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02508)

作品数:7 被引量:12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庆俊韩忠朝刘海英孙国柱李洪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神经功能
  • 3篇脐带
  • 3篇干细胞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神经功能恢复
  • 2篇神经细胞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缺血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脑缺血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庆俊
  • 5篇韩忠朝
  • 3篇刘海英
  • 2篇赵宗茂
  • 2篇李洪钧
  • 2篇孙国柱
  • 1篇李建峰
  • 1篇杨仁池
  • 1篇卢士红
  • 1篇范存刚
  • 1篇王革生
  • 1篇邱录贵
  • 1篇蔡英林
  • 1篇朱慧芳
  • 1篇周剑云
  • 1篇李洪均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ILK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神经干细胞样细胞(hucNSC)、神经细胞(NC)诱导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的hucMSC,用无血清培养基加入bFGF、EGF和B27预诱导分化为hucNSC,继之将其用BHA、弗司扣林等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并用AF488分别标记hUCMSC、hucNSC、NC细胞骨架变化过程加以证实,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ILK在hUCMSC、hucNSC、NC中的表达,并用实时定量PCR加以定量分析。结果hUCMSC被诱导后首先聚集成细胞球样悬浮生长,表达nestin、CD133,ILK表达明显增强;再被诱导后表达NSE、TH,GFAP,并持续表达ILK。hUCMSC细胞骨架呈丝状规律排列,hucNSC时则成巢状,定向诱导后的神经细胞骨架转变成多突起的树枝状。实时定量PCR检测ILK在hUCMSC中微量表达,hucNSC中表达明显上调,是hUCMSC表达水平的12倍;在NC中ILK表达较hucNSC降低,但仍高于hUCMSC8.6倍(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样细胞、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及细胞形态重塑中ILK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周剑云张庆俊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3
2003年
目的 观察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脊髓半切 +hBMSCs组、脊髓半切 +PBS组、单纯脊髓半切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半切 +hBMSCs组和PBS组又分别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 1、 7、 1 4、 2 1、 2 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rdU标记hBMSCs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 ,hBMSCs组动物较PBS组死亡率下降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移植的hBMSCs在宿主脊髓中存活 ,从第 7天开始即有NeuN和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及对侧迁移 ,第 2 8天hBMSCs来源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BMSCs可在宿主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降低死亡率 ;
赵宗茂张庆俊韩忠朝刘海英李洪钧孙国柱杨仁池邱录贵蔡英林朱慧芳卢士红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神经功能恢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被引量:40
2006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 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1281(mouse anti- h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1281阳性细胞亦分别有 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王革生张庆俊韩忠朝
关键词:脊髓损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血CD34+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CD34+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重建长期造血和免疫的生物学功能,针对心肌缺血性损伤、肢体血管闭塞引起的组织缺血等治疗有显著的疗效。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损伤临床治疗康复效果不佳,观察人脐带血CD34+细胞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CD34+细胞的存活、迁移以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5起在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进行。①实验材料:雄性SD大鼠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四研究所提供,体质量250~350g,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人脐带血由天津脐血干细胞库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CD34+细胞移植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24h移植CD34+细胞;生理盐水组: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24h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③实验评估: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BrdU标记的CD34+细胞存活、迁移及其GFAP蛋白和Neu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D34+细胞移植组与其它各组在移植完成24h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后1周到第4周,各组动物均有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CD34+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另两组(P<0.05)。②CD34+细胞移植组与另两组比较,大鼠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③移植的CD34+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部分CD34+细胞同时表达GFAP蛋白或NeuN蛋白,并向缺血区域迁移。结论:CD34+细胞可在大鼠脑缺血区域中存活、迁移并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分化,同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刘海英李建峰李洪均张庆俊韩忠朝
关键词:胎血CD34+细胞脑缺血
Effect of intracranial transplantation of CD34^+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被引量:2
2006年
LIU Hai-yingZHANG Qing-junLI Hong-junHAN Zhong-chao
关键词:颅内移植脐带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41
2005年
目的研究人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将剔除动静脉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切成小块培养,得到贴壁细胞;经传代培养、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检测后,再以不同方案诱导向其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5-7d后,有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细胞传代培养达23代后无明显的形态和增殖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析表明80%以上的细胞都处于G0~G1期.流式细胞检测表明这些细胞表达CD13、CD29、CD44、CD90、CD105和CD166等MSCs标志物.经神经分化诱导后,部分细胞呈现出与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类似的形态;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第二神经分化诱导方案优于第一方案,其NSE和MBP阳性细胞分别达80.8%±3.9%、4.2%±1.3%,但未能见到GFAP阳性细胞.RT-PCR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神经标志物的表达.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备选来源.
范存刚张庆俊韩忠朝
关键词:神经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检测CD166CD13CD29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 ,观察其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细胞的存活、迁移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MSC移植组、单核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后1、7、14、2 1、2 8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5溴 2脱氧尿核苷(BrdU )标记的MSC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的表达。结果 人脐血MSC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P <0 .0 5 )。移植的MSC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11.67%MSC细胞表达GFAP ,3 .72 %MSC细胞表达NeuN。结论 人脐血中含有MSC细胞并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移植细胞可在大鼠脑缺血区域中存活。
刘海英张庆俊赵宗茂李洪钧孙国柱韩忠朝
关键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免疫荧光双标记神经功能损害神经元特异性缺血区域生理盐水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