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432010001)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杨友邹冬生冯国禄胡萍解检清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示范村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示范村
  • 1篇示范村建设
  • 1篇试验区
  • 1篇速效
  • 1篇速效钾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速效钾
  • 1篇农村
  • 1篇两型社会
  • 1篇两型社会试验...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建设方略
  • 1篇建设效果
  • 1篇耕地
  • 1篇方略

机构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湖南商学院

作者

  • 2篇邹冬生
  • 2篇杨友
  • 1篇陈冲
  • 1篇胡钟平
  • 1篇刘长生
  • 1篇解检清
  • 1篇胡萍
  • 1篇冯国禄

传媒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株潭三市生态足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兼论“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建设方略
2011年
基于"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1978—2010年度的面板数据,利用生态足迹修正模型,测算其生态足迹的年度变化规律,并将生态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本融入到社会生产函数中,利用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实物资本、生态足迹等相关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区中三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值相对较大,都呈现出递增的变化规律,能源生态足迹占生态足迹的比重相对较大,生态足迹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向关系,但这种变化规律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杨友冯国禄邹冬生刘长生
关键词:生态足迹经济增长两型社会
新农村示范村与非示范村建设差异分析--基于湖南38个村的调查
2011年
基于湖南20个示范村和18个非示范村的调查发现,得益于政策的驱动和村民的积极参与,示范村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方面的建设效果优于非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处理好示范村"点"与非示范村"面"的关系,将示范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非示范村,提升后者的建设水平。同时要尊重农民的认识和实践规律,完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结合起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执行效果。
胡钟平封媛胡萍解检清
关键词: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效果
桑植县耕地土壤供钾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2012年
采用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IS等方法,研究了桑植县耕地土壤的供钾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桑植县耕地土壤供钾强度较弱,供钾容量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11.0 mg/kg,属低含量水平,低含量水平分布面积为14 333.4 hm2,且空间变异性较大。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为305.4 mg/kg,属高含量水平,高与极高含量水平分布面积为13 313.4 hm2。农业生产中,除合理施用速效钾肥外,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壤缓效钾向速效钾转化,以维持土壤供钾水平。
杨友邹冬生陈冲黄柏玉
关键词:耕地土壤速效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