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71120032)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红敏许丽红戴星翼陆淼菁朱燕妮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上海市通勤高碳排放群体识别与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近年来,居民交通需求的扩大导致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而通勤作为交通出行的刚性需求,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年"上海居民生活碳消费状况调查"中的交通出行数据,本文测算并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常住居民的日通勤碳排放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上海市常住居民人均通勤碳排放量为1 213.9g/日,个体间差异巨大,20%的通勤群体碳排放量占总通勤碳排放的80.6%。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的交通碳排放情况和调研的实际情况,将人均通勤碳排放量3 000g/日及以上的个人定义为显著高碳排放者,此类人群约占总样本量的11.5%;而将目前碳排放量低于3 000g/日,但选择高碳出行方式的个人定义为潜在高碳排放者。通过有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显著的通勤高碳排放者主要是男性群体,而潜在的高碳排放者受接送孩子等家庭因素的影响更多,且多为远郊区的居民。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高是通勤显著高碳排放者和潜在高碳排放者的共同特征。
- 朱燕妮陈红敏陆淼菁
- 关键词:通勤
-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被引量:5
- 2015年
- 中国城市的低碳实践大多侧重于技术层面,对低碳城市建设本身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首先从城市低碳技术措施与战略思想的合理性、存量与流量的碳管理、城镇建设的成熟期与碳足迹以及城市建设中的奢侈和浪费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的高碳和低碳进行了探讨。然后,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利用碳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水平较高的来源,包括城市建设泡沫、建设泡沫拉动产业过度重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建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据此,从城市紧凑发展、以全生命周期效率来衡量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以及把生活方式低碳化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等三方面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思考。
- 许丽红
- 关键词:低碳城市
- 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个人排放交易被认为可以促进居民参与碳减排,但是因其减排收益难以覆盖高昂的建立和运行成本,降低了公众接受度。本文提出除了考虑碳减排的收益外,更需要关注个人排放交易机制的教育价值、形成正确的激励以及鼓励创新的价值,并提出可以基于当前国内多地实行的阶梯电价制度,利用电力系统现有的用户网络和账户系统,建立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以降低成本并实现上述价值。在此基础上,就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的配额设定与分配、配额交易以及清缴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绿色电力作为补充电力可以免费获得碳配额以促进绿色消费。同时,比较分析了在居民生活用电交易机制和阶梯电价制度下,不同居民家庭以及电力公司的用电成本(收益),指出了其在形成正确的激励方面的作用。最后指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可以扩展到居民的其他能源消费领域,以实现更为全面的个人排放交易。
- 陈红敏
- 关键词:配额
- 基于低碳发展的城市规划被引量:6
- 2014年
- 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地区有"碳锁定"效应。随着低碳发展成为各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如何将低碳发展融于城市规划,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落实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命题。在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引导城市低碳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切入,分析低碳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从需求控制、效率提升这两个城市规划的核心着力点上剖析低碳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并对上海未来低碳化的城市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 戴星翼陈红敏
- 关键词:城市规划
- 城市建设泡沫测度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是否合理对未来城市碳排放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城市扩张系数、交通基础设施效率以及人均公共建筑面积和人均住宅面积等指标的国内外比较来说明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过度建设、超前建设或重复建设等建设泡沫,又以美国、日本同期城市化水平时人均粗钢产量作为参考证明了这些建设泡沫的存在,并从科学规划、紧凑发展、适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许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