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291)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马鸣张同吴道宁买尔旦·吐尔干梅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鸟类
  • 2篇鸟害
  • 2篇种群
  • 2篇灰鹤
  • 2篇繁殖
  • 2篇XINJIA...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志
  • 1篇动物资源
  • 1篇动物资源调查
  • 1篇新纪录种
  • 1篇行为节律
  • 1篇行为谱
  • 1篇行为时间分配
  • 1篇鸳鸯
  • 1篇越冬
  • 1篇越冬行为
  • 1篇中国鸟类
  • 1篇日活动节律
  • 1篇日节律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伯明翰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和静县林业局

作者

  • 13篇马鸣
  • 3篇张同
  • 2篇买尔旦·吐尔...
  • 2篇梅宇
  • 2篇徐峰
  • 2篇吴道宁
  • 1篇赵序茅
  • 1篇郭宏
  • 1篇张新民
  • 1篇丁鹏
  • 1篇邢睿
  • 1篇刘旭
  • 1篇徐国华
  • 1篇王文娟
  • 1篇田少宣
  • 1篇张建波
  • 1篇罗彪

传媒

  • 4篇动物学杂志
  • 2篇Chines...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鹤在迁徙途中撞击高压线伤亡分析与视觉盲区初探被引量:4
2021年
广布于欧亚大陆的灰鹤(Grusgrus)又叫普通鹤、欧亚鹤。采用直接计数法,观测灰鹤的迁徙活动。依据2019至2021年在乌鲁木齐郊区连续3年搜集灰鹤迁徙期遭遇高压线(220kV)挂碰遇难的数据,简单介绍伤亡案例的特点。可能是因为灰鹤前端有一个视觉盲区,致49只灰鹤碰撞了高压线,统计到伤亡率达5.4%。伤亡者多是1龄以上4龄以内的亚成鸟(占94%),成鸟占6%,尚未见1龄内幼鸟。现场解剖,伤亡者的断翅率最高,达到53%;腿被撞折的比率也很高,达51%;腹部或背部擦伤占24%;头或颈部碰伤约为14%。因为碰挂后落地(≥30 m架空线),造成二次受伤,结果有41%的灰鹤身体是多处受伤(复合伤)。最后,对视野盲区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伤亡的原因,并介绍和推荐几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马鸣蒋可威梅宇王文娟Graham Martin李军伟陈雨萧王述潮吴道宁
关键词:灰鹤伤亡率迁徙
欧夜鹰的繁殖生态与移巢行为
2019年
2008年6至8月及2018年6月和7月,采用实地观察、测量和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郊外头屯河流域欧夜鹰(Caprimulgus europaeus)的栖息环境、巢间距、窝卵数、孵卵、育雏、幼鸟生长及移巢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利用红外相机监测3个巢,监测时间分别为15d、23d和11d,共拍摄照片8462张,视频4152个片段,约40h,经过筛选得到有效照片6807张。结果表明,欧夜鹰的巢均置于河道中央的河心岛及乱石滩沙地上,周围植被稀疏。两巢间距最近为69m,巢密度3~7个/km^2。每窝产卵2枚(n=7),卵长径为(30.53±0.88)mm,卵短径为(21.39±0.85)mm,卵体积为(7.13±0.50)cm3,卵重为(7.27±0.38)g(n=5)。孵卵期为15或16 d,孵卵期成鸟离巢觅食呈双峰型,分别在天黑后的20:00~21:00时和黎明前的03:00~04:00时。育雏期为16~18 d,育雏期和孵卵期成鸟活动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成鸟喂食幼鸟亦呈双峰型,分别在夜里的20:30~22:30时和黎明前的02:30~04:30时。成鸟的行为谱可分为9类46种,幼鸟的行为谱可分为6类32种。雏鸟的体重、体长、翅长生长发育遵循Logistic方程规律,呈曲线变化,尾长、跗跖长和嘴峰长则遵循线性生长规律。欧夜鹰的移巢行为十分独特:一是为了躲避日晒,以避免幼鸟被阳光灼伤;二是避开干扰(天敌、牧群、洪水及人类活动等)。
李军伟马鸣王述潮张新民
关键词:繁殖生态雏鸟生长
Status and behavior of the Black-necked Crane (Grus nigricollis) in the Altun Mountain Reserve,Xinjiang
2012年
The Black-necked Crane (Grus nigricollis) is an endemic speci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with its population in Xinjiang largely found in the Kunlun and Altun mountain regions.A survey of the distribution,population dynamics,flock size and behavior was conducted in Altu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2011.We investigated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its population in this area with a sample spot survey and by direct counting.We found Black-necked Cranes on the wetlands of Wuzunxiaoer,Yusup Aleksei,Yaziquan,Qimantag,Tula Ranch and elsewhere,where we recorded 126 individual birds of the species in Yixiekepati (37° 15′-37°23′N,90°11′-90°20′E,elevation 3903 m),the largest population we have observed in this area.In the reserve,the population consists of about 180-200 birds.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cords,we conclude that more than 260 Black-necked Cranes live in Xinjiang.Cranes gathered conspicuously in the middle of October where the highest number of birds appeared on 29 October.All of the cranes had migrated out of this area by 6 November.Time budgets and diurnal behavior rhythms of Blacknecked Cranes were observed in the Yixiekepati wetland at daylight (from 06:00 to 18:00).Foraging was the most prevalent type of behavior during the autumn period,accounting for 58.9% of the diurnal time budget,followed by preening (13.2%),vigilance (9.5%),walking (8.2%),flying (3.5%),resting (3.4%),chirping (2.7%) and other types of behavior (0.6%).
