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1QZ-19)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永平周顺华魏庆朝沈宇鹏宋景振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多年冻土区路基热管合理倾斜角度的数值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热管路基是青藏铁路最为广泛使用的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措施之一。针对应用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中的热管类型,考虑路基土体中水的相变问题,建立热管-土体-大气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采用Carlekin方法求解,推导出考虑全球气温升高的冻土中热管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单元数值分析方法,利用青藏铁路清水河的气象和地质资料,在热管倾斜角度分别为0°,10°,20°,30°,15°,60°时,研究热管对多年冻土路基的冷却效果及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热管在坡脚埋设的倾斜角度为25°~30°时,对于路基中心、路肩及坡脚下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效果最佳,有利于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性。
- 杨永平周顺华魏庆朝
- 关键词:青藏铁路路基多年冻土热管
-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阴阳坡差异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路堤,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引起地下温度场重新分布。通过对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3年温度和变形数据的分析,研究路堤内阴阳坡温度场差异及其对冻土路堤变形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堤阴阳坡的温度场在空间上不对称,时间上不同步,在8—9月阳坡冻融线下降速度明显大于阴坡,在10月下旬阴坡表层和深层的回冻速度远远大于阳坡的回冻速度;阴阳坡两侧路肩表层的融沉速率明显不同,阳坡路肩表层的沉降量明显大于阴坡路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阴阳坡路肩深层的融沉也有不对称发展的趋势;经过3个冻融循环后,路堤阴阳坡温度场、变形场仍不稳定,不对称仍在发展。
- 宋景振王连俊沈宇鹏
- 关键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堤温度场
- 青藏铁路高温细粒冻土地区站场路基实体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青藏铁路站场路基比一般铁路路基宽度大,为此,在清水河高温细粒土地段进行了专门的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深度处地温场变化、上限变化、阴阳坡温度变化以及积温等分析方法,对该试验段3个冻融循环过程中监测到的温度场分析,并与普通路基的温度场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站场路基下人为上限的上升幅度比普通路堤要大,路基表面以下同样深度处的地温,站场路基下的地温要低于普通路堤下的地温,因此路堤宽度较大的站场路基对多年冻土的保温效果比普通宽度的路堤好。由变形观测数据看出,冻胀量较小,变形主要为沉降变形,路堤阳坡冻胀板的变形量要大于路堤阴坡相应位置的冻胀板变形量。阳坡上层冻胀板最大沉降量是0.241 m;下层冻胀板最大沉降量0.237 m,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形趋于稳定。
- 杨永平周顺华魏庆朝张鲁新
- 关键词:青藏铁路站场路基温度场
- 青藏铁路斜插式热管路基在不同倾斜角度下冷却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热管路基是青藏铁路最为广泛使用的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措施之一。针对应用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中的热管类型,考虑路基土体中水的相变问题,建立热管—土体—大气系统的物理、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单元中的Carlekin方法给出求解过程;推导出考虑全球气温升高时冻土中热管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单元数值分析方法,利用青藏铁路清水河的气象、地质资料,研究了热管路基在倾斜角度为0°、10°、20°、30°、45°、60°下对多年冻土的冷却效果及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青藏铁路热管路基的热管在坡脚埋设的倾斜角度为25 ̄°30°时,对于路基中心、路肩及坡脚下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效果最佳,有利于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性。
- 杨永平周顺华魏庆朝
- 关键词:青藏铁路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