宗封禅文学
中国文学的礼乐传统
2017年
中国文化以礼乐为核心,以《礼记·乐记》为代表的国学典籍,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礼乐与文学的不可分割。《礼记·乐记》论"乐",始终"乐"与"礼"对举,"礼义"与"乐情"互解双显,展示了"礼行乐奏"、"乐备礼隆"的不可分割性。其中所阐述的"礼乐"之"文"、"礼乐"之"情"、"礼乐"之"德"与"诗性"交相辉映,互为涵摄。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即鲜明地呈现出"礼乐"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抒情特质。抒情的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而其他文学体裁均表现出重抒情、重情韵的创作意图。(二)文学关怀。自始至终关怀现实与人生。(三)教化功能。作家的创作主旨即在于宣扬政治理想,为社会服务。
杨晓霭
关键词:《礼记·乐记》礼义诗性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