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314) 作品数:11 被引量:69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娟 王静 张欣华 李泽天 高传慧 更多>> 相关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C-PANI/Ag/Ag_3PO_4复合材料增强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2017年 研究首先制备得到聚苯胺(PANI)纳米线材料,并首次通过高温煅烧处理PANI制备碳纳米线材料(C-PANI),进一步通过化学沉淀法成功合成了C-PANI/Ag/Ag_3PO_4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SEM元素扫描技术表征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情况;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系列材料的光学吸收性能;最后测试系列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降解Rh B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g/Ag_3PO_4结构成功负载到C-PANI的表面并形成有效接触,明显增强了Ag_3PO_4的光催化性能,其中,25%(wt)C-PANI/Ag/Ag_3PO_4样品在10 min内可实现RhB的完全脱色,为纯Ag_3PO_4的光催化性能的3.5倍。经过分析,C-PANI可为Ag_3PO_4的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强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增强其光催化性能。 张翠平 刘娟关键词:可见光光催化 复合光催化剂 碳纳米线 水分散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机理 被引量:25 2015年 通过高岭土烧杯实验表征了P(CMTC-AM-DMC)的絮凝效率,考察了絮凝时间、介质酸度以及搅拌强度等因素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絮凝-解絮凝-再絮凝过程中絮体的形态变化分析该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p H=6~8时,在150 r/min下搅拌20 min,絮凝效率大于90%;P(CMTC-AM-DMC)的絮凝效率及絮体沉降速度随搅拌强度增大而增大;300 r/min下搅拌5 min时,絮体沉降速度可达16 mm/s,继续增大搅拌速度,达到400 r/min时,絮凝效率在5 min内即可达到100%。P(CMTC-AM-DMC)絮体化程度较高,在高强度搅拌下破碎后,可迅速聚集恢复至初始状态,并迅速下沉,实现再絮凝。该絮凝剂在不同的p H下表现出不同的絮凝机理,p H=6时,借助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效率较高,且絮体沉降较快;p H=10~12时,絮体沉降相对较慢,絮凝效率主要为颗粒卷扫的贡献。 刘娟 武耀锋 张晓慷关键词:丙烯酰胺 絮凝 新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8 2014年 论文首先以水溶性壳聚糖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式,合成一种新型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CMTC—AM—DMC),并对该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表征。其次,研究了絮凝剂的使用量以及分子量对高岭土悬浮液的除浊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表征可知,CMTC、AM和DM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可达到95%左右;絮凝剂P(CMTC—AM—DMc)最佳投加量为0.32~2.0mg/L;高岭土悬浮液浓度越高,除浊率越大;当搅拌速度在150r/min下,搅拌10min时,絮凝过程即可达到平衡,除浊率达到90%以上;絮凝剂的分子量对160目0.5g/L的高岭土悬浮液除浊性能影响较大,分子量为197.1×10^4g/mol时,除浊率为90%,105.7×10^4g/mol时,除浊率降低至80%。 刘娟 高健 张晓慷 季银利关键词:分散聚合 丙烯酰胺 壳聚糖 絮凝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6年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可生物降解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本文主要从共聚、共混和扩链三个方面对其改性进行论述,并介绍了PBS在塑料包装、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并从PBS的工艺优化方面进行前景展望。 李泽天 张欣华 韩释剑 王静 高传慧关键词:改性 可降解性 共聚 共混 不同聚合物分散剂在钛酸钾晶须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2015年 以壳聚糖盐酸盐(chitosan hydrochloride,简称CHC)、壳聚糖-聚丙烯酰胺阳离子三元聚合物P(CMTC-AM-DMC)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作为分散剂,解决水热合成钛酸钾晶须过程中晶须的团聚问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和长径比进行表征,考察了三种分散剂对钛酸钾晶须分散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光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分析了所合成晶须的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CHC添加量为4%-5%时,略有分散效果,且合成晶须的长径比为100-170;P(CMTC-AM-DMC)添加量为3%时分散效果较好,且合成晶须的长径比为100-175;PDMC添加量为5%时对晶须的分散效果最好,所合成晶须的长径比为130-270,在三种分散剂中,PDMC的分散效果最好。且分散剂及分散剂的种类对晶须结晶度影响不大,并且晶须具有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武玉民 肖宫雪 刘娟 季银利关键词:钛酸钾晶须 水热法 团聚 分散剂 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将Fenton法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以及H2O2投加量对Fenton试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同时确定Fenton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最适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最适反应条件,即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分别为3,50℃,45 min,70 mg/L,2.5 mL/L,此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66.60%。(2)pH值为3时,下列因素对COD的去除率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武耀锋关键词:FENTON法 去除率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omposite Whisker on Copper Ions and Lead Ions 被引量:1 2018年 A new kind of inorganic composite adsorbent based on chitin whiskers(CHW) and potassium tetratitanate whiskers(PTW) was synthesized via the thermal deposition to remove Cu2+ and Pb2+ from wastewater. CHW could be successfully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PTW when thermal treated 8 time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better fitted with 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more conformed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results from 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um) further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between CHW-PTW and Cu2+, Pb2+ are both ion exchange and chemical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ggest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are nonspontaneous. The adsorption of Cu2+ and Pb2+ is endothermic and exothermic, respectively. LIU Juan XUE Wenjing BAO Yongchao CHENG Wanyi关键词:ADSORPTION MECHANISM 聚酯增塑剂增塑PVC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16年 PVC增塑剂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为主,因其较高的增塑效率被广泛使用,但此类增塑剂耐久性差,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变短,具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影响人类及动物健康,已逐渐被新型增塑剂所取代。聚酯增塑剂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增塑剂,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增塑剂的缺点,所以被国内外广泛地研究,本文概述了聚酯增塑剂的增塑机理(凝胶理论、润滑理论和自由体积理论)、合成过程和选用准则,并对聚酯增塑剂进行分类,包括生物基聚酯增塑剂、石油基聚酯增塑剂。 张欣华 李泽天 王静 韩释剑 高传慧关键词:增塑剂 聚酯增塑剂 壳聚糖-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去除废水中铜离子研究 2014年 研究pH值、温度、反应物比率对生成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影响,三元接枝共聚物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计算,以及三元接枝共聚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实验与计算结果表明:生成三元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NH4)2S2O8用量6 mmol/L,反应温度50℃,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1∶2.7∶0.3,pH值=7,反应时间5 h;在相同条件下,三元接枝共聚物对铜离子去除效果比壳聚糖有了明显的改善,对铜离子去除率最高达到90.06%,比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去除率高49.72%。 武耀锋关键词:壳聚糖 丙烯酰胺 丙烯酸 铜离子 壳聚糖在P(AM-DMC)水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作用 2014年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及阳离子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水溶性壳聚糖(CTS)为分散稳定剂,在叔丁醇水溶液中进行分散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水醇体积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聚合产物的特性黏数、单体转化率、分子粒径以及体系表观黏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FT-IR谱图和1H NMR谱图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单体质量分数为3.29%~8.32%,水醇体积比在5.5∶4.5~7.5∶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06 73%~0.013 45%,反应温度在55~60℃,能得到均匀、流动性好的水分散体系. 张晓慷 刘娟 季银利 武玉民关键词:壳聚糖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