张同马鸣丁鹏徐峰Paul J.BUZZARD
关键词:XINJIANG
The Egyptian Vulture (Neophron percnopterus): record of a new bird in China
2012年
In 2 April 2012 a birdwatcher,Mr.Hong Guo,found a strange white bird near a garbage dump in Wuqia County,(39°55′N,75°15′E),at an elevation of 2100m.This location is approximately 80km west of Kaxgar.After experts checked the photographs,it was identified as an
郭宏马鸣
关键词:RECORDXINJIANG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的繁殖行为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大型猛禽行为研究难度大,方法落后,国内尚处在摸索阶段.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是中亚及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对其繁殖行为研究几乎空白.2012 ~ 2014年,在新疆天山中段采用路线调查法和行为扫描法,结合访问,探寻高山兀鹫的繁殖巢区及观察育雏过程.同时通过实地观测、迷你自动相机拍摄等方法,开展了栖息地调查、巢数统计、巢结构分析、孵化过程及雏鸟生长发育观察、繁殖周期及食物组成分析等.对天山7个地点的14个巢区及上百个巢穴统计,结果发现高山兀鹫喜欢在朝南的崖壁上集群营巢(约占78.6%),窝卵数为1枚(n=21),最长的一个繁殖区(A区)绵延7.3 km,相距另外一个较近的巢区(B区)约47 km.其巢的结构特殊,均以细禾草铺垫.随着幼鸟长大,亲鸟的护幼强度逐渐减弱.为了错开产卵时间,其种群的整个繁殖周期长达8 ~10个月(1~10月),超出其他大型猛禽平均繁殖周期1倍的时间.因为食物缺乏,其育雏期可能被迫延迟.对高山兀鹫的主要威胁来自人类的过度放牧、采矿、药物滥用、捡蛋与捉幼鸟等.加强猛禽保护,迫在眉睫.还讨论了兀鹫与狼、雪豹及天葬的关系.
马鸣道·才吾加甫山加甫邢睿艾孜江·买买提明买尔旦·吐尔干罗彪徐国华吴道宁
关键词:高山兀鹫巢址选择繁殖期
鸟类对新疆农区的危害评估和预防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长期以来,鸟类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行业,造成经济损失,且难以防控。本文旨在摸清对新疆农业造成损失的鸟类种类及危害程度,阐述鸟类出没规律,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2019至2021年,基于样线法、问卷法、田间观测与取样法、防鸟粘网计数、物种鉴定与胃容物解剖等,在新疆的墨玉、乌什、拜城和昌吉大范围布设观测点,对农田、果园、水库等典型生境进行调查,得出现有害鸟种类以及受害的类型、损失程度、预防措施、经济补偿等,最后完成鸟害评估。共记录到对农业有害鸟类10目19科40属49种(类),已超出了新疆鸟类种数的10%。它们危害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葡萄、红枣、油葵等,其中以冬小麦(52.9%)和酿酒葡萄(14.4%)损失较大。除此以外,也会对收获中的土豆、西瓜、甜瓜、核桃、草莓、枸杞等构成危害。对于整个调查区域而言,鸟类光顾或平均取食的概率约为28.6%,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R^(2)=0.893,P<0.05)。抽样分析,估计一些地方收成减产或损失达26.6%。即使如此,当地农民却较少采取预防措施,仅有18.0%的农户采取了防范措施(如大喇叭、粘鸟网、稻草人、驱鸟剂等)。目前,保险理赔与政府补贴微乎其微,低于9.53%或无。最后,笔者探讨了国内外驱鸟与粮食安全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驱鸟和物理恐吓等。--些方法会伤及无辜种类,如一些猛禽和食虫鸟类。未来鸟类与人类的冲突将会愈演愈烈,同时折射出野生动物生存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尴尬处境。其实,有效地防止鸟害,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
马鸣陈文杰李都李军伟梅宇买尔旦·吐尔干
关键词:田野调查
