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03022)

作品数:10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王清印董迎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扇贝
  • 9篇栉孔扇贝
  • 3篇荧光显微观察
  • 3篇早期胚胎
  • 3篇细胞学
  • 3篇显微观察
  • 3篇雌核
  • 3篇雌核发育
  • 2篇早期胚胎发育
  • 2篇四倍体
  • 2篇胎发
  • 2篇胚胎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学观察
  • 2篇倍体
  • 2篇雌核发育二倍...
  • 1篇蛋白
  • 1篇性状
  • 1篇遗传性状
  • 1篇遗传学

机构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9篇刘志鸿
  • 9篇杨爱国
  • 8篇周丽青
  • 4篇董迎辉
  • 4篇王清印
  • 3篇任建峰
  • 2篇迟长凤
  • 1篇吕振明
  • 1篇毕克
  • 1篇赵洋
  • 1篇刘丽燕
  • 1篇胡景杰
  • 1篇黄晓婷
  • 1篇宫学红
  • 1篇包振民
  • 1篇王珏
  • 1篇李赟
  • 1篇樊甄姣

传媒

  • 4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DMAP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用Bouin氏液固定、连续石蜡切片方法,对6-二甲基氨基嘌呤(简称6-DMAP)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在授精后25min,以60mg/L的6-DMAP处理栉孔扇贝受精卵15min,有效地破坏了纺锤体结构的形成,抑制了第2次减数分裂进程,致使受精卵内形成两种核相:一种是1个大的二倍性雌核和1个雄核;另一种是两个单倍性的雌核和1个雄核。不论形成几个雌原核,它们都能与雄原核相互靠近,在卵轴中央核膜逐渐发生融合,形成合子核,三倍体的合子核在卵内所占体积明显较二倍体的大。继而,合子核经过DNA复制,最后凝缩成染色体,发生有丝分裂,其过程与正常二倍体相同。
董迎辉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6-DMAP栉孔扇贝三倍体细胞学观察
鳗弧菌注射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测定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注射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后5、24、48和72h各免疫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胞内ROS含量在24、48和72h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形成抛物线趋势,在48h达到最高;血清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肝脏中ACP活性在24、48和72h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栉孔扇贝体内AL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在注射后24h活性达到最高,而后有所下降。结果表明,鳗弧菌对栉孔扇贝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樊甄姣杨爱国吕振明刘志鸿
关键词:栉孔扇贝鳗弧菌活性氧酶活性
人工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2004年5~6月,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结合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处理受精卵抑制第2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中心波长25413nm、光照强度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栉孔扇贝精子50s,然后立即与正常卵子授精,在20℃水温下,受精后35~40min光镜下观察到20%~30%卵子排出第1极体时,分别以40、50、60、70、80mg/L的6-DMAP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20min,染色体计数法检测各处理组二倍体率,从而筛选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两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6-DMAP的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二倍体诱导率和D形幼虫率影响较显著,6-DMAP浓度以60、70mg/L较为适宜,最佳处理时间为20min,综合考虑,60mg/L6-DMAP处理20min组得到了最佳效果,二倍体率为57.6%、D形幼虫率22.25%。随后对筛选出的最佳条件组担轮幼虫进行了大量的染色体统计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二倍体率分别为53.7%和57.3%。
董迎辉杨爱国刘志鸿任建峰周丽青宫学红
关键词: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
栉孔扇贝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用150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60 s以进行灭活处理,并使之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受精,在卵子受精后排出第一极体前用6-DMAP(50 mg/L)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35 min,抑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法,对灭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的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灭活过的长牡蛎精子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后发生轻微膨胀;在第一次卵裂中期,精核形成一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位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不参与核分裂;第一次卵裂结束时DCB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中一分裂球中;第二次卵裂过程中,DCB的去向与第一次卵裂时基本一致。6-DMAP处理有效地抑制了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从而使雌核四倍化。对担轮幼虫染色体倍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可以获得6.25%的四倍体幼虫。本研究还对灭活的异源长牡蛎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倍性、核物质分离紊乱及多精附卵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栉孔扇贝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栉孔扇贝(♀)×长牡蛎(♂)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受精过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显示,长牡蛎精子能迅速附着并穿过栉孔扇贝卵膜,精核发生解凝缩而膨胀形成雄性原核;精子入卵后,栉孔扇贝卵子减数分裂重新启动,释放极体并形成雌性原核,最后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卵开始第1次卵裂。栉孔扇贝与长牡蛎杂交受精率一般在40%左右。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了排放2个极体、排放1个极体、不排放极体3种类型,所占受精卵比例约为65%、25%和10%。多数受精卵第1次卵裂后期,染色体发生异常分离,不能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这可能是造成早期胚胎畸形,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阶段而全部死亡的主要原因。
