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8KJD150020)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戴兢陶王新红顾云兰孙玉凤沈明更多>>
相关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胶束
  • 3篇紫外
  • 3篇临界胶束浓度
  • 3篇光度
  • 3篇光度法
  • 3篇分光光度法
  • 2篇十二烷基硫酸...
  • 2篇酸钠
  • 2篇紫外分光光度
  • 2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憎水性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配体
  • 1篇配体交换
  • 1篇热力学分析
  • 1篇紫外-可见光...
  • 1篇黏度

机构

  • 5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5篇王新红
  • 5篇戴兢陶
  • 2篇顾云兰
  • 1篇沈明
  • 1篇孙玉凤

传媒

  • 1篇化工科技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ween20/40的CMC测定及NaCl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高浓度碘的水溶液作为显色剂,用紫外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和Tween40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5.19×10-5 mol/L和1.90×10-5 mol/L,再采用黏度法测定这2种表面活性的CMC分别为5.00×10-5 mol/L和1.93×10-5 mol/L,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临界胶束浓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度法的测定结果与文献基本接近。当体系中存在NaCl溶液时,CMC值基本无变化,而溶液的相对黏度随着盐的浓度增大呈下降趋势。当NaCl为定值时,体系的相对黏度呈现先增加,在CMC之后,体系黏度基本保持不变。
王新红戴兢陶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黏度临界胶束浓度
憎水性三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磁性
2010年
以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AOT)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反胶束法合成了憎水性CoFe/Au纳米粒子,利用配体交换、水洗等去除AOT并使纳米粒子分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能量散射(EDX)及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SQIUD)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磁性质.结果表明,反胶束法合成的CoFe/Au三金属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平均粒径约为4 nm.当外磁场强度为1.59×104A/m时,阻塞温度Tb为65 K,温度高于Tb时纳米粒子显示出超顺磁性,低于Tb时呈铁磁性,在5 K时其矫顽力(Hc)达4.67×104A/m.
戴兢陶王新红孙玉凤沈明
关键词:反胶束配体交换磁性质
光度法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被引量:3
2011年
在碘的水溶液和I-3溶液2种体系中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讨论了在I-3体系中,不同硫酸钠和氯化钾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碘的水溶液中研究了不同碘浓度对SDS的CMC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求得SDS在两种体系中的CMC值,硫酸钠与氯化钾对CMC的值有影响,且硫酸钠对SDS的表面活性影响大于氯化钾;在碘的水溶液中,随碘的浓度增大,CMC呈增大趋势。
王新红戴兢陶顾云兰
关键词: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被引量:7
2011年
在碘的水溶液和I3-溶液2种体系中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讨论了在I3-体系中,不同硫酸钠和氯化钾2种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碘的水溶液中研究了不同碘浓度对SDS的CMC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求得SDS在两种体系中的CMC值,硫酸钠与氯化钾对CMC的值有影响,且无机盐硫酸钠对SDS的表面活性影响大于氯化钾。在碘的水溶液中,随碘的浓度增大,CMC呈增大趋势。
王新红戴兢陶顾云兰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
黄芩活性组分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中草药黄芩的水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R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试验发现,RS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RS与BSA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且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属于是静态荧光猝灭类型,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形成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288 K:4.538×10~4 L·mol^(-1);308 K:3.488×10~4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θ=-9.71 kJ·mol^(-1);△S~θ=55.45/55.42kJ·mol^(-1);△G~θ=25.68/-26.78 kJ·mol^(-1)),证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这为了解中草药中的活性小分子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弱相互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王新红戴兢陶
关键词:黄芩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