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Y1-C131)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3
相关作者:周素红许学强魏开闫小培古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动态均衡分析
  • 1篇拥堵
  • 1篇社区规划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资本
  • 1篇土地资本化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资本
  • 1篇资本化
  • 1篇乡村
  • 1篇跨江大桥
  • 1篇交通拥堵
  • 1篇城市交通
  • 1篇城市交通拥堵
  • 1篇城中村
  • 1篇大桥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周素红
  • 2篇魏开
  • 2篇许学强
  • 1篇古杰
  • 1篇杨文越
  • 1篇魏立华
  • 1篇闫小培
  • 1篇农昀

传媒

  • 1篇规划师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 5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乡村空间转换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滘中村为例被引量:21
2012年
村庄土地利用变化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换的核心内容。以广东佛山南海的一个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和后工业产业升级的村庄——滘中村为例,分析了该村30多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后发现,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大幅度减少,道路、公建、居住用地阶段性增长,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相继增长。其次,从主体、成本与收益、制度因素和空间效应等方面对变化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下,土地转用的产业升级收益和资本化收益相对于转用成本的差异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动力,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调节了这种差异。而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乡村城市化、流动性和村庄社会空间重构等方面的空间变化,推动了乡村空间的转换。
魏开许学强魏立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资本化
基于个体需求的社区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5
2012年
从解决目前我国规划体系所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自上而下,轻自下而上"等问题出发,以个体需求为基础,构建基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社区规划编制内容体系,包括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社区安全与交往、社区环境质量和公众参与计划等内容,并从实施保障机制、行政架构调整等方面构建相应的实施体系,使社区规划编制与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及管理形成对接。
农昀周素红
关键词:社区规划
居民日常出行时空集聚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拥堵形成机制研究--以广州为例被引量:34
2012年
随着大城市的迅速蔓延与扩张,市内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世界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亦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运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集聚为基本研究视角,选取广州作为案例,探讨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形成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型时空共存是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而出行路径的时空集聚必然造成运动型时空共存。广州市居民的出行行为由于受到时空约束的作用下,造成出行路径的时空集聚,城市的空间结构和路网结构进一步强化其集聚效应,从而形成出行路径的时空共存,并引发交通拥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共同约束,当两种约束条件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产生时空集聚和运动型时空共存,并最终形成交通拥堵。良好的交通管理手段只能促使交通拥堵的状况趋于好转,本质上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线路、交通管制、交通供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居民日常出行路径的时空共存而加剧或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所以,在城市交通供需状况处在一种基本合理的水平下,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降低居民日常活动的运动型时空共存。
古杰周素红闫小培邓丽芳
关键词:交通拥堵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中村土地供求的动态均衡分析
2012年
土地问题是我国城中村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中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城中村主体的行为特征、城中村土地供应和需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以理论推导与现实印证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对城中村土地供求变化进行了动态均衡分析。从村庄"内部人"的视角,考察在各种内外部因素变动(征地与留用地,城中村改造,村民城市化转型)的情况下,城中村主体如何实现土地的供应和需求均衡。总体上,城中村土地变化表现为土地需求被动地追随(因征地而发生的)供应减少而下降,以实现供求均衡。具体而言,在城中村形成阶段,供求均衡借助乡村工业化,即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而实现;在城中村存续阶段,存在土地供求的逐渐失衡;在城中村改造阶段,供求均衡最终必须通过城市化,即村民转为市民而实现。
魏开许学强
关键词:城中村珠江三角洲
广州市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以广州为例,探究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广州跨江大桥80年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不同时期跨江大桥建设对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发展是跨江大桥建设以及推动城市空间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政府和市场是影响机制中的两种不同力量。政府通过跨江大桥的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轴线、节点等空间要素的形成;市场则在跨江大桥建设改变了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区位关系的条件下,推动了资本空间与地租空间的重构,并进一步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
周素红杨文越
关键词:跨江大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