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1-ST09)

作品数:12 被引量:239H指数:9
相关作者:林元烧郑连明曹文清王雪辉孙典荣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结构与功能研...
  • 3篇浮游
  • 3篇浮游动物
  • 2篇优势种
  • 2篇鱼类
  • 1篇底拖网
  • 1篇悬沙
  • 1篇悬沙浓度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效应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有机物
  • 1篇有色溶解有机...
  • 1篇鱼类多样性
  • 1篇渔获
  • 1篇渔获率
  • 1篇溶解有机物
  • 1篇软体动物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曹文清
  • 5篇郑连明
  • 5篇林元烧
  • 3篇王宇杰
  • 3篇孙典荣
  • 3篇杨位迪
  • 3篇王雪辉
  • 3篇张文静
  • 2篇邱永松
  • 2篇杜飞雁
  • 2篇林昭进
  • 2篇黄硕琳
  • 1篇王跃中
  • 1篇陈颖涵
  • 1篇王君
  • 1篇窦衍光
  • 1篇黄昆
  • 1篇吴洽儿
  • 1篇吴清松
  • 1篇李渊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66
2012年
对北部湾东部海域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REE)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平坦以及中等程度的Eu异常等特征。REE组成受沉积物粒度和生物碳酸盐含量的制约,具有典型风化上陆壳REE特征,其源岩以上陆壳的长英质岩石为主。根据研究区沉积物REE分布规律,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分区,各区域上陆壳标准化曲线明显的不同。物源判别显示研究区的西部、海南岛西南侧(Ⅰ区)呈多源沉积特征,来自以下几个物源区:(1)海南岛西南侧河流沉积物和沿岸侵蚀物;(2)由南向北输入的外海沉积物(冬季);(3)夏季或冬季由北部湾西北部和西部搬运来的沉积物。研究区中部粗粒沉积区(Ⅱ区)与北部湾西部沉积物来源是相同的,主要来源于红河输砂。东北部砂质区(Ⅲ区)沉积物可能来源于雷州半岛西北部近岸基岩侵蚀。研究区东北部(Ⅳ区)沉积物主要来自北部湾北部沿岸侵蚀、琼州海峡和雷州半岛西部的沿岸侵蚀。此外,部分沉积物还可能来自珠江流域以及南海北部陆架区和北部湾西北部。
窦衍光李军李军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Ⅶ:基于Ecopath模型的营养结构构建和关键种筛选被引量:8
2016年
本研究根据2006—2007 年在北部湾北部(107?51′04″~109o56′07″E; 19?44′12″~21?27′46″N)我国领海一侧海域进行的4 个季度的生物调查数据, 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模型构建起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 并对该海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进行了探索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的有效营养级范围在1.00~4.03 之间, 其中营养级最高的是软骨鱼类。以碎屑、浮游植物及细菌为起点, 整个生态系统包括三条食物链。各功能组之间的混合营养效应值范围在–1.09 到0.54 之间, 其中61.60%的功能组彼此间存在竞争关系, 反映出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竞争关系, 除碎屑外各功能组自身内部存在捕食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压力。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中的关键物种是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 并且其也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 鱼类中的关键种为二长棘鲷(Paerargyrops edita),其关键度指数排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第4 位; 另外浮游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也具有很高的关键度, 其关键度排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第三位。本研究对该海域关键种的筛选对北部湾北部海域的营养动力学研究和渔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
孙龙启林元烧陈俐骁曹文清郑连明
关键词:ECOPATH模型食物网结构关键种
北部湾底拖网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环境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2006年和2007年,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租用中科院南海所实验2号科考船,首次对北部湾进行全面的生态综合考察。生物组对16个站位进行四个季度的底拖网,共获得底拖网软体动物125种,其中双壳类59种,腹足类56种,头足类9种,掘足类1种。地理分布上,软体动物丰度北部最高,中部次之,南部最低,分别为42.1个/站、14.0个/站和10.7个/站。北部明显高于南部。生物-环境分析表明盐度在四个季度中均是影响软体动物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但除了冬季的相关值较高外,其他季节的相关值均低于0.4,说明盐度对底拖网软体动物组成的影响不显著。优势种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丰度与溶解氧、粘土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赛氏毛蚶(Scapharc a satowi)丰度与水深、底盐呈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和叶绿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浅缝骨螺(Murex trapa)丰度与水深、底盐呈显著负相关,与底温、粘土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叶洁琼蔡立哲黄睿婧周细平傅素晶林和山黄昆
关键词:拖网软体动物
ADCP在琼州海峡悬沙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根据琼州海峡西口一测站4个季节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简称ADCP)回波强度数据以及现场采集的水样反演了悬沙浓度(SSC).结果显示.春季悬沙浓度为0.017~0.05kg/m^3,平均0.025kg/m^3.夏季悬沙浓度为0.012~0.026kg/m^3,平均0.017kg/m^3.秋季悬沙浓度为0.012~0.074kg/m^3.平均0.028kg/m^3,冬季悬沙浓度为0.012-0.1kg/m^3。平均0.028kg/m^3,悬沙的沉积和再悬浮跟潮流密切相关,各季节流速的不同导致夏季悬沙浓度明显的小于其他季节,大小潮流速的差别导致大潮期间的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期间的悬沙浓度.观测点海水和悬沙由表到底都是全年向西输送,春季净输沙量为-7.5×10^4kg,夏季净输沙量为-1.3×10^4kg,秋季净输沙量为-3.03×10^5kg.冬季净输沙量为-1.05×10^5kg.
