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6101110006)

作品数:10 被引量:13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刚丁超章辉若杨甫陈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盆地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裂变径迹
  • 4篇储层
  • 3篇定年
  • 3篇期次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二叠系
  • 3篇北部
  • 2篇伊利石
  • 2篇年代学
  • 2篇热年代学
  • 2篇自生伊利石
  • 2篇磷灰石
  • 2篇磷灰石裂变径...
  • 2篇储层特征
  • 1篇地温梯度
  • 1篇多期次
  • 1篇延长组
  • 1篇演化史

机构

  • 10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陇东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9篇陈刚
  • 8篇丁超
  • 5篇章辉若
  • 5篇杨甫
  • 4篇陈刚
  • 3篇李振华
  • 3篇徐黎明
  • 3篇李书恒
  • 3篇胡延旭
  • 3篇黄得顺
  • 3篇李楠
  • 2篇陈占军
  • 2篇雷盼盼
  • 2篇崔建斌
  • 2篇李岩
  • 2篇毛小妮
  • 1篇许泰
  • 1篇袁珍
  • 1篇尚婷
  • 1篇李克永

传媒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裂变径迹年龄纪录被引量:4
2014年
运用裂变径迹(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缘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FT年龄分布与峰值年龄事件。研究表明,锆石裂变径迹(ZFT)年龄主要分布在200-120Ma的燕山期,且峰值年龄集中分布在约160Ma;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龄主要分布在130-60Ma的燕山中晚期,且峰值年龄主要分布在约130Ma和90Ma。裂变径迹峰值年龄的确定不仅从定量热年代学角度为盆地构造热演化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了燕山运动在中国西部具有响应,为一区域构造运动事件。
李振华陈刚陈刚崔建斌陈占军何姜毅丁超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燕山期裂变径迹
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分析在低孔渗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4
2014年
根据核磁共振( NMR)岩心实验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参数模型的研究进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ZC油田3062井延长组长6油层组低孔渗砂岩样品进行了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的NMR岩心实验分析,并将其与常规岩心测试参数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探讨了低孔渗储层NMR岩心实验分析的精度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062井长6油层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渗储层,孔隙度在8.6%~13.0%,渗透率在(0.07~1.27)×10^-3μm2;低孔渗砂岩样品NMR岩心实验所分析的孔隙结构、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与其常规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系统偏差较小,但基于NMR实验参数的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核磁共振渗透率预测结果与常规岩心分析渗透率数据存在较大偏差。
王振华陈刚李书恒章辉若黄得顺杨甫雷盼盼刘小伸
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参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被引量:6
2013年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Ma和145~115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Ma和130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和125~118℃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Ma和140~128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C、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Ma和140~128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陈刚李书恒章辉若丁超杨甫雷盼盼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永宁油田双805井区长6储层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究永宁油田双805井区长6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研究区科学有效的开采提供依据。方法在储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为主,晶间微孔、晶内微孔次之;孔隙结构复杂,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等参数明显偏高;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中小孔微细喉型低渗、特低渗储层。结论研究区长6储层为受三角洲控制的岩性油藏,砂体分布受沉积微相展布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复合发育的主砂带是渗透率较高区,也是油气分布富集的有利区带。
丁超陈刚郭顺路艳平
关键词:储层特征长6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用自生伊利石定年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11
2012年
运用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二叠系不同含油气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与烃源岩两次主生烃作用相应的(175~155 Ma和145~115 Ma)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中侏罗世晚期的165 Ma和早白垩世早期的130 Ma。其中,下二叠统油气成藏期以较宽的时域分布(178~110 Ma),中、上二叠统则相对较晚地分布在(160~108 Ma),且上二叠统的起止时限主要集中在(160~125 Ma);二叠系样品年龄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其油气成藏过程具有自南(178~122 Ma)向北(131~108 Ma)年龄逐渐减小的渐次运聚成藏特点。因此,包括上二叠统在内的二叠系不同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气藏现今显示的次生成藏特点很可能是在原生油气成藏基础上后期叠加改造或次生成藏的结果。
