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7005961)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1
- 相关作者:姜海平陈丹袁璐张海伟郭庆丰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短肠大鼠结肠代偿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超短肠大鼠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超短肠组(手术切除大鼠90%~95%的小肠)、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21 d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表画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D-木糖溶液和15N-甘氨酸对结肠进行封闭式连续循环灌注3 h,测定结肠对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的吸收情况.结果 透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超短肠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结肠黏膜杯状细胞减少,吸收上皮细胞增多,微绒毛变长变密,细胞膜表面积增加,细胞间连接明显增多,桥粒、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较多,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超短肠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结肠皱襞深度增加,黏膜增厚,隐凹开口明显增多;隐凹内微绒毛样结构数目明显增多,长度增长且密度增加.超短肠组大鼠结肠对水的吸收能力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00);1、2、3 h内木糖吸收率和15N-甘氨酸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超短肠大鼠结肠吸收能力可代偿增强.结肠黏膜细胞凋亡减少、吸收细胞增多、微绒毛增生、细胞膜表面积增加和线粒体增多可能是其物质和能量基础.
- 姜海平郭庆丰张海伟袁璐陈丹
- 关键词:肠内营养超微结构
-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组共32例;对照组为高位直肠癌组共25例;两组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分离全直肠系膜,后用吻合器技术吻合切缘,术后采用徐忠法肛门功能标准检测肛门功能,并随访3年。结果:随访3年中实验组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1例(4.00%);大部分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控便功能差,优良率37.5%,与对照组优良率64.0%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7<0.05);但两组在术后3个月(P=0.076)、6个月(P=0.217)、12个月(P=0.856)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有保肛手术指征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是可行的,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在近期与高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存在差别,长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 梁树雄詹庆华黄世旺蔡旌槐姜海平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肛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