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B285Z)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王安才张改谢东辉蒋静涵谢东辉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视黄醇结...
  • 1篇血压
  • 1篇抑素
  • 1篇中毒
  • 1篇中毒患者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不全
  • 1篇视黄醇结合
  • 1篇视黄醇结合蛋...
  • 1篇他汀
  • 1篇胱抑素
  • 1篇胱抑素C
  • 1篇尾加压素
  • 1篇急性中毒
  • 1篇急性中毒患者
  • 1篇加压素
  • 1篇高血压

机构

  • 2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2篇王安才
  • 1篇谢东辉
  • 1篇蒋静涵
  • 1篇谢东辉
  • 1篇张改

传媒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尾加压素在高血压病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血管重构患者血浆UⅡ浓度及血管彩超相关指标在使用阿托伐他汀前后的变化,探讨UⅡ在高血压病血管重构中的意义以及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组各24例,对照组于入组当天、患病组于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浆UⅡ含量,并应用血管跟踪技术检测其IMT、PSV、RI,各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组治疗前UⅡ、IMT、PSV、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组治疗后UⅡ、IMT、PSV、RI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Ⅱ在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阿托伐他汀具有一定的减缓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的作用。
谢东辉蒋静涵王安才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管重构阿托伐他汀
急性中毒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早期肝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3例不同类型的急性中毒患者,于中毒第1、3天分别测定血清R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前白蛋白(PA)、尿素氮(BUN)、肌酐(Scr)和Cys-C,对照组为37位健康人。结果:急性中毒组血清RBP、PA、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ys-C、BUN、Scr、ALT和AST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各检测指标水平在中毒第1、3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中毒患者在中毒第1天肾功能不全的血Cys-C阳性检出率高达48.2%,肝功能不全的血RBP阳性检出率高达47.7%。结论:血清RBP浓度较灵敏地反映早期肝功能改变,血清Cys-C浓度也能较早地反映肾功能改变,两者联合检测对尽早发现急性中毒患者的肝肾功能不全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谢东辉张改王安才
关键词:中毒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肝肾功能不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