任建峰杨爱国董迎辉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栉孔扇贝长牡蛎远缘杂交受精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和人工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核行为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在光镜下对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和6DMAP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在受精和第一、二次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发育卵内的雌、雄原核能融合为合子核,而雌核发育卵内的精核、雌核变化相当复杂。精核至少存在两种状态:(1)精核只在刚入卵时发生轻微膨胀,以后保持固缩状态,不膨大形成雄原核;(2)在第二次成熟分裂之后,精核再次去浓缩膨胀,但其体积并未达到正常雄原核的大小。在第一、第二次卵裂过程中,此精核不参与核分裂,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存在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结束时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受精卵经6DMAP处理,雌核形成第二极体的过程受到有效抑制,导致雌核二倍化。此外,作者对实验中出现的多精入卵和多极分离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董迎辉杨爱国刘志鸿任建峰周丽青李赟
关键词:栉孔扇贝正常发育雌核发育二倍体细胞学观察
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50mg/L 6-二甲氨基嘌呤(6-DMAP)处理15min 抑制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异源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诱导扇贝异源四倍体。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GISH)结合染色体滴片技术对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后代的染色体遗传构成进行研究,对授精后17~66h 内6个时间段各300多个分裂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异源四倍体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倍性的幼虫,包括5.192%的四倍体、16.577%的三倍体以及单倍体、二倍体、五倍体和大量的非整倍体。在17~66h内同一组染色体数,所占比率并未出现随着取样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染色体构成上,诱导后代都分别继承了双亲的染色体,除正常杂交产生的异源二倍体外均为非对称性继承。GISH 鉴定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诱导的四倍体为真正的异源四倍体,同时也说明两套异源染色体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在诱导后代中还出现了较小比例的染色体不完全继承个体。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扇贝异源四倍体细胞遗传学
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19
2005年
为探讨贝类杂交优势 ,利用HOECHST3 3 2 5 8对已固定样品进行染色的方法 ,连续观察了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受精的细胞生物学过程 ,初步证明了这 2种远缘扇贝种类之间进行杂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的成熟未受精卵子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前期 ,部分来自华贵栉孔扇贝的异源精子可顺利进入卵子并激发后者完成 2次减数分裂 ,排出第一及第二极体。成熟的雌雄原核形成后完成融合过程 ,形成合子核 ,受精过程结束。大部分杂交受精卵及杂种早期胚胎可以正常发育 ,但其发育进程较种内近交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 ,具体表现在延缓性和不同步性 2个方面。
毕克包振民黄晓婷王珏赵洋胡景杰
关键词: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受精早期胚胎荧光显微观察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被引量:51
2004年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杂交子一代遗传性状
栉孔扇贝精子膜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初步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SDS-PAGE电泳,从提取液的倍数、提取时间、TritonX-100的浓度、SDS的有无等4个方面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栉孔扇贝精子膜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将精液150g离心去除精原细胞,0.1mol/LPBS缓冲液清洗两次,0.1mol/LTris—HCl缓冲液清洗两次,3000g离心10min(4℃)得精子悬液;然后向精子悬液中加入3倍体积含1%Triton X-100和0.1%SDS的膜蛋白提取液中冰浴振摇1.5h;4℃,50000g离心15min,收集上清精子膜蛋白溶液。SDS-PAGE电泳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检测出22种膜蛋白,分子量在23~156kDa之间,PAS染色检测出糖蛋白有13种,苏丹黑B染色检测出脂蛋白有12种,其中既为糖蛋白又为脂蛋白的有8种。此研究结果可为以后进一步分离纯化栉孔扇贝的精子膜蛋白,研究其在精子发生和受精过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提供基础资料。
刘丽燕杨爱国王清印周丽青刘志鸿
关键词:栉孔扇贝精子膜蛋白糖蛋白脂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