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04)

作品数:109 被引量:1,395H指数:23
相关作者:陈发棣赵宏波房伟民马旭洲王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水产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杂交
  • 9篇基因
  • 9篇杆菌
  • 8篇小菊
  • 8篇菊花
  • 8篇肠杆菌
  • 7篇性状
  • 7篇黄颡
  • 7篇黄颡鱼
  • 6篇水稻
  • 6篇大肠杆菌O1...
  • 5篇盆栽
  • 5篇瓦氏黄颡鱼
  • 5篇蜡质
  • 5篇蜡质基因
  • 4篇稻米
  • 4篇选育
  • 4篇引种
  • 4篇植物
  • 4篇指纹图谱

机构

  • 41篇南京农业大学
  • 3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上海水产大学
  • 5篇上海农林职业...
  • 5篇光明乳业股份...
  • 4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上海市畜牧兽...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上海市农业技...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3篇上海市农业遗...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教育部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5篇陈发棣
  • 19篇房伟民
  • 17篇赵宏波
  • 8篇严亚贤
  • 7篇王武
  • 7篇马旭洲
  • 7篇李建粤
  • 6篇郭维明
  • 6篇邢增涛
  • 6篇陆承平
  • 5篇黄建
  • 5篇周永国
  • 4篇朱向玲
  • 4篇袁勤
  • 4篇刘佩红
  • 4篇侯瑞贤
  • 4篇倪林娟
  • 4篇姜莉
  • 4篇施兆鸿
  • 4篇李保国

传媒

  • 15篇上海农业学报
  • 9篇园艺学报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乳业科学与技...
  • 4篇上海水产大学...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蔬菜
  • 2篇江西科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中外葡萄与葡...
  • 2篇核农学报
  • 2篇林业实用技术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7篇2010
  • 11篇2009
  • 31篇2008
  • 38篇2007
  • 22篇2006
  • 8篇2005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繁殖特性的比较被引量:43
2006年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有显著差异(P〉0.05),V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径都为700~870μm,油球1个,油球径260~400μm,初级卵膜厚度12~19μm;都为一个繁殖期内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期内银鲳、灰鲳雌性生殖群体的平均叉长分别为22.5cm、29.0cm,银鲳雄性生殖群体又长主要集中在14.0~17.0cm,灰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为23.0~25.5cm;银鲳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初,繁殖高峰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银鲳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可达25%;而灰鲳的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初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灰鲳的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只有12.6%。银鲳繁殖期的水温为18~24℃,灰鲳为24~28℃;其他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另外还对银鲳和灰鲳卵母细胞发育的特征、繁殖期内卵巢成熟系数的变动以及繁殖期内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产卵群体的数量影响进行了讨论。
施兆鸿高露姣谢营梁罗海忠王海平陈波
关键词:银鲳繁殖特性
上海地区小麦光腥黑穗病和大麦条纹病发生原因与综防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分析了2009年小麦光腥黑穗病和大麦条纹病在上海地区局部重发的原因,提出了人工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对策,以为控制2种病害蔓延提供技术参考。
蒋耀培唐国来武向文
关键词:大麦条纹病综防措施
白玉蕈营养成分的测定被引量:26
2006年
对白玉蕈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真姬菇的营养成分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其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水分(占鲜重)、灰分、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1.8%、2.8%、2.2%、90.0%、7.80%和7.5%;维生素B2、B6、vA、vE、叶酸、烟酸和生物素分别为15.2 mg/kg、78.0 mg/kg、1 520.0 IU/kg、7.5 IU/kg、301 mg/kg、1 790.0 mg/kg、<3.5 mg/kg;测定了18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50%;矿物元素Mn、K、Ca、Na、Mg、Se、P、Cu、Fe、Zn分别为57.8 mg/kg、35 741 mg/kg、1.2 mg/kg、2 395.5 mg/kg、1 336.0 mg/kg0、.0 687 mg/kg、657.0 mg/kg8、.8 mg/kg2、21.3 mg/kg7、5.8 mg/kg。
王耀松邢增涛白冰门殿英李明容John Buswell
关键词:子实体营养成分
部分菊属植物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异常现象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对不同倍数性菊属植物及其部分种间杂种的减数分裂异常现象进行观察统计,并分析其形成机制以及在菊属系统演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菊属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包括分裂不同步、二价体提前解离、二价体互锁、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等。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普遍存在于菊属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二倍体的菊花脑、甘菊、异色菊的部分二价体在终变期提前解离为单价体。菊花脑及其部分杂种中观察到了互锁二价体。四倍体菊花脑、南京野菊、‘黄英’、‘滁菊’在AI和AII都出现了染色体桥,毛华菊有1.5%的PMC在AI出现染色体桥。四倍体菊花脑AI、AII期出现落后染色体的频率分别为10.6%和7.3%;毛华菊AI期出现落后染色体的频率为4.4%;栽培菊‘黄英’和‘滁菊’在AI、AII期出现落后染色体的频率高于毛华菊。杂种出现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的频率普遍高于亲本。倒位以及由其引起的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在菊属系统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崔娜欣陈发棣赵宏波
关键词:菊属种间杂种
长江流域杂交晚粳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4
2006年
回顾了长江流域杂交粳稻恢复系选育的历史,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重点介绍了长江流域广泛应用的R161、申恢1号、申恢254的选育与利用过程。
袁勤曹黎明徐峰顾永平倪林娟程灿
关键词:杂交晚粳恢复系杂种优势适应性
氮磷钾肥对结球甘蓝商品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田间试验,建立结球甘蓝施用氮磷钾肥对叶球紧实度、经济产量及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寻优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叶球紧实度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233.15kg/hm2、P2O575.00kg/hm2、K2O158.19kg/hm2,此时的叶球紧实度为0.1112;最高经济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302.99kg/hm2、P2O575.00kg/hm2、K2O125.06kg/hm2,此时的产量为104794.00kg/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289.80kg/hm2、P2O575.00kg/hm2、K2O121.16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103171.6元/hm2,经济产量达104773.00kg/hm2。
林昌华白由路罗国安谢祝捷
关键词:结球甘蓝平衡施肥商品性状
甜瓜总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分别以甜瓜品种"东方蜜1号"的成熟干种子、萌动种子、子叶和真叶为材料,选用4种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总DNA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包括干种子在内的不同生长期的材料均能提取到总DNA,刚展平子叶的提取效果最好;4种提取方法中以尿素提取法最为简便,效果最佳。经PCR检验,干种子和子叶提取的总DNA均可用于PCR扩增。
李菊芬史蕾蕾张伟许玲马国斌
关键词:甜瓜总DNA
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介绍了目前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重点对菊科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变异、原生质体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陈发棣赵宏波房伟民郭维明
关键词:菊科植物原生质体
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将病虫发生动态、危害症状、防治技术等配合文字和解说词等集合成病虫电视预报。实践表明:这种新型的病虫预报技术在沪郊得到成功播放,使农业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蒋耀培陈晓斌姚麒麟王一平华正国武向文彭震王桂云罗清文
关键词:病虫预报电视预报信息集成技术
上海地区中晚熟优质葡萄新品种的引种筛选被引量:2
2008年
自2004年起,引进国内外中晚熟葡萄新品种香悦、翠峰、魏可、红萝莎里奥等1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从植株的生长发育、结实力、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对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香悦、翠峰、魏可3个品种的栽培综合性状良好,较适合上海地区的栽培。
蒋爱丽单传伦王静芝杨天仪张朝轩李世诚
关键词:中晚熟葡萄新品种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