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春晖计划”(Z2006-1-83014)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崔运河刘彤谢江波贾亚敏魏鹏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心叶
  • 4篇心叶驼绒藜
  • 4篇驼绒藜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灌木
  • 2篇梭梭
  • 2篇梭梭种群
  • 2篇种群
  • 2篇各向异性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多尺度
  • 1篇生境
  • 1篇种群分布
  • 1篇主要灌木
  • 1篇物种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南缘

机构

  • 5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5篇刘彤
  • 5篇崔运河
  • 4篇贾亚敏
  • 4篇谢江波
  • 3篇骆郴
  • 3篇魏鹏
  • 2篇崔耀平
  • 2篇陶冶
  • 1篇张元杭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心叶驼绒藜和梭梭种群分布的计盒维数被引量:5
2008年
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被。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生境的2个样地心叶驼绒藜和梭梭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样地A和B心叶驼绒藜种群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分别为1.709 0、1.527 0,梭梭为1.406 3、1.568 6;心叶驼绒藜占据和利用空间的能力较强,梭梭相对稍弱。样地A和B 2种灌木种间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相差很小,分别为1.780 5、1.735 7,均大于单种灌木种群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表明心叶驼绒藜和梭梭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对空间的占据和利用能力更强,且在2样地间生态功能相当。
陶冶刘彤贾亚敏崔运河
关键词:梭梭种群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心叶驼绒藜和梭梭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被引量:15
2008年
灌木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植被,其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研究是了解其分布格局、过程和功能,进而提出科学治理措施的基础。应用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两个200m×200m样地(A,B)的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群格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的信息维数分别为1.7174(A)、1.5420(B);梭梭为1.3755(A)、1.5765(B)。从总体看,心叶驼绒藜的空间格局强度较强,梭梭相对稍弱。两个样地两种灌木之间的信息熵曲线均在5m^15m出现了尺度转变区,表明两样地内两种灌木之间种群结构较复杂程度和格局强度相当。心叶驼绒藜的关联维数分别为1.7078(A)、1.3728(B);梭梭为1.5347(A)、1.6322(B)。表明心叶驼绒藜个体聚集,关联强度较强,梭梭相对较弱。两种灌木之间的关联维数分别为1.7763(A)、1.8799(B)。两物种之间的关联维数值均大于单个物种的关联维数值,表明心叶驼绒藜和梭梭种群整体关联强度较强。
陶冶刘彤贾亚敏崔运河骆郴魏鹏谢江波
关键词:关联维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主要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9
2007年
不同植被格局的对比研究对于认识植被在该地区的适应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代表性样地,对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等四种优势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灌木分布呈明显环境依赖性强,心叶驼绒藜的分布格局明显,变程较小,介于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之间,各向同性;梭梭呈自相关性很强的集群分布,变程较大;琵琶柴主要分布在丘间低地,为中等程度的集群分布,沙拐枣在该区分布频度较低,具有各向异性,属于随机分布。总结认为该地区灌木分布受沙漠与绿洲环境的共同作用,心叶驼绒藜和梭梭在该地区适应良好,空间自相关距离长短互补,搭配使用防风固沙效果明显。
贾亚敏刘彤骆郴崔运河谢江波魏鹏崔耀平
关键词:心叶驼绒藜各向异性
新疆莫索湾南缘沙漠四种灌木空间异质性的对比被引量:15
2008年
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以莫索湾南缘沙漠为研究区,对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沙拐枣(Calligonum leucocladum)4种优势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主要分布于丘底和丘坡,分布介于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变程31.44 m,各向同性;梭梭主要分布于丘坡和丘顶,呈自相关性很强的集群分布,变程89.03 m;琵琶柴主要分布在丘底,为中等程度的集群分布;沙拐枣在该区分布频度较低,各向异性,属于随机分布。该地区灌木分布受沙漠与绿洲环境的共同作用,心叶驼绒藜和梭梭在该地区适应良好,分布环境的互补性强,搭配建植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明显。
贾亚敏刘彤骆郴崔运河谢江波魏鹏崔耀平
关键词:各向异性
多尺度上的多物种多格局——以莫索湾沙漠四种灌木及其生境为例被引量:12
2008年
植物的生长固然与自身特性有关,也与其生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它物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牵涉到生物格局、环境格局和景观格局的相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这种作用具有多尺度特性。量化这3种格局的某些重要特征,将有利于理解这种尺度行为对格局的影响,甚至量化格局在多尺度上的一些特性。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沙地选取相隔15km的两个200m×200m样地,以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Perosimonia soongorica)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及其生境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联合小波分析(WAA)、点格局分析(PP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莫索湾沙漠4种灌木种内的聚集性(成丛性)及其周期性、种间相互作用、边缘效应及其与生境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发现表观上沙生植物分布非连续,但是可形成25~80m尺度范围的成丛性分布,且周期性出现,心叶驼绒藜周期为115~125m、梭梭周期为130~140m,研究表明,周期为110m的地形基频是植物成丛性周期形成的主因。琵琶柴和沙拐枣虽成丛分布,但未发现其周期,其周期可能在更大的幅度上存在;其次,东西方向的边缘量化检测结果表明:东西方向也存在功能边缘和结构边缘,不像南北边缘的位置是受到太阳辐射和遮阴作用影响,东西边缘的位置却是受到了垄状沙丘大小和地形的影响;再次,种间关系研究发现:4种灌木相互都是负相关,且在大多数尺度上是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荒漠植物通过成丛或聚集分布可以形成适合本物种生存的局部微生境。
谢江波刘彤崔运河张元杭
关键词:小波分析点格局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