陈刚徐黎明丁超章辉若李书恒胡延旭黄得顺李楠李岩
关键词:二叠系油气成藏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多期次油气成藏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藏为例被引量:18
2012年
多期次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与其宿主岩层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史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温度和时间序列。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不同含油气层段中生代—新生代总体经历了2~3期油气成藏事件:①二叠系各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多旋回沉降埋藏增温阶段经历了2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成藏温度主要分布在78.9~89.3℃和120.7~124.5℃,成藏时间分别为距今162~153 Ma和140~128 Ma;②上二叠统在晚白垩世以来抬升改造阶段经历了1期油气次生成藏事件,成藏温度主要集中在98.6℃,成藏时间接近30 Ma。对于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复杂成岩-成藏系统而言,多井段样品、多类型定年数据与其宿主岩石构造热演化史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有可能是更为客观地全面认识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及其多期次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的重要途径。
陈刚丁超徐黎明章辉若李楠李岩胡延旭黄得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研究表明,富黄探区延长组长6储层砂岩为低孔低渗储集岩,其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磨圆以次棱—次圆为主,颗粒间以线性接触和点—线接触为主,孔隙式和孔隙—薄膜式胶结为主,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储集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孔隙度丧失的主要原因,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30.89%,胶结作用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6.98%,碳酸盐胶结物和次生加大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而溶解作用对砂岩平均孔隙度的增加为1.22%,是改善砂岩物性的重要途径.
尚婷陈刚李文厚袁珍李克永张创王晶
关键词: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沉积盆地中未遭受热重置的碎屑颗粒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正成为山前冲断带蚀源区抬升-剥露过程及其与相邻盆地沉积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于未热重置碎屑岩样品的磷灰石(或锆石)单矿物颗粒裂变径迹年龄(FTGA)数据,采用高斯或二项式拟合方法可以获得样品中不同组分碎屑颗粒矿物的FT峰值年龄或称蚀源区抬升-剥露事件的FT封闭(冷却)年龄。已有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抬升冷却矿物的FT封闭年龄(tc)与其剥露搬运至相邻盆地的沉积年龄(td)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tc=A+Btd),二者的滞后时间(Δt=tc-td≈tc-te,te为抬升冷却的碎屑颗粒矿物剥露到近地表的剥露年龄)构筑了蚀源区抬升冷却矿物FT封闭深度(Zc)与抬升剥露速率(E)之间的定量关系(E=Zc/Δt)和不同碎屑颗粒的滞后时间与其沉积年龄之间相关变化的统计预测模型Δt=A+(B-1)td。显然,滞后时间越短,造山带蚀源区的抬升剥露速率越大、物源供应越充分,山前带沉积-沉降作用趋于增强,反之亦然。
李振华陈刚陈刚丁超杨甫毛小妮薛中天吴奋超
关键词:碎屑颗粒滞后时间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热演化史与隆升过程分析被引量:40
2012年
运用LA-ICP MS锆石U-Pb定年、角闪石和黑云母40 Ar-39 Ar定年、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FT)分析等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的热演化历史及其抬升冷却过程.紫金山侵入岩主要由次透辉二长岩和正长岩组成,锆石U-Pb测年给出的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36.7 Ma,角闪石和黑云母40 Ar-39 Ar测年获得的岩浆结晶-固结年龄集中在133.1~130.4 Ma,表明紫金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36.7~130.4Ma.侵入岩T-t轨迹与磷灰石FT模拟热史路径综合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抬升冷却的三个构造热演化阶段:1)136~120 Ma侵位岩浆结晶-固结阶段,岩体平均冷却速率高达52℃/Ma;2)120~30Ma岩体相对缓慢抬升冷却阶段,平均抬升冷却速率为2.5℃/Ma;3)30Ma以来岩体快速抬升冷却阶段,平均抬升冷却速率3.6℃/Ma,尤以近10Ma以来的快速抬升冷却最为显著,抬升冷却速率接近7℃/Ma.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紫金山岩浆活动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属于相同时期、统一构造作用的产物,早白垩世末期以来由慢到快的差异抬升过程主要受控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体系与其西南部特提斯体系之间相互联合、彼此消长的构造作用.
陈刚丁超徐黎明章辉若胡延旭杨甫李楠毛小妮
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古地温梯度恢复被引量:5
2014年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o)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的古地温梯度。研究结果显示,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分布在3.5~3.9℃/hm;镜质体反射率(Ro)恢复的古地温梯度接近4.0℃/hm;平均接近3.7℃/hm,明显高于2.3℃/hm的现今地温梯度。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较高古地温场背景不仅对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指示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存在一次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
李振华陈刚陈刚丁超陈占军崔建斌周华龙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古地温梯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