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068)

作品数:9 被引量:152H指数:7
相关作者:蓝江林刘波朱育菁肖荣凤葛慈斌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镰刀
  • 10篇镰刀菌
  • 10篇尖孢镰刀菌
  • 4篇枯萎
  • 4篇枯萎病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生防菌
  • 3篇青枯
  • 3篇青枯雷尔氏菌
  • 3篇瓜类
  • 3篇防菌
  • 2篇致病
  • 2篇致病物质
  • 2篇拮抗菌
  • 2篇西瓜
  • 2篇西瓜枯萎病
  • 2篇活性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机构

  • 15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瑞典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蓝江林
  • 12篇刘波
  • 10篇朱育菁
  • 9篇肖荣凤
  • 8篇车建美
  • 6篇葛慈斌
  • 3篇林抗美
  • 2篇王秋红
  • 2篇苏明星
  • 2篇黄素芳
  • 2篇林营志
  • 1篇曹宜
  • 1篇郑雪芳
  • 1篇刘丹莹
  • 1篇杨淑佳
  • 1篇黄晓芸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华东地区农学...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3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防菌JK-2对尖孢镰刀菌抑制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1
2009年
从福建省永泰、福清、闽侯等6个县(市)采集西瓜、番茄和豇豆等作物的根际土壤,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到芽孢杆菌58株。采用目标病原菌多重菌株平行测定法,测定这58个菌株对6株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得到拮抗菌株3株,其中菌株JK-2(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的抑菌效果特别显著。对JK-2的抑菌谱调查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真菌轮枝霉(Verticillium fung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桃褐腐丛梗孢(Monilia laxa)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JK-2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热的稳定性较强,对蛋白酶K不敏感;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JK-2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可达83.60%和78.96%。
葛慈斌刘波蓝江林黄素芳朱育菁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拮抗菌防效
生防菌NH-BS-2000(Bacillus subtilis)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长作用
为了实现对西瓜枯萎病进行生物防治,研制出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农药,本研究进行枯草芽孢杆菌NH-BS-2000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促长作用的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NH-BS-2000对西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
朱育菁葛慈斌蓝江林林抗美肖荣凤刘波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西瓜枯萎病促长作用
文献传递
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青枯雷尔氏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采用电击法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行gfp/luxAB基因双标记,研究标记前后菌株的生长差异、以及侵染性和致病性的变化。【方法】通过电击法进行青枯雷尔氏菌的遗传转化,采用番茄组培苗对标记菌株的侵染条件和侵染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成功地采用gfp/luxAB基因标记了青枯雷尔氏菌。标记后的菌体细胞形状与亲本菌株形状相同,均为长椭圆形,近杆状,整个细胞呈现绿色荧光,PCR结果表明,从标记青枯雷尔氏菌菌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3.0kb的gfp基因片段。标记菌在对数生长期,荧光素酶活性快速增加,到稳定期,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移植20次,仍然保持均匀而且强烈的绿色荧光,荧光稳定性保持在100%。gfp基因标记前后的菌株在培养的最适温度、最佳pH值及生长曲线上基本一致,在番茄组培苗内的侵染路线相同,致病力均达到90%以上。【结论】将gfp和luxAB融合基因成功转入青枯雷尔氏菌,融合基因在标记菌株中的表达高效稳定。导入的gfp基因对宿主的生长特性及致病性没有影响。
车建美蓝江林刘波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电击法
黄瓜尖孢镰刀菌的营养特性被引量:11
2008年
【研究目的】研究黄瓜尖孢镰刀菌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及不同生长阶段的产孢差异,同时筛选一种最适产生小型分生孢子的培养基,为菌株小型分子孢子的收集及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Bilai's培养基和VBC培养基为基础设计了6种培养基配方,分别为全糖型、淀粉型、低糖型、尿素型、低氮型和VBC型,运用方差分析及聚分析研究了黄瓜尖孢镰刀菌菌落生长与产孢的营养需求及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结果】研究表明:培养基类型对菌株的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对分生孢子产量影响差异很大,不同类型培养上产孢量在(1.25 ̄14.60)×106cfu/ml之间。全糖型培养基对菌株小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有利,对大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不利,而VBC型培养基则相反;【结论】促进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基为全糖型培养基,最大产孢量发生在培养11d。
肖荣凤朱育菁蓝江林林抗美刘波
关键词:黄瓜尖孢镰刀菌营养需求产孢量
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
通过对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发现当接种量为5片和7片菌片时,β-D-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培养基的装瓶量对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不添加醋酸钠时,尖孢镰刀菌产生的β-D-葡萄糖苷酶活相对于添加醋酸钠活...