吴清松潘伟然张国荣王君
关键词:琼州海峡ADCP悬沙浓度
北部湾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根据2007年北部湾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进一步对北部湾渔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剑尖枪乌贼的最大平均胴长、体质量和优势胴长组、体质量组出现在秋季。雌性个体数量明显高于雄性,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雌、雄性开始分化的最小胴长为56 mm,性成熟最小胴长为67 mm。全年摄食强度不高,以1级为主。幼体终年存在。与1997~1999年和2000~2002年的调查相比较,渔获率的季节间变化显著。该调查中剑尖枪乌贼的出现率和平均渔获率较1997~1999年有所上升,较2000~2002年均有下降,显示该海域剑尖枪乌贼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因此,对剑尖枪乌贼资源应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
孙典荣李渊王雪辉王跃中吴洽儿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渔获率
北部湾鱼类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8
2010年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北部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该调查共采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231种;秋季和夏季次之,分别为217种和214种;春季最少,为186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为较为稳定的东北部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西岸群落(群落Ⅱ)、北部湾中南部群落(群落Ⅲ)、白龙尾岛附近海域群落(群落Ⅳ)和季节波动较大的琼州海峡西侧群落(群落Ⅴ)。ANOSIN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96~0.956,P<0.001)。对不同季节鱼类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水深、底层水温、底层盐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组成的变化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好(春季R=0.491,夏季R=0.578,秋季R=0.594,冬季R=0.514),与温度和盐度的相关性较差。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黄硕琳
关键词:环境因子
北部湾鱼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3
2011年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进行的4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和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趋势为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种类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共同渔区北部海域最高(3.60),东北部海域次之(3.58),共同渔区南部海域最低(2.35),四季多样性指数为2.96~3.77,平均3.31。2007年多样性指数比1992-1993年低,但高于1998-1999年,表明近年来该海域捕捞压力有所减缓,使得渔业资源有一定的恢复。本研究旨在了解北部湾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动态变化及演替状况,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黄硕琳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优势种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及其分化被引量:33
2014年
根据2006—2007年北部湾北部海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采用K-优势度曲线法对浮游动物种(类)群进行排序分析,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分析了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通过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生态位分化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区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群按生态位宽度值可划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三大类型。其中,广生态位的种(类)群如肥胖软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长尾类幼体等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生活范围较广;窄生态位的种(类)群,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对海流和水团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生态位宽度能够反映种(类)群丰度季节变化,但不能反映具体丰度大小。北部湾北部全年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介于0.08—0.77之间,并且各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2—0.89之间,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45,种(类)群之间利用资源环境的互补性较强,这与海域内生境多样化并且各优势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存在一定联系。DCC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深、温度和盐度,其次是叶绿素a和溶解氧。
郑挺林元烧曹文清张文静郑连明王宇杰杨位迪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北部湾北部水母类群集结构与数量分布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908"专项北部湾2006—2007年四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20°N以北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群集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该区共记录水母类4类125种,分别为水螅水母类99种、管水母类17种、钵水母类4种和栉水母5种;以沿岸暖水种为主,占本区水母总种数的61.6%,其次是大洋暖水种,占37.6%,沿岸暖温种仅占0.8%。种数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夏季83种,冬季56种,秋季和春季各49种,四季均以水螅水母类为主。周年丰度变化呈单峰型,夏季(943.0个/m3)>春季(572.4个/m3)>冬季(548.2个/m3)>秋季(427.6个/m3)。拟细浅室水母、双生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四叶小舌水母、半口壮丽水母、两手筐水母、异摇篮水母、双小水母、单囊美螅水母、疣真囊水母、半球美螅水母、六幅和平水母、八囊摇篮水母、刺胞真囊水母、黑球真唇水母、端粗范式水母和细颈和平水母共17种全年出现,为四季种;其中,前7种为四季优势种,优势度(Y)分别为0.25、0.19、0.09、0.08、0.05、0.03和0.03,各季节的优势种演替模式不尽相同。依据水母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北部湾北部水母类可划分2个群集:栖息在受沿岸流影响的20 m以浅的低盐群集,代表种有拟细浅室水母和双生水母等;栖息在受外海水影响的20 m以深的高盐群集,代表种有四叶小舌水母、半口壮丽水母和两手筐水母等。海流与水团的消长是影响水母类群集结构和水平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陈颖涵林元烧郑连明曹文清
关键词:水母类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Ⅰ.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被引量:13
2013年
根据北部湾"908专项"于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影响种数时空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共计鉴定370种,隶属于8个门,19个类群。水螅水母类和桡足类是优势类群。种数变化呈如下从大至小的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单峰型季节性特征。种数平面分布与水深变化有关,种类数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多。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低盐类群在该海域占据主导地位,与少数的河口类群及大洋类群形成北部湾北部特有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结构。该海域在春季出现的暖温带种类由粤西沿岸经琼州海峡过道水带入本调查区。影响种数的环境因素呈季节性变化。地形特征、海流与水团的消长及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水平分布推移的重要因素。
郑白雯曹文清林元烧郑连明张文静杨位迪王宇杰
关键词:浮游动物环境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