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392)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楠孙鸿冷永祥王进陈俊英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类金刚石
  • 4篇直流
  • 4篇生物相容
  • 4篇生物相容性
  • 4篇光谱
  • 3篇性能研究
  • 3篇血液相
  • 3篇血液相容性
  • 3篇生物材料
  • 3篇生物学
  • 3篇相容性
  • 3篇磷掺杂
  • 3篇金刚石薄膜
  • 3篇拉曼
  • 3篇拉曼光谱
  • 3篇类金刚石薄膜
  • 3篇C/C
  • 3篇掺杂
  • 2篇等离子体
  • 2篇电子能

机构

  • 19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工学院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17篇黄楠
  • 13篇孙鸿
  • 8篇王进
  • 8篇冷永祥
  • 6篇陈俊英
  • 5篇沟引宁
  • 4篇万国江
  • 4篇杨苹
  • 4篇杨萍
  • 4篇张文英
  • 2篇姚志强
  • 2篇赵安莎
  • 2篇潘长江
  • 1篇文峰
  • 1篇刘睿睿
  • 1篇周红芳
  • 1篇吴熹
  • 1篇杨文茂
  • 1篇陈凡
  • 1篇李鹏

传媒

  • 7篇真空科学与技...
  • 5篇功能材料
  • 3篇第五届中国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应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方法合成了磷掺杂的类金刚石(diamond like carbon,DLC)薄膜.结构分析表明磷以微米级岛状结构分散于DLC薄膜表层,P的掺杂增加了DLC薄膜的无序性,俄歇能谱表明岛型区域是由P、C、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掺杂表面表现出强烈的亲水性(水接触角为16.9°),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显示,P掺杂DLC薄膜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少且变形小,表现出的血液相容性优于热解碳和未改性DLC.
王进杨萍陈俊英冷永祥万国江孙鸿赵安莎黄楠
关键词:类金刚石磷掺杂血液相容性
P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生物学行为研究
应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方法合成了磷掺杂的类金刚石(diamond like carbon,DLC)薄膜.结构分析表明磷以微米级岛状结构分散于DLC薄膜表层,P的掺杂增加了DLC薄膜的无序性,俄歇能谱表明岛型区域是...
王进杨萍陈俊英冷永祥万国江孙鸿赵安莎黄楠
关键词:类金刚石磷掺杂血液相容性
文献传递
基体负的低偏压对氟化非晶态碳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为了研究基体负的低偏压Vb 对氟化非晶态碳膜的结构、纳米硬度和疏水性能的影响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与离子注入装置 ,CF4和CH4作为气源 ,在不同的基体偏压下制备了一系列氟化非晶态碳膜。使用XPS、ATR FTIR和Raman谱对其成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薄膜硬度通过纳米压痕仪进行测量 ,采用躺滴法测量薄膜与双蒸水之间的接触角来评价其疏水性能。XPS和FTIR结果表明薄膜中存在C CF、C Fx基团。Raman谱结果表明 :随着基体偏压的增加 ,薄膜从类聚合物状结构逐渐转变为类金刚石结构 ,薄膜的硬度逐渐增加。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 :在低偏压范围内 。
姚志强杨萍孙鸿王进黄楠
关键词:拉曼光谱纳米压痕疏水性
磁过滤真空弧源沉积C/C多层复合膜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磁过滤直流阴极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C/C多层复合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Ra-man光谱对薄膜的结构进行表征;C/C多层膜大气下的摩擦损性能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用洛氏压痕法研究了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C/C多层复合膜为类金刚石结构。它与SiC球大气下的摩擦系数为0.10左右,其摩损性能由于多层膜的引入而显著提高。Ti过渡层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膜基结合力。
沟引宁黄楠孙鸿张文英冷永祥
关键词:X射线光电子能谱RAMAN光谱
医用涤纶材料表面类金刚石涂层的表面自由能参数对细菌黏附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P III-D)在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表面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细菌黏附实验的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后的表面对五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 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S taphy lococcus ep iderm id is,SE)、大肠杆菌(E scherich ia co li,EC)、绿浓杆菌(P seudom onas aerug inosa,PA)和白色念珠菌(C and ida a lb icans,CA)的黏附均有明显的减少(P<0.05)。计算细菌与材料之间的黏附自由能ΔFadh表明:细菌对PET表面的黏附自由能为负值,而细菌对DLC表面的ΔFadh>0,因此细菌对DLC表面黏附过程难于发生,即使黏附也是可逆的。
王进潘长江李鹏冷永祥陈俊英万国江杨苹孙鸿黄楠
关键词:细菌黏附类金刚石薄膜涤纶
非晶碳膜的表面润湿性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等离子体注入沉积方法(PⅢ-D),混合通入C2H2、Ar或N2,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非晶碳薄膜a-C:H和掺N非晶碳薄膜a-C:N:H.采用Raman及XPS方法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血小板黏附实验评价薄膜的抗凝血性能,采用材料表面的内皮细胞培养,对材料的细胞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晶碳膜的生物相容性的提高与其表面的润湿性的变化密切相关,可通过掺杂特定的元素,增加a-C:H薄膜表面张力的极性倾向,提高非晶碳膜的亲水性,来进一步改进a-C:H薄膜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血液相容性.
杨苹周红芳冷永祥王进陈俊英万国江孙鸿黄楠
关键词:非晶碳膜生物相容性
氟化非晶态碳膜(a-C∶F)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与离子注入装置,以CF4和CH4作为源气体,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含氟量不同的一系列氟化非晶态碳膜。通过XPS、FTIR和Raman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躺滴法测量薄膜与双蒸水之间的接触角。薄膜硬度通过纳米压痕仪进行测量。XPS和FTIR结果表明存在C—CF、C—Fx基团和少量的氧。我们认为薄膜中存在的氧元素是由于薄膜在正常存放时发生了时效过程,其中的悬挂键发生化学吸附反应引起的。Raman和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氟元素含量的逐渐增加,薄膜从典型的类金刚石状结构逐渐转化为类聚合物状结构,接触角逐渐增大。纳米压痕测量结果表明,氟元素的加入使得薄膜的硬度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姚志强杨萍孙鸿黄楠
关键词: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接触角纳米压痕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的表面工程
论述了生物材料表面工程领域的科学基础、技术范畴、现状和趋势,并叙述了作者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工作与结果.
黄楠冷永祥杨苹陈俊英王进孙鸿万国江赵安莎吴熹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
文献传递
非晶碳膜的表面润湿性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采用等离子体注入沉积方法(PⅢ-D),混合通入C2H2、Ar或N2,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非晶碳薄膜a-C:H和掺N非晶碳薄膜a-C:N:H.采用Raman及XPS方法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血小板黏附实验评价薄...
杨苹周红芳冷永祥王进陈俊英万国江孙鸿黄楠
关键词:非晶碳膜生物相容性
文献传递
PIII-D合成氮掺杂碳基薄膜的表面特性研究
采用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和沉积(PⅢ-D)的方法在室温下合成了氮掺杂碳基薄膜。薄膜的厚度大约200 nm。采用路易斯酸碱对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薄膜的表面能,拉曼光谱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薄膜内 ...
文峰黄楠孙鸿王进
关键词:表面能拉曼光谱带隙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