车建美肖荣凤蓝江林朱育菁刘波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
文献传递
瓜类尖孢镰刀菌致病物质β-D-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目的研究瓜类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性的关系,为菌株致病性强弱快速测定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方法;方法测定了19株来自不同瓜类寄主尖孢镰刀菌菌株的致病性及致病物质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构建菌株的发病率(y)与酶活(x)的曲线模型;结果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寄主及不寄主来源的菌株致病性有差异。供试菌株中有12个强致病菌株,发病率在80%以上;2个中等致病菌株,发病率分别为60%和70%;2个弱致病菌株发病率均为30%,以及3个非致病菌株。菌株β-D-葡萄糖苷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寄主不同菌株的酶活存在明显差异,来自黄瓜、甜瓜和西瓜寄主菌株酶活变化范围依次为(21.57-54.89)、(16.28-41.83)和(14.98-32.43)U·ml-1;不同寄主(黄瓜、甜瓜和西瓜)菌株的β-D-葡萄糖苷酶活也存在差异,平均酶活为黄瓜(34.08U·ml-1)>甜瓜(27.86U·ml-1)>西瓜(20.95U·ml-1);结论菌株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其致病性关系分析表明,当酶活性小于30U·ml-1l时,菌株发病率与酶活呈正相关;当酶活大于30U·ml-1,菌株的发病率大于90%。
肖荣凤蓝江林车建美刘波刘丹莹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瓜类
瓜类作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ITS序列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点。【结果】供试的26个菌株属于两种镰孢菌: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F.oxysporum占54%,为优势种;这两种类型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表现在ITS2区间,差异达20.4%,而ITS1区间的序列完全相同或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F.oxysporum种内存在3类ITS序列,类型I与类型Ⅱ在376 bp处有1个碱基(C/T)的差异,类型Ⅱ比类型Ⅲ少1个碱基(A);F.moniliforme种内也存在3类,类型Ⅰ与类型Ⅱ在320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类型Ⅰ与类型Ⅲ有3个碱基的差异,分别是在38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A/C),在395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在429 bp处有1个碱基的差异(T/A)。【结论】福建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为F.oxysporum和F.moniliforme。这两种镰孢菌种间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差异在ITS2区间,但是这两种类型镰孢菌种内ITS序列差异却很小。
郑雪芳蓝江林曹宜肖荣凤葛慈斌刘波
关键词:瓜类作物镰孢菌ITS序列
枯萎病内生生防菌JK2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正>JK2菌株是本研究中心从发生枯萎病的田块分离得到的一株拮抗菌株,经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JK2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具有持续...
车建美蓝江林朱育菁Jane Jasson刘波
关键词:枯萎病短芽孢杆菌尖孢镰刀菌
文献传递
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与致病性的关系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0.6,回接发病率100%,属强致病力型。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分层筛选与脂肪酸型有关的脂肪酸种类.【结果】筛选出十四碳脂肪酸(X1)、十七碳脂肪酸(X9),十八碳脂肪酸(X13)为主要因子,组建数据矩阵,建立脂肪酸型判别模型:Y1=-16.3353+0.0012X1+0.0056X9-0.0016X13,Y2=-3.4928+0.0002X1+0.0003X9+0.0025X13,Y3=-9.1550-0.0003X1+0.0039X9+0.0042X13,对于一个未知脂肪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首先测定脂肪酸图谱,取出X1(十四碳脂肪酸)、X9(十七碳脂肪酸)、X13(十八碳脂肪酸),代入方程,计算Yi,当1≤Yi≤2时,归为脂肪酸型Ⅰ,当2≤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Ⅱ,当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Ⅲ,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90.00%。【结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的研究,为其种下分化建模的标准化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脂肪酸型的模型建立也为其他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刘波蓝江林车建美林营志王秋红朱育菁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
尖孢镰刀菌的分布与西瓜枯萎病病程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07年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103cfu/g、2.07×103cfu/g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蓝江林苏明星葛慈斌肖荣凤林抗美朱育菁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西瓜枯萎病病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