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E03A)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朱正海干勇仇圣桃夏文勇王强更多>>
- 相关机构:钢铁研究总院安徽工业大学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连铸-热轧区段X80钢中碳氮化物析出与固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针对连铸-热轧区段的工艺技术界面,在传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典型大板坯生产流程连铸、辊道输送、堆冷、加热等单元内X80钢中碳氮化物的析出与固溶行为.结果表明,在连铸和输送过程中,Ti(C,N),(Ti,Nb)(C,N)和NbC先后析出,加热结束尚有少量(Ti,Nb)(C,N)未完全固溶;输送过程中不同冷却速率对碳氮化物的析出影响显著,以6.0℃/min辊道冷却至750或600℃,析出的碳氮化物分布密度较大,平均当量直径较小,部分碳氮化物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在钢中呈过饱和状态;以0.3℃/min堆冷却至400℃,碳氮化物充分析出,粒子的分布密度较小,平均当量直径较大;加热过程的热履历影响铸坯中碳氮化物的行为,但对加热结束后碳氮化物的存在状态无显著影响;冷却速率是导致碳氮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根本原因.
- 朱正海仇圣桃
- 关键词:碳氮化物固溶
- 热送热装过程大板坯传热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对热送热装过程中典型的大板坯温度变化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计算结果。研究表明:辊道输送过程热送温度对铸坯冷却速率影响较小;保温坑内堆垛的铸坯温度分布较均匀,冷却速率较慢,在8.3~9.0K/h之间;堆垛空冷铸坯的主要冷却速率为11.3~18.6K/h;在加热过程热装温度不同可使铸坯内外形成不同的热履历。对不同热送热装工艺过程中铸坯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为优化界面技术提供了依据。
- 朱正海仇圣桃廖鹏夏文勇
- 关键词:热送热装温度
- 连铸-热轧区段大板坯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针对连铸-热轧区段的工艺技术界面,通过数学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典型大板坯生产流程连铸、辊道输送、堆冷、加热等单元内连铸坯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750~900℃范围内对铸坯进行辊道输送,不同断面铸坯相同位置以及不同输送温度时铸坯相同位置的冷却速率差异都较小,而铸坯断面中心与表面的冷却速率差异显著,铸坯窄面中心、宽面中心、断面中心的冷却速率分别为6.3、7.0、8.7℃/min;堆冷铸坯的冷却速率为8.1~14.2℃/h;铸坯热装时表面和心部的热履历差异较大。
- 朱正海仇圣桃干勇岳尔斌
- 关键词:温度
- 微合金钢红送裂纹形成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在对析出相行为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铸坯热应力变化与组织演变分析讨论了微合金钢红送裂纹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铸坯输送方式的不同以及装炉温度的变化对装炉时铸坯中析出相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输送方式以及不同装炉温度条件下再加热结束后的铸坯中析出相的存在状态较为相似;微合金钢红送裂纹是在析出相行为、组织演变和热应力变化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铸坯组织的演变,即两相区中奥氏体晶界先共析铁素体网膜的生成。
- 夏文勇朱正海干勇
- 关键词:温度
- 连铸、输送和加热过程E36铸坯组织的演变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连铸、输送、加热过程大板坯的传热研究,针对E36铸坯的组织演变,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履历对E36铸坯组织演变的影响,为优化界面技术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铸坯以不同输送方式冷至625℃以下再加热后的开轧组织没有显著差异,铸坯是否经过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相变过程是影响开轧组织的主要因素。铸坯横断面不同位置的组织演变过程不尽相同,若采用低温区装炉,应保证铸坯横断面中心温度在625℃以下,若采用高温区热装,应将铸坯角部温度控制在805℃以上。
- 朱正海肖丽俊王强彭世恒干勇
- 关键词:铸坯
- 连铸过程铌钛微合金钢中第二相复合析出模型被引量:4
- 2014年
- 针对连铸过程铌钛微合金钢中第二相在固液两相区和奥氏体内的复合析出行为,通过近似处理建立了多元第二相复合析出的热力学模型,并利用模型研究了X80,E36,J55钢中第二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不同的Ti/N摩尔比对液相中Ti,C,N元素的变化影响显著,先析出的第二相对后析出的第二相影响显著,成分高低的差异不但导致第二相析出量的不同,而且也导致析出相种类的不同,碳氮化物在析出的过程中C,N元素摩尔分数的变化受析出温度和钢中元素含量的影响。
- 朱正海肖丽俊彭世恒王强干勇
- 关键词:连铸微合金钢碳氮化物热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