新疆喀什机场净空区鸟害综合评估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解新疆喀什机场净空区鸟类群落特征,给机场鸟击防范提供数据支持,预防鸟击发生,2017年3月—2019年5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净空区10个区域的鸟类群落进行了定期调查,并持续统计了跑道和滑行道两侧548张防鸟粘网的鸟情数据。结果共记录鸟类15目31科73种,其中,留鸟12种(16%),夏候鸟16种(22%),冬候鸟12种(16%),旅鸟30种(41%)和迷鸟3种(4%)。分布型以泛北方种(85%)为主,其中,北方广布种30种(41%)、古北型16种(22%)、全北型16种(22%)。多样性分析显示,春、夏、秋季的多样性指数高,冬季较低。而空地-杂草区、绿洲-农田区、城郊居民区、湿地-水库区、粮食储备库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垃圾场的较低。根据鸟类体质量、集群数量、遇见频率、生境利用率及飞行高度等对飞机的影响,对鸟害危险等级进行了评估:严重危险的是红隼Falco tinnunculus(38.78)、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36.38)、凤头百灵Galerida cristata(25.45)和麻雀Passer montanus(25.50)。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总结鸟情特点,各项分析指数(包括548张鸟网信息)依次为春>秋>夏>冬,虽然冬季种类比较少,但一些种类的数量却比较大,需要提防。最后,为喀什机场鸟击防范提出合理化建议。
王述潮马鸣刘旭李军伟
关键词:鸟害
白顶鹀(Emberiza stewarti)--中国鸟类新纪录被引量:1
2013年
白顶鹀(Emberiza stewarti)为中亚特有物种,比较罕见。2013年5月12日,喀什地区观鸟爱好者与户外摄影人在新疆乌恰县境内膘尔托阔依乡(39°20'N和75°05'E,海拔2 100 m)帕米尔东麓拍摄到一只雄性白顶鹀照片,经过查阅文献,确认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田少宣丁进清马鸣郭宏李新宝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
新疆南部黑颈鹤种群分布及数量被引量:2
2014年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新疆主要分布在与青海、西藏、甘肃相邻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及喀喇昆仑山地区。2010—2013年,采用路线调查法、直接计数法和扫描观测法等,对该地区黑颈鹤的地理分布、家庭组成、种群结构、数量动态、繁殖行为、生存现状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在乌尊硝尔、玉素甫阿勒克、鸭子泉、祁曼塔格、吐拉牧场等地的湿地中,都有黑颈鹤分布。该次调查样点25个及观测164次,共记录到黑颈鹤173只,其中,在依协克帕提湿地(N37°18',E90°20',海拔3903 m),最多一次记录到126只黑颈鹤集群,估计在整个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共有黑颈鹤220~260只。结合早期的科学考察记录,推测整个新疆的黑颈鹤数量在300~380只。2011年11月6日黑颈鹤全部迁徙离开这一地区,与到达贵州、云南越冬地的时间衔接。此外,我们还在阿尔金山保护区观察到灰鹤3只和蓑羽鹤1只。鹤类面临的威胁来自违法采矿、过度放牧、生态旅游、盗猎(包括捡蛋、毁巢)。
马鸣张同徐峰
关键词:黑颈鹤
白头硬尾鸭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节律被引量:27
2013年
2012年7—1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乌鲁木齐近郊水域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进行实地观察。制成白头硬尾鸭行为谱,将行为分为休息、警戒、驱赶、修饰、取食、游泳、飞行、炫耀、护幼、自慰、其他等并将部分行为画成模式图。在行为时间分配上,白头硬尾鸭主要时间用于取食(48.90%),其后是休息(23.32%)、修饰(12.85%)、运动(9.48%)、其他(4.32%)、警戒(2.13%)。取食行为在7:00—9:00和18:00—19:00时有明显的峰值,14:00—16:00时出现低谷,其他时段取食频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休息的峰值出现在11:00—14:00时,修饰行为在9:00—11:00和15:00—16:00时达到峰值,其他行为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在取食过程中,成鸟潜水时长、间隔与雏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行为相关分析表明,休息行为、取食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709,P<0.01;R=-0.725,P<0.01);取食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1),其他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赵序茅马鸣张同张建波
关键词:行为谱秋季日节律乌鲁木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