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3066)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健东赵亮王佳姬巍汪学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面神经
  • 2篇神经麻痹
  • 2篇面神经麻痹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学
  • 1篇电图
  • 1篇动作电位
  • 1篇乳突
  • 1篇神经变性
  • 1篇神经传导阻滞
  • 1篇术后
  • 1篇联带运动
  • 1篇面肌
  • 1篇面瘫
  • 1篇描记
  • 1篇描记术
  • 1篇痉挛
  • 1篇畸形
  • 1篇肌电
  • 1篇肌电描记术

机构

  • 6篇北京世纪坛医...

作者

  • 6篇李健东
  • 2篇赵亮
  • 1篇姬巍
  • 1篇李娟
  • 1篇白云波
  • 1篇翟翼飞
  • 1篇刘苏辐
  • 1篇高顺禹
  • 1篇汪学勇
  • 1篇王佳

传媒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elkersson-Rosenthal梅罗综合症的诊断及处理
周围性面瘫是一组常见疾病,有几十种疾病都可以表现为面瘫。北京世纪坛医院1.9%的面瘫患者被诊断为梅罗综合症,占复发性面瘫患者的23.9%。本文总结了44例梅罗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手术病理发现,分析并介绍该病的...
李健东
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被引量:36
2006年
目的调查贝尔麻痹发病的诱因,对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5年2~5月对在我科就诊的262例贝尔麻痹患者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一项可能性诱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262例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39±17岁。患者男女比率和左右侧患病比率都为48%比52%。48名患者否认发病前存在问卷所列诱因,其余214例存在问卷表中诱因,占患者总数的81.7%。其中发病前有明确受凉史139例,占53.5%;过度疲劳者59例,占22.5%;上感49例,占18.7%;前次发病史(复发)31例,占11.8%;心理压力30例,占11.5%;有明确家族史20例,占7.6%;妊娠4例,占1.5%;患侧牙龈感染4例占1.5%。结论贝尔麻痹可能是一组面瘫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可能性诱因,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贝尔氏麻痹的命名、诊断及治疗产生细分作用。对受凉、疲劳等可能性诱因的预防和处理有可能减少贝尔麻痹的发生。
李健东赵亮王佳姬巍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
完全性贝尔麻痹减压术后1周面肌随意动作及电生理数据恢复的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通过对接受减压术的完全性贝尔麻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的电生理观察,证实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不是完全变性,可能残存一部分传导阻滞的纤维。方法:选择2005-03/06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收治的31例单侧完全性贝尔麻痹患者,平均病程97.3d,所有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Ⅵ级,评级越高,面神经麻痹程度越重)均为Ⅵ级,并接受了经乳突颞下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术前检测双侧降口角肌的动作电位和F波,比较振幅和时程,术后第7天复查,比较手术前后动作电位的参数变化,并评定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3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侧动作电位:术前26例检测到,术后均检测到,术后平均振幅较术前显著增高[(324.73±384.02),(94.48±88.15)μV,P<0.01];术后平均时程较术前显著长[(11.64±7.86),(4.10±3.08)ms,P<0.01]。②F波:术前均未引出,术后3例(10%)引出。③术后7d内87%的患者(27例)出现运动恢复,22例患者达到House-BrackmannⅤ级,5例患者达到House-BrackmannⅣ级。结论:①完全性面神经麻痹不等同于全部面神经纤维变性,大多数患者仍然残存着相当数量的传导阻滞的纤维,不能随便认定患者的面神经纤维100%变性。②F波消失的患者预后差,保守治疗无效,及时的面神经减压术能够有效解除传导阻滞,从而表现出术后早期的临床恢复过程。③术后早期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时,肌电图随意动作电位比F波更加敏感。
李健东赵亮刘苏辐白云波汪学勇
关键词:减压术动作电位神经传导阻滞神经变性
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肌电图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电生理实质。方法对41例已有临床口眼联动现象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了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放置在降口角肌内记录,嘱患者做眨眼和闭目动作,观察降口角肌肌电信号的变化,健、患侧对比分析,探讨联动现象的电生理实质。结果在做眨眼或闭目运动时,所有患者患侧降口角肌内均能记录到异常的联动电位,呈两种特征,闭目时为一种连续的、波幅较低的随意动作电位样的冲动,眨眼时表现为一种与眼睑运动同步的持续(30~350)毫秒的多相电位。在做健侧降口角肌检查时,发现8例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健侧有周围性面瘫病史的2例引出了异常联动电信号,另有6例引出了纤颤电位,这6例曾经历过健侧面部的针灸或小针刀治疗,其余健侧肌电图正常的33例健侧面部均无疾病、手术或有创治疗史。结论①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神经错向再生,本应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纤维与支配降口角肌的神经纤维产生了联系。②面部针灸、小针刀有可能损伤颅外段面神经分支或末梢。
李健东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肌电描记术
半面痉挛患者的F波与MRI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半面痉挛的电生理实质及病因。方法在2004年4月-2007年2月我院面神经门诊患者中,选择无手术史、无肉毒毒素注射和无针灸等有创治疗史的 HFS 患者18名,他们符合下列入选条件:单侧面肌不随意的抽搐,发作时不伴...
李健东
关键词:半面痉挛病因学
文献传递
面神经乳突段的分叉现象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面神经乳突段的分叉现象进行分析,为中耳乳突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观察在我科接受面神经减压术的112例患者的乳突段面神经,统计面神经乳突段分叉的发生率。与术前颞骨的高分辨率螺旋CT对比,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5例患者的面神经乳突段有分叉现象,占手术患者的4.5%。其中4例患者术前CT确诊乳突段分叉,诊断阳性率为80%。结论面神经乳突段的分叉现象并不罕见,耳科医师对此应有警觉,避免在手术中误伤面神经的分支,颞骨高分辨率螺旋CT对发现此畸形有帮助,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李健东高顺禹翟翼飞李娟
关键词:面神经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