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112010)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韩飞刘继英王秀坤孙勇丁士超更多>>
相关机构:北方工业大学昆士兰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高强钢
  • 6篇辊弯
  • 6篇辊弯成形
  • 6篇超高强
  • 5篇超高强钢
  • 4篇力学性能
  • 4篇力学性
  • 3篇有限元
  • 3篇回弹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高强度钢
  • 2篇Q
  • 2篇值模拟
  • 1篇道次
  • 1篇动态力学性能
  • 1篇镀锌
  • 1篇镀锌板
  • 1篇镀锌层
  • 1篇多道次
  • 1篇形变

机构

  • 13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昆士兰大学

作者

  • 7篇韩飞
  • 2篇刘继英
  • 1篇裴少伟
  • 1篇周青
  • 1篇王婷
  • 1篇胡猛
  • 1篇李茜
  • 1篇杨河
  • 1篇王在林
  • 1篇艾正青
  • 1篇丁士超
  • 1篇林少挺
  • 1篇李敏
  • 1篇孙勇
  • 1篇杨亚辉
  • 1篇王秀坤

传媒

  • 4篇塑性工程学报
  • 3篇锻压技术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创新塑性加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链模式变截面成形机理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链模式成形是一种新型的板金属成形工艺,对链模式变截面成形过程中的材料流动规律和特点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变截面成形件的弯角处最大主应变较大,方向垂直弯曲面向外,边腿的凹弧区域最大主应变为拉应变,沿边腿的高度方向从高到低,最大主应变逐渐减小;边腿高度和成形角度对成形件纵向应变的影响较大,增大边腿高度和成形角度会增加边腿的纵向应变,材料属性对成形件的纵向应变影响较小。提取了仿真模型里变截面零件的纵向应变,结果显示,在变截面型材边腿上的4个圆弧位置纵向应变比较大,它们在成形的过程中发生了拉伸或者压缩的变形,而等效塑性应变主要集中在变截面型材的弯角部分。通过链模式变截面成形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韩飞王秀坤孙勇丁士超
关键词:变截面
韧性断裂准则在超高强钢辊弯成形工艺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对某牌号的超高强钢进行拉伸、弯曲、V型件辊弯成形试验,对比常用的6种韧性断裂准则,得出这6种韧性断裂准则均不能给出一个适用于板料各种工艺下断裂的固定临界值。根据辊弯成形工艺特点,采用Brozzo韧性断裂准则,预测相对弯曲半径R/T=2下的超高强钢辊弯成形的破裂现象。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Brozzo韧性断裂准则可以应用于超高强钢辊弯成形中。
王在林韩飞刘继英艾正青
关键词:辊弯成形韧性断裂准则超高强钢有限元
基于辊弯成形法向接触压强的板材变形机理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在辊弯成形过程中法向接触压强的分布及对板材变形的影响,搭建辊弯成形力能参数实验平台测量成形力、成形力矩等参数.建立ABAQUS有限元仿真模型提取成形过程中的法向接触压强,并提出一种在实验过程中测量法向接触压强的方法,验证仿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实验和仿真关于板材在上下表面法向接触压强分布相符合,且接触压强相对误差较小,仿真可以用来模拟实际工况中的法向接触压强值.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上表面法向接触压强分布在弯角及弯角附近;下表面法向接触压强分布在立边边部、立边中部以及靠近弯角腹板处.
韩飞李满
关键词:辊弯成形摩擦力有限元分析
镀锌层对高强度镀锌薄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宏观单向拉伸实验和断口微观组织观察,研究分析了镀锌层对G550高强度镀锌薄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中所使用的试样厚度t分别为0.28,0.39,0.45和0.58mm,镀层厚度均为50μm左右。结果表明:这种镀锌板在去除镀锌层前后力学性能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屈服极限、抗拉极限、塑性应变比r、硬化指数n和伸长率δ变化较为明显,而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μ几乎无变化;这种镀锌板的屈服极限和抗拉极限均高于裸板,而塑性应变比r、硬化指数n和伸长率δ均小于裸板;相比较于裸板,这种镀锌板的成形性能有一定的下降,后续成形工艺的设计需要考虑镀锌层的存在。
裴少伟韩飞
关键词:镀锌板高强度钢力学性能
高强钢薄板弯曲力学性能研究
在辊弯成形等多种金属板材成形工艺中,其有限元仿真的主要依据来自于金属板材拉伸试验得出的板料拉伸力学性能,并未能够全面准确的表现金属板材在弯曲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本文主要采用弯曲试验测试高强钢板材弯曲变形时应力应变数...
韩飞王洪亮宋雨李明刚
关键词:辊弯成形高强钢有限元仿真
文献传递
