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08B-0303)

作品数:3 被引量:98H指数:3
相关作者:孔令武卢学军贾连奇王海潮高先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2篇勘探
  • 2篇渤海湾盆地
  • 1篇断陷
  • 1篇断陷盆地
  • 1篇盐岩
  • 1篇油气藏类型
  • 1篇油气输导
  • 1篇油气输导体系
  • 1篇溶蚀
  • 1篇深部
  • 1篇深部油气藏
  • 1篇输导
  • 1篇输导体系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篇吴伟涛
  • 1篇崔周旗
  • 1篇高先志
  • 1篇王海潮
  • 1篇贾连奇
  • 1篇卢学军
  • 1篇孔令武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超深超高温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及关键技术——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牛东1潜山油气藏为例被引量:20
2011年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于2011年1月钻探发现了超深层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油气藏底部钻达深度6027m尚未见油水界面,温度已达201℃,酸压测试获日产油642.9m3和气56.3×104m3,为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发现的深度最大、温度最高的特高产油气藏。回顾了油气藏初战失利、再战搁浅、重燃希望、重大突破等四个阶段30余年的探索历程。描述了勘探突破中的三项关键技术以及它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精度重磁力勘探为超深潜山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高精度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实现了超深潜山圈闭的准确落实,抗高温深度体积酸压改造为超深超高温潜山油气藏试获高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赵贤正金凤鸣王权李勖康如坤常建华袁胜辉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潜山油气藏深部油气藏勘探技术霸县凹陷渤海湾盆地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及其应用——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为例被引量:65
2011年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通常被当作生、排烃区而非油气成藏区,故在被证实具有生排烃能力之后,往往被以寻找油气藏为主的勘探工作所忽视。依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和二连盆地白垩系多年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多元控砂、优势成藏、主洼槽控制油气分布、三主元因素控制油气规模富集、构造油气藏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具共生互补性等洼槽聚油新认识,指出洼槽区反转构造带翼部扇三角洲前缘、缓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断层根部河道砂等是形成规模富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和勘探的有利方向。应用这一理论,华北油田在断陷盆地洼槽区发现了数亿吨石油地质储量。
赵贤正金凤鸣王权韩春元康如坤
关键词:陆相断陷盆地成藏模式勘探方法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及与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被引量:17
2011年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测井、钻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输导体系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已发现的潜山油气藏,建立了不同油气输导体系与潜山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圈闭遮挡条件,可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3种类型;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发育断裂、不整合、内幕溶蚀层和复合型输导体系等4种类型;受碳酸盐岩地层、断层活动性影响以及与油气生成时间的匹配,断裂型输导体系具有高效性和时效性的特征,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内幕油气藏;不整合型输导体系由不整合上部底砾岩和下部淋浴带组成,具有"双层"输导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潜山坡油气藏;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由潜山内部的溶蚀孔-洞-缝系统组成,其发育程度受内部地层泥质含量控制,有利于形成潜山内幕油气藏;复合型输导体系由单一型输导体系复合形成,具有"多样式"的特点,可以形成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吴伟涛高先志卢学军崔周旗孔令武贾连奇王海潮
关键词:不整合面输导体系油气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