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2004A05)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实龙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万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修德
  • 1篇儒学
  • 1篇自得
  • 1篇明儒学案
  • 1篇黄宗羲
  • 1篇讲学
  • 1篇《明儒学案》

机构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作者

  • 1篇张实龙

传媒

  • 1篇浙江学刊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修德而后可讲学——论《明儒学案》的精神被引量:2
2007年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从哲学、学术史、体例学等方面来研究《明儒学案》,很少有人从修德角度来探讨《明儒学案》。其实黄宗羲的创作宗旨在于修德,《明儒学案》的精神是“修德而后可讲学”。围绕着修德,黄宗羲从三方面来评论明代学术:一是修德重在自得,学术要在自家身心上生根。二是修德深浅关乎学术深浅。判断学术深浅要考察其圆融性和深刻性。圆融性要求说话前后一贯,理论没有矛盾。深刻性可以从如何解决本体与工夫,从如何回答理-心凑泊、儒-释分别这两个问题,从如何进行学术辩论,从如何讨论同一个话题这四方面看出。三是修德具有效果,可以使人坦然面对贫穷、危险、死亡,可以“所过者化”。本文通过考察黄宗羲对明儒学术的评论,再现了黄宗羲修德的深浅,建构了黄宗羲的修德理论,同时期望引起现代学者能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进行深刻反思。
张实龙
关键词:黄宗羲明儒学案修德自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