高强钢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对某马氏体高强钢材料进行准静态及动态拉伸试验,得到在不同应变率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对John-son-Cook模型中的应变率强化系数C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高强钢本构关系。通过对不同应变率、不同加载状态试验的断裂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变率对断裂应变的影响没有规律,而随着应力三轴度的增加,材料的断裂应变降低。对Johnson-Cook断裂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应力三轴度的断裂模型。将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断裂模型的相关参数输入到ABAQUS中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本构模型与断裂模型的正确性。
胡猛韩飞李茜王婷林少挺周青
关键词:高强钢本构关系性能表征
差厚拼焊板辊弯成形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MSC.MARC软件对差厚拼焊板辊弯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薄厚两侧等效应力不均匀性的产生原因并给出了其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同种材料薄厚两侧应力的差异。通过对薄厚两侧的回弹角的对比分析表明:当板厚比为0.67时,材料强度比为1.4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成形结果;当强度比为1时,材料板厚比小于2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成形结果。
李敏韩飞刘继英
关键词:差厚拼焊板辊弯成形数值模拟回弹
Q&P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先进高强钢Q&P钢为对象,研究其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对试样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对不同材料的拉伸断口进行了SEM分析,并对不同变形程度的试样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Q&P钢的硬化指数n值较高,硬化行为明显,相比DP钢、MS钢具有较好的塑性成形能力;Q&P钢属于韧性断裂,韧窝较大较深,塑性性能优于DP钢和MS钢;Q&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转化率与应变大小和应变率相关。
韩飞杨亚辉
关键词:Q&P钢力学性能相变强化
超高强钢多道次辊弯成形回弹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超高强钢由于材料强度高、塑性较差等特点,成形难度也比普通钢更大,易发生回弹,是影响辊弯成形精度的重要原因。采用试验及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回弹规律及产生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三组道次数不同的辊弯成形试验,从成形角度、道次数、弯角增量等方面阐明回弹角度的变化规律。建立超高强钢辊弯成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V型件的成形特性,重点分析总应变、塑性应变和弹性应变在板材横向的分布,阐述辊弯成形回弹角度变化规律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对于单道次辊弯成形,随成形角度增大,回弹角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弹性应变峰值的变化是回弹角度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对于多道次辊弯成形,增多道次数有利于提高塑性变形量的积累、减小弹性应变峰值,这种多道次增量成形是辊弯成形所特有的工艺特性;增大弯角增量使板材弯角处厚度减薄,促进角部材料流动,有效减小了回弹量。对超高强钢多道次辊弯成形回弹规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研究,为减小回弹、提高成形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飞李荣健
关键词:辊弯成形超高强钢
Q&P980超高强钢的循环加载性能和微观组织表征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超高强钢的循环加载性能,以淬火配分(quenching&partitioning,Q&P)980超高强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循环次数、循环位置以及各向异性的拉伸实验,得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卸载环的性质,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准确表征,再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检测手段,分析相应的微观组织变化。发现随着形变程度的增加,卸载和重新加载斜率不断降低,回弹应变、延伸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相应的奥氏体含量不断下降,即具有相变诱导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效应。当变形程度相近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回弹应变不是持续增加,而是在循环次数增加到10时出现回弹应变减小的情况。循环加载过程会减弱板材的各向异性,但是对弹性模量和回弹的影响不大。
韩飞周子浩王允
关键词:超高强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